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還語重心長地告誡進藏部隊:“堅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對我軍進軍西藏,解放西藏是有決定意義的。政策就是生命。必須緊密聯係群眾,依靠群眾,要用正確的政策去掃除中外反動派的妖言迷霧,去消除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和成見,去把康藏的廣大僧俗人民和愛國人士團結到反帝愛國的大旗下來。”
不久,中央人民政府、中央軍委為我進藏部隊頒布了訓令,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區暨第2野戰軍於1950年2月15日聯合發布了《解放西藏政治動員令》,號召全體進軍部隊的共產黨員及指戰員們,發揚我軍光榮傳統,深刻認識解放西藏的偉大政治意義,團結藏族群眾,把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
18軍軍師首長從重慶接受任務回來後,立即將會議精神向部隊作了傳達貫徹,進行了動員,所有進藏部隊從1月底開始,就緊張地進行了各種準備工作。西南局和西南軍區發出了全力支援18軍進藏的指示,並建立了強有力的支援司令部,專門負責支援工作;由工兵、汽車運輸部隊和民工組成的築路大軍,迅即開往雅安至甘孜一線緊張地築路。
緊接著,18軍成立了南、北兩路先遣支隊。北路先遣支隊由52師154團、軍工兵營組成,取道雅安、瀘定、康定、乾寧、道孚、爐霍進入甘孜;南路先遣支隊係53師157團,取道雅安、瀘定、康定、雅江、理塘進入巴塘。
1950年3月18日,154團在樂山召開誓師大會,軍首長給154團贈送了“先遣最光榮”的錦旗。2野黨委號召“進藏部隊需要什麼就給什麼”,各兄弟部隊把最好的車輛、裝備、騾馬、衣物,源源不斷地送到進藏部隊。
一場偉大的進軍開始了!
先遣隊從樂山出發,出雅安向西不通公路,我軍開始了每人負重六七十斤的徒步行軍,一路上風餐露宿,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鬆林山,於4月28日到達甘孜。
甘孜城座落在雅礱江左岸,海拔3000多米,風沙漫卷,非常荒涼。我軍到達這裏時,甘孜的社會秩序還不大好。國民黨24軍宣布起義後,有1個營還呆在甘孜,原國民黨甘孜縣政府的一批舊人員也還沒有被接管,當地的藏族群眾生活十分貧窮,我軍又去了幾千人。這樣,吃糧就成為一個相當突出的問題。
我軍從雅安出發時,每人帶了三四十斤大米、幹糧,沿途行軍,已經吃得所剩無幾。到甘孜後,部隊出現糧荒。開始,我軍由每日三餐減為兩餐,再由兩餐幹糧改為兩餐稀飯。後來,稀飯也沒法維持,終於斷糧了。在嚴重的糧荒麵前,我先遣部隊沒有被饑餓嚇倒。團黨委及時發出“勒緊褲腰帶,困難麵前不低頭”的號召,組織部隊上山挖野菜。此時,部隊還擔負著修建甘孜機場的任務。大家把平整土地時翻出來的草根煮來吃。有的草根嚐著無怪味,但有毒性,戰士們吃了全身發紫,臉腫得連眼睛都睜不開。除了挖野菜充饑,還上山捕麻雀,捉田鼠。由於嚴重的饑餓威脅著指戰員的生命,我先遣隊把捉到的田鼠連皮帶毛煮,之後又皮毛腸肚一起吃。盡管如此,我154團沒有一個人叫苦、退縮,更沒有出現違反政策和群眾紀律的現象。當時,河裏魚很多。但由於藏民把魚當成神物看待,不吃魚,我軍在河邊洗腳,魚群就在腳邊遊動,也從來沒有人抓魚來吃。
不僅如此,先遣部隊還照樣堅持修機場,摘適應性練兵,維持社會治安,做群眾工作,革命意誌十分旺盛。率領先遣團來甘孜的52師吳忠師長還編了一首“甘孜一月”的歌。歌詞是這樣寫的:
“不能忘嗬不能忘,
甘孜一月永遠記心上。
我軍剛來到,
千山萬水補給難,
飛機空投一時接不上。
藏民生活苦,
我們渡糧荒,
挖野菜、打柴禾,
捉田鼠、捕麻雀,
滿山遍野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