[第7章婦科疾病的捏脊療法](1 / 3)

[第7章婦科疾病的捏脊療法]

一、痛經

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或伴有麵色蒼白,頭麵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嘔吐,乳房脹痛等症,並隨月經周期反複發作者,稱為“痛經”。痛經病主要為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本病患者多見於青春期,未婚及未生育過之女性。

【病因病機】

本病主要由於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等原因,致胞中氣血運行不暢,因為經水為血所化,血隨氣行,氣充血流,氣順血和,則經行通暢,自無疼痛之患。若氣血運行不暢,則經行失常,瘀滯不通,不通則痛。

現代醫學將本病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婦科檢查無異常者,多由精神因素所致;繼發性痛經是由於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如盆腔炎症、腫瘤,或子宮本身發育異常,經血流出不暢,引起痛經;或子宮內膜整塊脫落,引起子宮痙攣性收縮而致痛經;另外還有內分泌的作用引起前列腺素F2α分泌過多,導致子宮痙攣性收縮而產生痛經。

【臨床表現】

1氣血虛弱症見經期或經淨後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經色淡、質清稀,伴氣血兩虛脈證。

2肝腎虧損症見經後小腹隱痛,經來色淡量少,伴肝腎兩虧脈證。

3寒濕凝滯症見經前或經行小腹冷痛,甚則牽及腰脊疼痛,得熱則舒,經行後期量少,色黯有血塊,伴寒濕內盛脈證。

4氣滯血瘀症見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行量少淋漓不暢,血色紫黯有凝塊,或呈腐肉片樣物,塊下則疼痛減輕,並伴氣滯血瘀脈證。

【治療方法】

1治則通調氣血,通經止痛。

2治法術者用兩拇指側頂住患者背部尾骶部位的皮膚, 再用雙手將皮膚輕柔緩慢地交替撚動向前,每捏3下再將脊背皮提1下, 一直沿著脊柱捏拿至頸部, 然後用兩拇指指腹順脊柱兩側約二橫指處向下按至原位,治療3~ 5 遍。術者將食指屈曲, 用食指中節內側頂住患者脊柱尾骶部皮膚, 雙手交替撚動, 順以上的路線向前推。按捏背部的腎俞、命門、八髎穴, 配以按拿足太陰脾經的血海穴。氣滯血瘀者加按揉提拿肝俞、膈俞穴;寒濕凝滯加按揉提拿督俞、脾俞穴;氣血虛弱和肝腎虧虛者加按揉提拿脾俞、肺俞、胃俞穴,再揉足三裏等穴。

【治驗集錦】

1相魯閩、劉添秀報道:捏脊治療經行腹痛,效果良好。方法:術者用兩拇指側頂住患者背部尾骶部位的皮膚, 再用雙手將皮膚輕柔緩慢地交替撚動向前,每捏3 下再將脊背皮提1 下, 一直沿著脊柱捏拿至頸部, 然後用兩拇指脂腹順脊柱兩側約二橫指處向下按至原位, 此為1遍。一次治療3~ 5 遍。術者將示指屈曲, 用食指中節內側頂住患者脊柱尾骶部皮膚, 雙手交替撚動, 順以上的路線向前推。在以上手法的基礎上, 按捏背部的腎俞、命門、八髎穴, 配以按拿足太陰脾經的血海穴。效果良好(相魯閩,劉添秀捏脊治療經行腹痛中國民間療法,2001;5 :38)。

2陳長武等報道:用捏脊法治療痛經38例,效果顯著。方法:患者俯臥位,術者先以右手掌根部在患者腰骶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做輕柔按摩,皮膚發熱後開始捏脊,以常規捏脊手法從長強穴捏至大椎或肺俞穴5~10遍,手法中等力量,每捏1遍後在次髎穴上按揉半分鍾,並橫擦八髎穴半分鍾。氣滯血瘀者加按揉提拿肝俞、膈俞;寒濕凝滯加按揉提拿督俞、腎俞、脾俞穴;氣血虛弱和肝腎虧虛者加按揉提拿脾俞、肺俞、腎俞、胃俞穴,再揉足三裏等穴。每日1次,3~10天為1個療程。38例患者中痊愈26例,占684%,好轉8例,占211%,無效4例,占105%,總有效率895%(陳長武,等捏脊治療痛經吉林中醫藥,1993;3:25)。

【典型病例】

白某某,女,19歲,學生,診期1984年3月18日。患者患繼發性痛經5年餘,每次月經來潮第1天,腹痛劇烈,口服止痛片無效,此次痛經又發,翻滾於床上,淚流滿麵,經用捏脊法1次見效,疼痛明顯緩解,轉泣為笑,以後每月發病,均以此法緩解 (王玉明捏脊療法治療痛經北京中醫,1985;3:54)。

【注意事項】

痛經多因虛寒所致,故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暖,經期更應注意,不宜過度情緒變化,避免暴怒,憂鬱;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捏脊法治療痛經宜在月經前1周開始進行。嚴重者要配合藥物治療。

二、崩漏

婦女非行經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者,稱為“崩漏”。一般以來勢急、出血量多的稱“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斷的為“漏”。

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病。

【病因病機】

崩漏的發病多由於衝任損傷,不能製約經血引起。常見的病因有血熱、血瘀、脾虛等。

1血熱素體陽盛,或情緒過激,肝火內熾,熱傷衝任,迫血妄行,致成崩漏。

2血瘀經期或產後,餘血未盡,又加外感或內傷,瘀血內阻,惡血不去,新血無以歸經,而成崩漏。

3脾虛脾統血,若素體脾虛,或久慮傷脾,氣虛下陷,統攝無權,衝任不固,則生崩漏。

【臨床表現】

1血熱型陰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紅,口幹喜飲,頭暈麵赤,煩躁少寐;舌紅苔黃,脈滑數。

2血瘀型出血淋漓不斷,挾有瘀塊,小腹痛甚,拒按,瘀塊排出後痛減;舌質暗,有瘀斑或瘀點,脈沉虛或弦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