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其他係統證各異,證因分析是核心 2(2 / 3)

一天上午,我在某醫院應診。服務台小張跑進來問我說:“有一位病人來打聽,他得的是下肢血管閉塞,想要找中醫專家看一看,你能為他看嗎?”

“可以。”考慮到我以前經治過一些類似的病例,積累了一些這方麵的經驗,所以我很快做出明確的答複。

“那我就告訴病人來你這裏看。”她說著就出了診室。

不一會兒,一位六十多歲的病人,坐在輪椅上,有一男一女兩人推著,進了診室。

“請把發病及治療經過說一說?”。

“這是我父親,他得這個病已經有五六年了。起初的症狀是走路時感覺兩下肢疼痛,必須坐下來休息一會,才能再走,後來情況越來越不好。到某醫院檢查,告訴我們是閉塞性周圍動脈硬化,決定手術治療,做了血管置換術。手術後症狀消失。但4年後,這個病又複發了,又去某院診治進行了第二次手術。但是這次手術以後,症狀沒消除。大夫說,手術不能再做了,保守治療效果又不好,我們隻好將希望寄托到中醫上了。”

“還有其他不正常嗎?”我問。

“血壓較高,不用藥的話,可以高到170/90mmHg;血脂也高。”

“兩腳發涼嗎?”

“是,兩腳經常發涼。”

我看病人麵色略顯蒼白,精神一般,舌苔白膩,舌質淡紅,脈弦細澀,觸之兩下肢小腿以下明顯發涼,足背動脈搏動難以觸及。

“從中醫看是由於陽氣不足,寒濕阻遏血脈,以致血脈不通所引起。”我向病人解釋說。

“那中醫怎樣治療呢?”病人問。

“以內服湯藥為主。”我回答。

於是我讓H大夫記錄如下。

西醫診斷:閉塞性周圍動脈硬化。

中醫辨證:脾腎陽虛,寒濕內生,經脈被阻,氣血失通。

治法:溫陽散寒,逐濕通絡,活血化瘀。

處方:當歸四逆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川續斷10g牛膝10g獨活10g桑寄生20g

生黃芪30g桂枝10g當歸10g細辛3g

全蠍6g地龍10g炮附片10g桃仁10g

紅花10g炙鱉甲10g

水煎服,7劑。

“這個病人的血管閉塞,是在高血脂和高血壓的基礎上發生的,一般高血壓多有肝陽上亢的問題,高血脂也常與濕熱有聯係,但是為什麼按脾腎陽虛論治呢?”等病人走後,H大夫問。

“你這又是從固定的概念出發考慮問題。臨床證型是多變的,按大多數的情況來看,高血壓的確與肝陽上亢聯係緊密,但並非是唯一原因,少數也可以與陽虛相聯係;至於高血脂,因脾腎陽虛者並不少見。對於辨證,最重要的是根據當前的證候特點。此病人下肢疼痛。光是憑這一點,就給人以下焦寒濕的強烈印象。《黃帝內經》說:‘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這是一條重要規律,即陽邪犯上,陰邪犯下。《內經》又說:‘寒氣入經而稽遲,澀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可見寒氣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因素。現病人痛在下肢,而且兩腳觸之發涼,更加上脈弦細澀,乃屬陰脈。這樣看來,證屬陰寒,可以說確定無疑。”

“我佩服周老師‘洞悉病機’的能力,你的分析讓我豁然開朗。既然是虛寒,又為何選擇辛溫方藥,而不選擇甘溫補陽的方法?”

“寒證有陽氣衰微和寒邪有餘的不同。這二者不能混同,前者治療當用溫補。如理中湯、金匱腎氣丸等;而後者則需溫陽散寒,啟塞通痹之法,如當歸四逆、真武湯等。同為寒證,治法迥異。此例因寒凝氣滯而痛,當用溫通之法無疑。”

“但是在你的方中也有溫補之藥,如黃芪、桑寄生等,是否會有礙散寒?”

“葉天士說過:‘濕勝則陽微’,就是說陰邪有餘,必然傷陽。關鍵要看是寒盛與陽虛哪個占優勢?治療就需側重那一方。現在這一病例,主要症狀是痛,是以寒凝為主,陽虛為次,治療以辛溫散寒通脈的方法占壓倒優勢,佐以益氣扶正之品。但我選擇的是生黃芪,其性走而不守,可以行氣通脈;至於桑寄生,可以補肝腎,但不要忘了,它還可以祛風濕。這些藥皆是補而不膩之品,此處用之,無戀邪之弊。”

“那就請老師做一下方解吧。”

“川續斷、牛膝、獨活、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生黃芪大補元氣,配桂枝以益氣通脈;炮附片辛熱通行十二經,配細辛,溫陽逐寒,開閉通塞;當歸、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炙鱉甲、全蠍、地龍等為蟲類藥,善於解痙通絡,以強化通脈功能。”

“周老師,你已經為我揭開了所有謎團。現在我感到,一個好的處方,不僅是藝術,而且是一項係統工程。”

7天以後,病人又來複診。

“周教授,這7天的治療,讓我看到了希望。我的症狀已經有明顯的好轉。我的步行距離增加了50米,痛也減輕了。”病人說。

病已有轉機,說明治療已經切中病機,維持原方,更加一味巴戟天10g,再擬14劑。

結果:上方加減調治兩個月,症狀已很輕微,已能連續步行千餘米而不感到疼痛,體力也有明顯好轉。繼續以上法配製成丸劑鞏固。

色素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

過敏性紫癜發斑極快,消退也快;而色素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斑外發與消退均較慢。前者外發極快,乃風氣較勝,熱毒亦勝,治療突出散風涼血解毒;後者濕熱較著,治療突出清熱燥濕。

在某醫院特需門診,一個病人手裏拿著厚厚的病曆資料,走進診室。

“周教授,我現在還沒有掛號,想先向您谘詢一個問題,可以嗎?”他走到我的跟前說。

“可以。”我回答。

“最近3年以來,我得了一種病,兩個腿起紫斑,一邊消退一邊新起。這3年來,我沒有少去醫院看,幾乎跑遍了北京市,就是治不好。一開始,好幾個醫生說我得的是過敏性紫癜,後來去某醫院看,那裏的皮膚科專家說我得的是‘色素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因為久治不愈,今天我跑到這裏來尋找有關中醫專家。我在專家介紹欄中看到您治療過敏性紫癜很有經驗。我想我這病和過敏性紫癜相近,不知能否請您看一看?”

“你坐下,我先看看你腿上的紫斑。”我說。

“好的。”說著他在旁邊坐下,撩起褲腿,他腿上的病變立即呈現在我的眼前。

他的兩下腿布滿紫紅色斑,有的是新起的,有的已經變成陳舊性瘀斑,有的地方紫斑已經消退,卻遺留暗褐色的色素沉著。

“你感覺到癢嗎?”

“新起的紫斑有癢的感覺。”

“別的部位起過沒有?”

“紫斑基本上都在兩個下腿,厲害的時候,在大腿上也可見到幾個。”

經過查看後,我對病人說:“你這個病,的確是色素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不是過敏性紫癜。這種病以中老年得的居多,我以前治過一些,效果不錯。我可以為你治療,你去掛號吧。”

“那好。”病人說著快步走出診室,去辦理掛號。

不一會兒,他手裏拿著掛號條,重新回到診室,坐到我旁邊。

“你還有什麼情況需要補充的?”

“沒有其他特別的情況。我雖然已經56歲了,一般來說來,我身體情況還不錯。”

“以前查過小便沒有?”

“查過,沒有問題。”

我看他體質偏瘦,但精神還不錯,舌淡黃膩苔,舌質暗紅,脈弦細滑。

“你的病雖然表現在皮膚,但是問題在體內,主要體內有濕熱毒,而且深入血分。治療的原則是以內服藥為主,要將體內的濕熱毒清理幹淨,你的病才能痊愈。”我對病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