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神經病變神明亂,安神定誌精神寧 2(1 / 3)

第八章 神經病變神明亂,安神定誌精神寧 2

多發性硬化

此病從中醫看,是由於長期工作勞累,消耗正氣,以致氣血虧虛,正氣不足,抵禦外邪的能力減退,又感受風邪。所以治療的原則是補益氣血,發散風邪,疏通經絡。

郵差將一個快遞郵件交到我手裏。這是從上海一位多年老朋友林君寄來的。我打開郵件,裏邊是一封信和一疊病曆資料。

他在信中說:“……我在國外的女兒,患病已1年餘,在當地醫院診斷為多發性硬化,但治療不見好轉,我想讓她回國請你用中醫的辦法為她診治。附上病曆資料供你查閱。未知意下如何?等候你的回音……”

接著我翻閱了病曆資料:病人,女,35歲,首次發病在3年前,起初感到全身乏力,打不起精神,繼而出現兩下肢麻木,兩下肢有像穿厚襪子的感覺,肌肉和關節隱痛,經當地醫院檢查,懷疑為多發性硬化,經用2個月的激素治療,病情緩解,症狀消失。半年前病情複發,而且症狀加重。經當地醫院檢查腦脊液中IgG寡克隆陽性,以及誘發電位檢查,也有陽性發現,遂確診為多發性硬化。再予以激素治療,效果不佳。醫院擬用環磷醯胺治療。因了解到該藥會有嚴重副作用,病人顧慮很大,故將希望寄托於中醫。

由於此病在我國發病率較低,我以前經治的隻有一例疑似病例。但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的患者則醫治了很多,多數對中醫藥治療有良好療效。考慮到中醫治病是以證為依據,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治療多能取效。於是我給林君回了信,並給予肯定的答複。

半個月以後,林君陪同他女兒從上海來到北京。當天晚上,我就去林君下榻的賓館為他的女兒看病。

我看她女兒體質偏瘦,麵色黃白,精神顯得有一些焦慮,顯然是擔心自己的病。兩下肢麻木,給予皮膚刺激,感覺遲鈍,但走路不受影響,肌肉和關節有疼痛感,症狀以右側肢體為明顯。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脈沉細。

看完病人我對林君說:“關於她的病,根據症狀和間斷發作的特點,以及在國外所做的檢查結果,還有所在國的地理位置等方麵看,多發性硬化的診斷似無問題。根據西醫的觀點,認為此病與免疫失常有關,所以采取免疫抑製的方法,激素或環磷醯胺都是免疫抑製藥,但它們都有明顯的副作用……”

“那麼中醫有無免疫抑製的藥?”還未等我說完,林君就迫不及待地問。

“中醫和西醫理論不同,解釋病情的方法也不相同。從中醫看,她主要是長期工作勞累,消耗正氣,以致氣血虧虛,正氣不足,抵禦外邪的能力減退,又感受風邪。所以治療的原則是補益氣血,發散風邪,疏通經絡。”

“我聽你說得非常符合實際情況。我這個女兒非常要強,無論以前的學習和現在的工作,都十分努力,時間長了一定傷身體;還有她工作時經常把空調開得很足,把溫度調得很低,很容易受風受寒。身體虛我也能看出來,但從哪裏看知道是受風呢?”

“她肌肉、關節疼痛,和皮膚麻木都是受風的現象。”

“那麼免疫功能紊亂是否存在?如果不去糾正免疫功能紊亂,她的病能否得到治愈?”

我知道他雖然把希望寄托在中醫方麵,但仍未擺脫西醫給予他的強烈印象,對中醫的治療原理還有一些不理解。於是我解釋說:

“中醫治療雖然沒有直接去抑製免疫,但客觀上會對免疫起到調整作用。這就叫做‘殊途同歸’,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我給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蕁麻疹,就是平常說的風疹塊。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過敏性疾病,西醫當然是用抗過敏藥,例如用氯苯那敏(撲爾敏)、賽庚啶等收到治療效果。中醫則認為這是體內有濕熱,外加感受風邪,治療就要用散風清利濕熱,病也得到治愈而且效果很好。這實際上在客觀上也起到了抗過敏的作用,你說這是不是叫做殊途同歸?”

林君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哈哈,我明白了,你就開方吧!”

在我同林君討論的時候,患者一直在側著頭聽,一言未發。當然,我也需要聽聽病人的意見,於是我問:“你還有什麼想法嗎?”

“周伯伯,真是太謝謝您了。您為我看病,還給我們做了詳細解釋。經您解釋,我也明白了中醫治病的道理,現在我對您的治療很有信心。”這時候她緊鎖的眉頭舒展了。

經過與他們父女倆人討論以後,我從書包裏取出處方箋,在上麵寫道:

病人兩下肢麻木及肌肉與關節疼痛,首發於3年前,複發已半年。麵蒼脈弱,周身困乏。

中醫辨證:氣血兩虧,外感風邪,經脈不利,營衛失和。

治法:疏散風邪,益氣血,調營衛,通利經脈。

處方:大秦艽湯,當歸飲子,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防風10g秦艽10g桂枝10g當歸10g

赤白芍各10g生黃芪30g何首烏20g白蒺藜10g

川芎6g生熟地黃各15g海風藤10g雞血藤10g

黃柏6g連翹15g天麻10g

水煎服,14劑。

1周後,林君從上海來電話說:“老周,你的藥方真的很神奇,孩子服了你的方以後,病情已經有了明顯好轉,精神也好多了。我讓她同你說話。”

“周伯伯,我的病好多了,腿上麻木、疼痛已經明顯減輕,精神體力都有明顯進步,這太感謝你了。”

“你的病能夠好轉這麼快,我也很高興。你要堅持服中藥,服完這14劑,原方在上海再配14劑。有什麼情況和問題隨時來電話跟我聯係。”

“好,謝謝周伯伯。”

她在上海休息服藥,一共待了兩個月,症狀基本消失,帶藥返回居住國繼續中藥治療。共服藥半年,病情得到完全緩解。

大腦發育不全

患兒智力低下,生長發育落後,屬於中醫的五軟無遲,因腎氣衰憊。治療需補益腎氣,益髓充腦,安神定驚。

在某醫院門診,H大夫領了一個兒科病人走進診室。

對我說:“周老,我給你帶來一個小病人。這個病人在我那裏看過兩次,因為考慮到他的病情較為複雜,還是轉到老師這裏來治療比較妥當。”

我看患兒母親抱著小孩走在前麵,孩子父親拿著東西走在後麵。那女士懷裏的小孩,約3歲左右,神情呆滯,頭後仰,顯示頸項無力狀態。一看就知道該患兒智力低下,生長發育落後。

“那就把小孩的病情向我說一說吧。”等他們坐下,我說。

“這孩子現在3歲零兩個月,生產時是足月順產,我懷他的時候,體弱多病。出生後我的奶水不足,增加牛奶及糕幹粉。我們發現他身體軟弱,現在都3歲多了,仍然不會說話,不會走路,連坐也坐不穩”

“我想了解一下你們父母的年齡。”

“我42歲,他媽39歲。我們結婚晚,生育也晚。”患兒父親說。

“還有什麼不好?”

“孩子在夜間睡眠時經常有發驚。”

我了解完病史後,開始檢查病人。患兒四肢軟弱無力,站立不住,讓他坐在診察床上,他身體前傾,不一會就倒在床上。麵色黃白,舌苔薄白,舌質淡白,脈細弱,手足微涼。測量頭圍為46cm。

“你的孩子患的是先天性大腦發育不全,從中醫看是由於先天腎氣不足。我建議你服中藥治療,並加強訓練。”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需要較長時間用藥,先治療半年吧。”

我吩咐H大夫,記錄如下。

西醫診斷:先天性大腦發育不全。

中醫辨證:先天腎氣不足,腦髓不充。

治法:補益腎氣,益髓充腦,安神定驚。

處方:

生熟地黃各15g山茱萸10g懷山藥10g女貞子10g

菟絲子6g補骨脂6g炒知柏各6g炙黃芪15g

白芍10g杜仲6g巴戟天6g石菖蒲6g

遠誌6g全蠍3g鉤藤6g

水煎服,14劑。

“目前這孩子生長發育相當於6個月左右的幼兒,這種生長發育落後,在中醫稱之為五軟五遲。所謂五軟,即頭、項、手、足、口之軟;所謂五遲即立、行、發、齒、語之遲。”我對H大夫說。

“這個小孩看起來似乎五髒都虛,對這種全麵虛弱的小孩,怎樣掌握補益重點?”H大夫問。

“對於嬰幼兒先天不足引起之病症,均應以補腎為主。因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之與生俱來的元陰元陽,腎之精氣,對整個人身生命以及小兒生長發育都起到極重要的作用。因此中醫又有‘腎虛則五髒六腑皆虛’之說。所以對於小兒先天不足,補腎可以起到全麵強壯的作用。但必須注意另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適當‘補土’的問題,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先後天相互促進。”

“關於補陰補陽的問題,應該側重於哪一方麵?”

“陰氣是基礎,陽氣是主導。兩方麵缺一不可。”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心、腦、腎的關係問題。中醫說心主神明,又說腦為精明之府,又說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等。說明心、腦、腎與人之智能都有關聯,我們在實踐中應該如何處理這三者的關係?”

“這三者的確都有關聯。由於有這種關聯,從中西學派開始,一些人主張將‘心主神明’改變為‘腦主神明’,以與西醫有關理論相統一。我想在整個中醫理論體係沒有改變以前,這似乎沒有必要。在中醫理論中,這三者各有側重。古人說‘心之官則思’,‘心主神明’。因此人的思維功能主要在心。腦為精明之府,主要指人之感官功能。至於腎主骨生髓,主要主管身體四肢強健功能。現在,麵對小兒先天不足,就是通過補腎氣來實現益心氣、壯筋骨的重要作用。”

“這樣我就理解了你對這個病例的治療方針了。”

“那你來說一說方義。”

“方中生熟地黃、山茱萸、懷山藥、女貞子滋陰填精;菟絲子、補骨脂、杜仲、巴戟天補腎陽、壯筋骨;炒知柏可以清相火,以防補陽擾動相火;炙黃芪大補元氣,並可培土;白芍斂陰緩急,並可平肝以助熄風;石菖蒲、遠誌利心竅以開智;因患兒兼有發驚,故以全蠍、鉤藤鎮驚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