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蛻、桑葉、辛夷、菊花、蒼耳子散風清熱,宣肺利竅;黃芩、知母清瀉肺胃之熱;焦四仙、橘皮、竹茹、法半夏消食導滯,調和脾胃,其中半夏配黃芩,辛開苦降,起到升清降濁的作用;細辛、川椒、烏梅、延胡索辛溫散寒,安蛔止痛,其中細辛並能加強宣通鼻竅作用;藿香、石菖蒲芳香悅脾利竅;鉤藤平肝安神。這樣上中焦分而治之,而且相互呼應,協調一致。”
經以上治療,症狀穩步減輕,到第4周症狀消失,又鞏固兩周停藥。
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從一般規律來判斷,皮膚疥癬之類的病,多伴有風濕。濕是邪氣,鬱久可以化熱而傷陰。此證內有陰虛血燥,而又外感風濕,治療時注意應滋陰養血,散風祛濕。
我在香港的好友沈君,介紹他在京的朋友張君來找我看病。
張君65歲,患泛發性神經性皮炎一年餘,奇癢難忍,久治不愈,痛苦不堪,要求我一定用中醫中藥的辦法為他醫治。
當張君來到門診的時候,我先檢查了他的皮膚病變。我發現他腰背部、腹部以及四肢有廣泛的皮膚損害,幹燥而有鱗屑,並可見有抓痕,而且病變部位皮膚變得肥厚粗糙。
“在這1年多的時間裏,你經過什麼樣治療?”我問。
“一直不斷地治療,找過西醫內服抗過敏藥物,如氯苯那敏(撲爾敏)、賽庚定、地西泮(安定)等;外用膚輕鬆、黑豆留油軟膏等。也找過中醫,服過中草藥和中成藥。但都控製部不病情,不僅不見好轉,而且病情還不斷發展。”
我看病人比較消瘦,精神較為煩躁,麵色黃白,舌中前無苔,兩邊有白膩苔,舌質淡紅,脈弦細。
“從西醫角度看,你的病屬於神經性皮炎進行期,病情仍處在發展之中;這個病中醫稱為頑癬,從名稱可知其具有頑固難愈的特點。”我向病人做了解釋。
“這個我也知道,現在我把希望寄托在您的身上。”病人說。
“我一定盡力而為。”於是我讓學生記錄如下。
西醫診斷:泛發行神經性皮炎。
中醫辨證:陰虛血燥,外感風濕。
治法:滋陰養血,散風祛濕。
處方:
防風10g秦艽10g蒼術10g黃柏10g
當歸10g赤白芍各10g熟地黃15g行地黃15g
玄參15g生薏苡仁15g連翹15g苦參6g
白鮮皮10g地膚子10g皂角刺6g丹參10g
蛇蛻3g
水煎服,7劑。
1周後病人又來複診。還沒有等我問,他就告訴我:
“這次我找對廟了,經過你1周的治療,我這病終於有了轉機。現在症狀已經有明顯好轉。瘙癢輕了,晚上已經能夠入睡。”
我檢查他的皮膚病變,病損已經開始縮小,抓痕也見減少,脈舌如前。原方未作更動,再擬14劑。
“周老師,以前我也聽說過,神經性皮炎是一種頑固的皮膚病,他在別處治了那麼久不見好,為什麼你治療1個星期就有明顯好轉,不知道關鍵是什麼?”學生甲問。
“與治療其他疾病一樣,找準目標,用好武器。”我回答。
“所謂找準目標就是病因病機分析,所謂用好武器就是組織好方藥,是嗎?”學生乙問。
“對,實際上這是將辨證施治具體化。”
“對於這一病例的病因病機,我還有一些地方不太懂。首先,在辨證中,既有濕,又有燥,這兩方麵有無矛盾?他皮膚幹燥,看不出有濕,辨濕的依據是什麼?”學生乙問。
“濕是邪氣,燥是陰虛血虧,陰虛血虧是正氣不足。這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同時存在。一般在濕盛的時候,易傷陽氣,不是傷陰;但在濕熱之邪化燥的時候,則可以傷陰,此患者屬於後者。此病例辨濕的依據有二:一是從舌苔看,舌的中前部位無苔,邊有白膩苔,這是典型濕邪化燥的舌象;其次是從一般規律來判斷,皮膚疥癬之類,多有風濕。”
“從您所開的方來看,配伍較為複雜,還需請周老師解釋一下。”學生丙說。
“好的。方中防風、秦艽疏散風邪,且風能勝濕,故在散風同時,也能祛濕;蒼術、黃柏乃二妙散,善於清熱燥濕,加苦參則大大加強清熱燥濕之力;當歸、白芍、生熟地黃、玄參滋陰養血潤燥;生薏苡仁、連翹清熱利濕;白鮮皮、地膚子祛皮膚風濕而止癢,加蛇蛻更強化了這一作用;皂角刺、赤芍、丹參清熱活血。”
“看來治療皮膚科疾病,也並不簡單。”學生甲說。
結果:上方稍加出入,治療1個半月,皮損完全消退,已無癢感,皮膚也變得潤澤。基本痊愈停藥。
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綜合征主要發生在中老年婦女,腎虛及血室空虛是肯定的,但從臨床表現來看,並非是純粹虛象,而是陰陽失去平衡,多數病人同時又有相火亢盛的現象。
五十餘歲的張女士,患病多年,經朋友介紹,找我看病。“我這病少說也有四五個年頭了。主要是心煩急躁,胸悶氣短,心慌失眠,還一陣陣自覺發熱,出汗,手腳心發燙……”
“你是什麼時候停經的?”
“46歲停經,實際上我這些症狀,早在停經前已經開始了。”
我看病人中等身材,麵色黃暗,口唇發紅,舌質暗紅,舌根部有薄黃苔,中前部少苔,脈弦細,略帶數象,手心發紅,摸之發燙。
了解完病情後,我對她解釋:“這是更年期綜合征,表現的實際上是內分泌紊亂和自主神經紊亂。從中醫來看,主要是陰虛火旺,是人體陰陽平衡遭到了破壞。我為你用中醫藥的方法加以調整,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恢複過來,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調整,可以減輕你的症狀,改善你的健康情況。”
“這就是我所希望的。我也知道,自然規律難以改變,不可能返老還童,我隻希望症狀能得到改善。”病人說。
於是我吩咐小龐記錄如下。
西醫診斷:更年期綜合征。
中醫辨證:肝腎兩虛,肝鬱化火。
治法:滋補肝腎,疏肝解鬱,清熱降火。
處方:加味逍遙散,左歸丸加減。
醋柴胡10g川楝子10g廣鬱金10g當歸10g
白芍10g生熟地黃各15g川黃連6g炒知柏各6g
白薇10g地骨皮10g龜板10g玄參15g
天麥冬各15g銀柴胡10g女貞子10g枸杞子10g
水煎服,7劑。
1周後來複診。
“周教授,我吃了你開的藥,已經見效了。胸悶憋氣、煩熱都有明顯好轉,睡覺也好多了,但就是仍感到心慌。”病人說。
“這是好現象。我再給你檢查一下。”
我看她唇紅減輕,手心發紅發熱亦減,惟脈象仍有數意。陰虛內熱以及肝火擾心的現象仍著。再擬前方去當歸加竹葉6g,生龍齒20g,擬14劑。
“據我所知,一般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多以補腎為主,有時補過頭了,症狀反而加重。我發現周老師治療此症,有一點與眾不同,效果挺明顯。請周老師給我們說一說您的治療此病的思路。”小龐說。
“更年期綜合征主要發生在中老年婦女,腎虛及血室空虛是肯定的,但從臨床表現來看,並非是純粹虛象,而是陰陽失去平衡,多數病人同時又有相火亢盛現象。因此在治療的時候,單純補虛常難以解決問題,且有可能會出現甘溫助火,使症狀更為明顯,這就是通常說的‘虛不受補’的現象。”
“那麼正確的治療原則應該是什麼?”小商問。
“正確的治法應該是調整陰陽,清熱降火,標本兼施。”
“以此病例的治療為例,請周老師說明一下治法與方藥配伍原則。”小龐要求。
“考慮到此病例有肝腎虧虛,血室空虛,故首先用當歸、白芍、生熟地黃、女貞子、枸杞子、龜板以滋陰養血,滋補下元以治其本;同時病人又有明顯的肝鬱氣滯、肝陽上亢諸證,故用醋柴胡、川楝子、廣鬱金疏肝解鬱;又以川黃連、炒知柏、白薇、地骨皮、銀柴胡等清熱降火;又因為有心悸,又加玄參、天冬、麥冬養心陰以安心神,在第二方中,又加入了竹葉和生龍齒以加強清心安神之功。”我回答。
“周老師辨證用藥真可謂絲絲入扣。”小龐說。
結果:上方加減治療兩個月,諸證基本消除而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