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很好構思。遇到血瘀病人,在下筆開方以前,首先要考慮三點:一是造成血瘀的原因;二是血瘀的部位;三是與其他藥如何協同,才可以發揮更大的活血作用。對於此病例,首先是導致血瘀的原因,從病史中可以了解到是由於肝鬱氣滯導致血瘀,故采用了川楝子、廣鬱金、枳殼以疏肝理氣;同時‘氣行則血行’,利氣也可促進活血;其次是活血藥的安排:桃仁、紅花是一般活血藥,為了加強化瘀功用,增加了更強有力的製乳、沒,鱉甲及土鱉蟲。其次考慮瘀血的部位。此患者神誌模糊,肢體麻痹,上焦與下焦均有瘀阻。瘀在上仿照王清任的通竅活血湯用蔥白引藥上行,我更加了桔梗強化了舟楫之意;下焦有瘀仿王氏身痛逐瘀湯牛膝配地龍以逐下焦經絡之瘀。朱丹溪說‘氣有餘便是火’,肝鬱的同時多有火,故加黃芩、炒梔子以清熱瀉火;神誌模糊加石菖蒲、遠誌以開竅醒神。這樣諸藥各司其職,協同一致以祛病。”
“周老師,你又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聯係實際的方劑課。”小商說。
腦出血
通下降火是止血的一種特殊方法,主要適用於出血部位在上,而且出血是由火盛氣逆引起者,並非適合所有出血。這種方法屬於急救範圍,應用時間也就在發病2~3天之內。而且需要密切觀察病情,如病情有變方法也要隨之改變。
早晨剛洗刷完畢,電話鈴就響了。電話裏是朋友陸女士焦急的聲音:“周老,我的母親腦出血,現住在某醫院,病情尚未控製,想請你辛苦一趟,到那裏去為我母親中醫會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嗎?”
“可以。”我回答。
當天上午,陸女士就開車來接我去某醫院。在車上我先從陸女士那裏了解到病人發病情況:
病人62歲,平時有高血壓,雖然用降壓藥,但血壓控製不理想,波動在130~180/80~100mmHg。昨天晚間,因與家人生氣,突然劇烈頭痛,很快昏迷不醒,於是叫急救車送到醫院。
來到某醫院,我徑直被領到神經科病房。病人正在ICU進行搶救。我看病人現呈完全昏迷狀態,麵色潮紅,呼吸氣粗,右側肢體強直性癱瘓,牙關緊,舌強,在壓舌板和手電筒幫助下,可看到舌苔黃厚膩,脈弦數有力。
從主管醫生那裏了解到病人係左側內囊出血,出血量較多,現正嚴密觀察,必要時要采取手術從顱腔取出血塊。
“現在距離發病15小時,尚處於急性期,病情還未穩定,先要控製其繼續出血。”我對陸女士作如上說明後,遂記錄如下。
中醫辨證:肝陽暴亢,血隨氣逆,壅阻清竅。
治法:降火平逆,涼血止血,開竅醒神。
處方:牛黃承氣湯(《溫病條辨》方)加味。
石菖蒲10g廣鬱金10g黃芩10g川黃連6g
生大黃10g安宮牛黃丸2丸(分兩次化服)
水煎服,1劑。
並與陸女士約定,次日電話聯係,治療根據情況再定。
第二天按照約定我和陸女士通了電話:
“我母親病情已經較昨天穩定多了,現在已經安靜多了,據病房醫生說,出血已經停止,但危險尚未脫離。”陸女士在電話中說。
“很好。但不知道你母親服藥以後有無大便?”我問。
“有大便,昨天有兩次大便,都是半幹不稀的。”陸女士回答。
“我看中醫治療方針不變,就按照原來處方將大黃改為5g再服兩劑。我這就與病房主管大夫電話聯係。”
以後病人繼續穩步恢複,1周後被轉入普通病房。
等我再去病房的時候,發現病人神誌半清,對周圍已有反應,刺激右側肢體可有輕微活動。顏麵潮紅已輕,厚膩的舌苔已有明顯減退,脈弦細。病情已穩定並已進入到恢複階段。遂更改中醫處方如下:
石菖蒲10g遠誌10g蔥白3寸廣鬱金10g
桃仁10g紅花10g黃芩10g川黃連6g
生鱉甲10g炙穿山甲(代)6g生地黃15g地龍10g
水煎服,14劑。
2個月後,又在上方基礎上加入生黃芪、桂枝、赤白芍等。
結果:按上述原則變通治療半年,已能持拐行走。
後來我將此病例講與徒弟們聽,他們產生濃厚興趣,並且根據上述治療過程,提出一係列問題。
“中風病例,從西醫角度看,可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兩大範疇。但從中醫看,有中髒腑和中經絡之分。是否腦出血屬於中髒腑;腦血栓形成、腦梗死屬於中經絡,能這樣說嗎?”小商這樣問。
“這是中西醫結合工作中新出現的問題。大體上可以這麼說。但嚴格地說,這樣分並不是沒有問題。所謂中髒腑主要是有神誌改變;所謂中經絡主要是指有肢體或外周器官功能障礙,但沒有神誌改變。實際上腦血管意外均非小病,即使是缺血性腦卒中,也決不是隻限於經絡。隻是在心還是在其他髒腑的區別而已。”
“這兩類腦血管意外,在中醫處理方麵有何不同?”小龐問。
“這二者發病情況與臨床症狀有所區別:出血性卒中來勢急,病情多較凶險;缺血性卒中來勢稍緩,病情相對緩和。故處理起來也有緩急之分。”
“我看你以前對缺血性卒中的治療,從一開始就用活血化瘀,而對這一病例卻一開始就用攻下,這是為什麼?臨床應該如何掌握?”小商又問。
“對腦出血的處理,應掌握時機。在急性期,病情沒有穩定,尚有繼續出血的可能,所以首先要采取止血措施。止血是中醫的強項,但中醫止血並非簡單地用幾味止血藥,必須針對導致出血的原因,有針對性地來實施。此例病發在氣惱以後,且脈證皆實,可見是由於氣逆火升引起。朱丹溪說:‘口鼻出血,皆是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氣降則血歸經。’此雖說是口鼻出血,與腦出血同理。故首先用牛黃承氣湯加味治療。苦寒直折,釜底抽薪,瀉火降氣,使血得以歸經,出血可止。同時牛黃丸還可以開竅醒神。”
“對這樣重的病例,我就不敢用苦寒攻下,不知道會出現不良後果嗎?”小龐問。
“關鍵是準確地選擇適應證。如果適應證沒有選擇對,則會造成誤下,就會出現不良後果。此證脈證俱實,又符合中醫理論原則,不僅不會出現副作用,而且會迅速發揮治療效果。這裏我要強調的是:我們治病是嚴肅的事,不能孟浪從事。我之所以這樣開方,根據有三:一是對我的辨證有充分把握;二是已往有多次類似經驗;三是有相關的文獻報道。”
“我想這種方法是一種臨時的方法,在你對此病例治療過程中,攻下開竅法用了3天,後來就轉入以活血化瘀為主的治療方針。這兩種方法的交替,從實踐上應該如何掌握?”小龐又問。
“通下降火是止血的一種特殊方法,主要適用於出血部位在上,而且出血是由火盛氣逆引起者,並非適合所有出血。這種方法屬於急救範圍,應用時間也就在發病2~3天之內。而且需要密切觀察病情,如病情有變方法也要隨之改變。”
“周老師,這又是一堂生動的理論聯係實際的課。”小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