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經絡和常用穴位] 2(3 / 3)

【手法】揉、推、按。

圖32督脈穴(脊部)

4命門Mìngmén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腰動脈後支及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腰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虛損腰痛,脊強反折,遺尿,尿頻,泄瀉,遺精,白濁,陽痿,早泄,赤白帶下,胎屢墜,五勞七傷,頭暈耳鳴,癲,驚恐,手足逆冷。

【手法】揉、推、按。

5懸樞Xuánshū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腰動脈後支及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腰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腰脊強痛,腹脹,腹痛,完穀不化,泄瀉,痢疾。

【手法】揉、推、按。

6脊中Jìzhōng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第11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11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腰脊強痛,黃疸,腹瀉,痢疾,小兒疳積,痔疾,脫肛,便血,癲。

【手法】揉、推、按。

7中樞Zhōngshū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第10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10胸神經後支之內側支。

【主治】黃疸,嘔吐,腹滿,胃痛,食欲缺乏,腰背痛。

【手法】揉、推、按。

8筋縮Jīnsuō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第9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9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癲狂,驚癇,抽搐,脊強,背痛,胃痛,黃疸,四肢不收,筋攣拘急。

【手法】揉、推、按。

9至陽Zhìyáng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第7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7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胸脅脹痛,腹痛黃疸,咳嗽氣喘,腰背疼痛,脊強,身熱。

【手法】揉、推、按。

10靈台Língtái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第6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6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咳嗽,氣喘,項強,脊痛,身熱,疔瘡。

【手法】揉、推、按。

11神道Shéndào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第5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5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心痛,驚悸,怔忡,失眠健忘,卒中(中風)不語,癲,腰脊強痛,肩背痛,咳嗽,氣喘。

【手法】揉、推、按。

12身柱Shēnzhù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第3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3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身熱頭痛,咳嗽,氣喘,驚厥,癲狂癇證,腰脊強痛,疔瘡發背。

【手法】揉、推、按。

13陶道Táodào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第1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1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頭痛項強,惡寒發熱,咳嗽,氣喘,骨蒸潮熱,胸痛,脊背痠痛,瘧疾,癲狂,角弓反張。

【手法】揉、推、按。

14大椎Dàzhuī

【定位】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頸橫動脈分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第8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痛,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手法】揉、推、按。

15風府Fēngfǔ

【定位】在項部,當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解剖】肌肉:有項韌帶、斜方肌起始部;血管:有枕動、靜脈分支及棘間靜脈叢;神經:布有第3頸神經和枕大神經支。

【主治】癲狂,癇證,癔症,卒中(中風)不語,悲恐驚悸,半身不遂,眩暈,頸項強痛,咽喉腫痛,目痛,鼻出血。

【手法】揉、按。

(三)經外奇穴

捏脊療法常用的經外奇穴有(圖33):

圖33經外穴(背部)

1定喘Dìngchun

【定位】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解剖】肌肉:在斜方肌、菱形肌、頭夾肌、最長肌中;血管:有頸橫動脈和頸深動脈分支;神經:布有第7、8頸神經後支。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不舉,蕁麻疹。

【手法】按、拿、捏。

2夾脊Jijí

【定位】在背腰部,當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穴。

【解剖】肌肉:在橫突間的韌帶和肌肉中。因穴位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一般分為三層,淺層為斜方肌、背闊肌和菱形肌;中層有上、下鋸肌;深層有骶棘肌和橫突棘突間的短肌。血管、神經:每穴都有相應椎骨下方發出的脊神經後支及其伴行的動脈和靜脈叢分布。

【主治】適應範圍較廣。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療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療胃腸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療腰、腹及下肢疾病。

【手法】推、捏。

3胃脘下俞Wèiwnxi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在斜方肌下緣,有背闊肌,最長肌;血管:有第8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神經:布有第8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神經:深層為第8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胃痛,胰腺炎,胸脅痛,消渴,咳嗽,咽幹。

【手法】按、拿、捏。

4痞根Pǐgēn

【定位】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

【解剖】肌肉:在背闊肌、髂肋肌處;血管:有第1腰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12胸神經後支外側支,深層為第1腰神經後支。

【主治】痞塊,肝脾大,疝痛,腰痛,反胃。

【手法】推、拿、捏。

5下極俞Xijíshū

【定位】在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當後正中線上。

【解剖】肌肉: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血管:有腰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腰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腰痛,腹痛,腹瀉,小便不利,遺尿,下肢痠痛。

【手法】推、拿、捏、按。

6腰宜Yoyí

【定位】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當背闊肌、髂肋肌;血管:有第2腰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12胸神經後支外側支,第1腰神經外側支。

【主治】腰挫傷、腰腿痛、脊柱肌痙攣、泌尿生殖疾患。

【手法】推、拿、捏、按。

7腰眼Yoyn

【定位】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背闊肌、髂肋肌;有第4腰動、靜脈背側支分布;布有第3腰神經後支,深層為腰叢。

【主治】腰痛,尿頻,消渴,虛勞,羸瘦,婦科疾患。

【手法】拿、捏。

8十七椎Shíqīzhuī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腰椎棘突下。

【解剖】肌肉: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血管:有腰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腰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腰骶痛,腿痛,下肢癱瘓,痛經,月經不調,崩漏,遺尿。

【手法】捏、按。

9腰奇Yoqí

【定位】在骶部,當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間凹陷中。

【解剖】當棘上韌帶處;有骶尾間動、靜脈後支;布有尾神經分支。

【主治】癲,頭痛,失眠,便秘。

【手法】拿、捏、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