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其他係統證各異,證因分析是核心 2(1 / 3)

第九章 其他係統證各異,證因分析是核心 2

顱腦手術後發熱氣憋發紺原因待查

濕邪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易於阻遏氣機。薛生白在《濕熱病篇》中說:“濕蔽清陽之路則胸痞”;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也指出濕溫初期就可有“胸悶不饑”。

2008年4月的一個上午,我在某醫院應診。在診療間隙,進來一個四十開外的男子,走到我的跟前,操著東北口音說:“周教授,我已經在診室門口等了一個多鍾頭了,剛才你這裏有病人,你正忙著看病,沒敢打攪你。現在你已看完病人,我想耽誤你幾分鍾,同你商量一個事,可以嗎?”

“可以,請你坐下慢慢說。”我回答。

“我女兒19歲,患腦膠質細胞瘤,兩個月前在某醫院做手術,手術做得很好,也很順利。可是手術1星期後,她就開始發熱,同時出現憋氣現象。天天滴注抗生素,發熱退不下來。醫院經過多方麵檢查,查不出原因,已經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性。說發熱可能是中樞性的,可能是神經調節失常。但是憋氣和呼吸困難,不是肺炎也不是心髒病,就是查不出原因,憋得她臉和手指發紫,吸氧也解決不了。在無法可想的時候,我來求助於中醫,我在網上查到你善治發熱,所以特地來找你想辦法。”

“你想讓我怎樣幫助你?”我問。

“我想請您根據我以上說的情況,開一個藥方,可以嗎?”

“你的孩子情況很複雜,光是根據你說的情況開藥方,不太合適,必須經過用中醫的方法檢查,比如把脈看舌等,才可以開方。我看有兩個辦法:一是你回去與醫院商量,如果他們同意中醫會診,我可以為你跑一趟;二是如果會診的事定不下來,要是病人行動沒有困難,也可以讓她過來一下,我檢查以後為她開方。”

“謝謝周教授,我現在馬上回去,如果醫院方麵不同意會診,我就叫一個出租車送她過來。”

兩小時以後,那個張姓男子領著女兒來到診室。

我看病人體格較胖,呼吸困難,一步一喘地走到我的跟前坐下,麵色青紫,唇指亦紫,精神軟弱,舌苔白膩,布滿全舌,舌質亦發紫,脈弦澀。聽診兩肺未聞囉音,心率較快,但心律正常。病人確實呈現奇特的表現。

“你女兒的發熱有無一定規律,一天當中何時發熱最高?”我問。

“發熱有一定規律,一般是中午以後體溫較高,最高可達39. 5℃。”

“怕冷嗎?”

“有怕冷,什麼時候怕冷了,體溫就要上去了。”

“最近性格脾氣如何。”

“特別容易煩躁起急。”

看我了解得差不多了,病人父親問:

“周教授,據你看來,我女兒究竟得的是啥病呢?”

“西醫診斷的任務還得交給某醫院,中醫方麵已經有一定眉目了。”我說。

“從中醫方麵看是啥問題呢?”

“濕盛和肝鬱。”

“那就請周教授為她開方吧。”

於是我吩咐徒弟小李做以下記錄。

西醫診斷:發熱、氣急、發紺待查。

中醫辨證:濕熱壅盛,阻遏膜原,肝鬱氣滯,氣滯血瘀。

治法:辛香化濕,開達膜原,疏肝解鬱,降氣平逆,活血通脈。

處方:

柴胡10g青蒿10g桑葉10g杏仁10g

苦桔梗10g黃芩10g連翹15g草果6g

厚樸10g廣鬱金10g檳榔10g旋覆花10

赭石20g蘇子10g葶藶子10g瓜蔞20g

桃仁10g紅花10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

王不留行10g石菖蒲10g枇杷葉10g

水煎服,7劑。

1周後,患者的父親又來診室找我。

“周教授,你的藥真有點神了,服了3劑藥發熱就退了,喘憋也好多了,真是太謝謝你了。”

病人服藥以後竟然好轉的如此之快,甚至出於我的意料之外。為了進一步了解藥後情況,我問:“臉、唇以及指甲發青有無變化?精神有沒有好轉?”

“都有變化,臉、唇以及指甲發青也有減輕,精神好多了,尤其是情緒大有好轉,今天早晨居然哼起流行歌曲來了,這是近幾個月來所沒有過的。”他說話的時候流露出抑製不住的興奮。

“太好了。不過服藥不能中斷,現在我再為她開方。”我說。

在原方基本不變的基礎上,加枳殼、厚樸各10g以加強化濕和理氣的功效,共開方7劑。

“我越來越感到人體的複雜,是任何精密儀器所不能比擬的。由於人體的複雜性,使得疾病也極為複雜,我們做臨床工作的,每天都會遇到不解之謎,人們對自身的探索也是無窮盡的。”小李頗有感慨地說。

“說得對,隻要對人體還有未知的奧秘,隻要在臨床上還不能治愈所有的病,我們就一天也不能停止努力。”我說。

“我覺得這個病例很特別,那麼明顯的喘憋發紺,為什麼就找不到原因?還有發熱與喘憋究竟有沒有關聯?”小李問。

“從西醫方麵看,發熱很可能是免疫功能紊亂;對於喘憋和發紺,很像是肺動脈通道受阻,隻是現在還沒有找到客觀依據。因為現在原因還不明朗,所以還不敢說這二者有無直接聯係。但從中醫方麵看來,這二者顯然有密切關聯。”

小李瞪大眼睛看著我,問:“是嗎?那是為什麼?”

“病人發熱有往來寒熱現象,而且白膩苔布滿全舌,發熱由於濕阻膜原可知。”

“濕盛與喘憋又有什麼關聯呢?”

“你是否知道,濕邪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易於阻遏氣機,薛生白在《濕熱病篇》中說:‘濕蔽清陽之路則胸痞’;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也指出濕溫初期就有‘胸悶不饑’。這都是因為濕是陰邪,容易阻遏陽氣。濕邪阻遏胸膈則胸脘痞塞,濕聚為痰,阻遏肺絡則喘憋。這樣看來濕盛與胸悶喘憋就有內在聯係。”

“但是薛生白與吳鞠通都沒有提到麵與舌發紫的問題,那又如何解釋呢?”看來小李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了。

“那我先來問你,唇舌指甲發紫,在中醫看來主要是什麼問題?”

經我突然一反問,他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支支吾吾地說:“這個……是不是與血瘀有關?”

“發紺在西醫看來是缺氧,在中醫看來則為血瘀。原因很清楚,導致血瘀的原因,除了濕阻氣機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肝鬱氣滯,氣滯血瘀。總而言之,這一病例存在兩個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因素:濕盛與肝鬱,一切症狀均由此而生。”

“周老師的解剖刀又把這複雜的病情分析得一清二楚。”

“隻要我們遵循《黃帝內經》說的:‘謹守病機,有則求之,無則求之’,我們總能解開絕大多數疾病之謎。”

“在您的處方中,您是如何將化濕和解鬱這兩個治療重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化濕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化濕的方法很多。現在我們通過化濕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通過化濕、開達膜原來解決久熱不退,二是化濕來暢利氣機,以利於解除血瘀。方中以草果、厚樸、檳榔化濕破結,開達膜原;又以厚樸配石菖蒲、廣鬱金化濕暢利氣機,連翹清熱利濕;柴胡、青蒿入少陽而透邪,配黃芩和解表裏;桑葉、杏仁、苦桔梗宣開肺氣;配蘇子、葶藶子、瓜蔞、枇杷葉降氣滌痰,以止咳喘。現在還要解決第二個重要問題,就是氣滯血瘀。柴胡、廣鬱金疏肝解鬱;旋覆花、赭石降氣平逆;桃仁、紅花、赤芍、王不留行配桂枝起到活血通脈的作用;白芍平肝。這樣,藥味雖多,但都和兩個主要環節緊密相連,突出了治療重點。”

結果:經過20天治療,體溫平穩,退熱後未再反複,喘憋與發紺顯著減輕,出院並帶藥返回東北老家。

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

寒證有陽氣衰微和寒邪有餘的不同。這二者不能混同,前者治療當用溫補。如理中湯、金匱腎氣丸等;而後者則需溫陽散寒,啟塞通痹之法,如當歸四逆、真武湯等。同為寒證,治法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