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經絡和常用穴位] 2(2 / 3)

【主治】泄瀉,疝氣,腰脊強痛。

【手法】推、按、揉、捏。

21白環俞Báihuánshū

【定位】在骶部,當骶正中脊旁15寸,平第4骶後孔。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骶結節韌帶下內緣;血管:有臀下動、靜脈,深層為陰部內動、靜脈;神經:布有皮神經,深層為陰部神經。

【主治】遺尿,疝氣,遺精,月經不調,白帶,腰部疼痛。

【手法】推、按、揉、捏。

22上髎Shàngliáo

【定位】在骶部,當髂後上棘與中線之間,適對第1骶後孔處。

【解剖】肌肉: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血管:當額外側動、靜脈後支處;神經:布有第1髂神經後支。

【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帶下,陰挺,遺精,陽痿,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23次髎Cìliáo

【定位】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起始部;血管:當骶外側動、靜脈後支處;神經:為第2骶神經後支通過處。

【主治】疝氣,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小便不利,遺精,腰痛,下肢痿痹。

【手法】推、按、揉、捏。

24中髎Zhōngliáo

【定位】在骶部,當次髎下內方,適對第4骶後孔處。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起始部;血管:當骶外側動、靜脈後支處;神經:為第3骶神經後支通過處。

【主治】便秘,泄瀉,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帶下,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25下髎Xiàliáo

【定位】在骶部,當定位在骶部,當中髎下內方,適對第4骶後孔處。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起始部;血管:有臀下動、靜脈分支;神經:當第4骶神經後支通過處。

【主治】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帶下,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26會陽Huìyáng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

【解剖】肌肉:有臀大肌;血管:有臀下動、靜脈分支;神經:布有尾骨神經,深部有陰部神經幹。

【主治】泄瀉,便血,痔疾,陽痿,帶下。

【手法】推、按、揉、捏。

27承扶Chéngfú

【定位】在大腿後麵,臀下橫紋的中點。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下緣;血管:有坐骨神經伴行的動、靜脈;神經:布有股後皮神經,深層為坐骨神經。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手法】推、按、揉、捏。

28附分Fùfēn

【定位】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在肩胛岡內端邊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血管:有頸橫動脈降支,當第2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布有第2胸神經後支。

【主治】頸項強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手、足太陽經交會穴。

29魄戶Pòhù

【定位】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脊柱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血管:有第3肋間動、靜脈背側支頸橫動脈降支;神經:布有第2、3胸神經後支。

【主治】咳嗽,氣喘,肺結核,項強,肩背痛。

【手法】推、按、揉、捏。

30膏肓俞Gāohuāng 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脊柱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血管:有第4肋間動、靜脈背側支及頸橫動脈降支;神經:布有第3、4胸神經後支。

【主治】咳嗽,氣喘,肺結核,健忘,遺精,完穀不化。

【手法】推、按、揉、捏。

31神堂Shéntáng

【定位】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脊柱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血管:有第5肋間動靜脈背側支及頸橫動脈降支;神經:布有第4、5胸神經後支。

【主治】咳嗽,氣喘,胸悶,脊背強痛。

【手法】推、按、揉、捏。

32膈關Gěguān

【定位】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背闊肌,髂肋肌;血管:有第7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6胸神經後支。

【主治】胸悶,噯氣,嘔吐,脊背強痛。

【手法】推、按、揉、捏。

33魂門Húnmén

【定位】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背闊肌,髂肋肌;血管:有第9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8、9胸神經後支。

【主治】胸脅痛,嘔吐,泄瀉,背痛。

【手法】推、按、揉、捏。

34陽綱Yánggāng

【定位】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背闊肌,髂肋肌;血管:有第10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9、10胸神經後支。

【主治】腸鳴,腹痛,泄瀉,黃疸,消渴。

【手法】推、按、揉、捏。

35意舍Yìshě

【定位】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背闊肌,髂肋肌;血管:有第11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10、11胸神經後支。

【主治】腹脹、腸鳴、嘔吐、泄瀉。

【手法】推、按、揉、捏。

36胃倉Wèicāng

【定位】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背闊肌,髂肋肌;血管:有肋下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12、13胸神經後支。

【主治】胃脘痛,腹脹,小兒食積,水腫,背脊痛。

【手法】推、按、揉、捏。

37肓門Huāngmén

【定位】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背闊肌,髂肋肌;血管:有第1腰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12胸神經後支。

【主治】腹痛,便秘,痞塊,乳疾。

【手法】推、按、揉、捏。

38誌室Zhìshì

【定位】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背闊肌、髂肋肌;血管:有第2腰動、靜脈背側支;神經:布有第12胸神經後支外側支,第1腰神經外側支。

【主治】遺精,陽痿,小便不利,水腫,腰脊強痛。

【手法】推、按、揉、捏。

39胞肓Bāohuāng

【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後孔,骶正中脊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血管:正當臀上動、靜脈;神經:布有臀上皮神經,深層為臀上神經。

【主治】腸鳴,腹脹,便秘,癃閉,腰脊強痛。

【手法】推、按、揉、捏。

40秩邊Zhìbiān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脊旁開3寸。

【解剖】肌肉:有臀大肌,在梨狀肌下緣;血管:正當臀下動、靜脈;神經:深層當臀下神經及股後皮神經頂點,外側為坐骨神經。

【主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手法】推、按、揉、捏。

(二)督脈經穴

主治神經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泌尿生殖係統、運動係統病症,以及熱性病症和本經所過部位之病症(圖32)。

1長強Chángqiáng

【定位】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肌肉:肛門尾骨韌帶,肛提肌;血管:在尾膈中,有肛門動、靜脈分支,棘間靜脈叢之延續部;神經:布有尾神經及肛門神經。

【主治】泄瀉,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癲狂,脊強反折,癃淋,陰部濕癢,腰脊、尾骶部疼痛。

【手法】揉、按。

2腰俞Yāoshū

【定位】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解剖】肌肉:有強韌的骶後韌帶;血管:有骶中動、靜脈後支,棘間靜脈叢;神經:布有尾神經分支。

【主治】腰脊強痛,腹瀉,便秘,痔疾,脫肛,便血,癲,淋濁,月經不調,下肢痿痹。

【手法】揉、按。

3腰陽關Yāoyángguān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肌肉: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血管:有腰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神經:布有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遺精,陽痿,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