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附錄(5)(1 / 3)

部隊在玉樹補充的糧食,很快吃完了,麵臨著嚴重饑餓的威脅。茫茫雪山,挖不到野菜,見不到草。有的戰士餓急了,就把棉衣裏的棉花扯來吃,還有的吃觀音土,吃後解不下大便來,肚子漲得像鼓一樣,疼得在地上打滾。有的人拾老百姓扔下的骨頭和犛牛角,用火燒糊,然後用石頭捶成粉來吃。骨粉吃下可以充饑,可牛角粉吃後,頓時上吐下瀉。

馬匹由於無草料,已死得所剩無幾,馱子就由幹部戰士背起來。馬倒一匹,大家就吃一匹。先喝馬血,再吃馬肉。馬皮用水一煮,把毛刮掉,存起當幹糧。戰馬是部隊的“無言戰友”,大家每吃一匹馬,都很難受,許多戰士是含著眼淚吃下去的呀!

從甘孜向昌都千裏大迂回的路上,許多戰士餓死、累死、凍死、病死、摔死,他們為了昌都戰役的勝利,為了完成進軍西藏的光榮曆史使命,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獻給了西藏人民!

我右路軍部隊,就這樣戰勝了數不盡的艱難困苦,13天急進750公裏,出敵不意,秘密地搶占了昂曲河上的甲藏卡。接著,又急行軍趕到昌都西北要隘類烏齊,消滅藏軍第7代本一部。然後,迅速南下,於10月18日先敵4小時搶占了恩達,勝利完成了堵住昌都守敵退路的光榮任務。

先遣支隊出發後,其他部隊掀起了熱火朝天的軍政訓練,一麵進行組織整頓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學習藏語藏文,抓好物資補充,一麵開展軍事訓練,進行人、馬健康活動。

戰士們為了適應高原生活,不管是數九嚴寒,還是盛夏酷暑,都堅持練習負重行軍、長跑、野炊。在半年多的時間裏,為了練出一雙鐵腳板,練出過硬的殺敵本領,同誌們不知流了多少汗,磨破了多少雙鞋!

7月下旬,從前麵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為了使進藏部隊能夠順利開進,築路大軍夜以繼日地戰鬥在川康公路上。他們風餐露宿,廢寢忘食,征服了激流險川,戰勝了懸崖絕壁,克服了連綿陰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進展很快,已經打通了川康公路上的最大障礙——二郎山,預計8月底就能把公路修到康北重鎮——甘孜。

不久,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批準了《西南局關於昌都戰役的實施計劃》。為了鼓舞士氣,更好地進行昌都戰役,8月28日,18軍52師在川西盆地師部駐地召開了進軍西藏的誓師大會。9月1日,地方黨政領導同誌代表人民群眾給部隊送來了錦旗;群眾夾道歡送親人解放軍進軍西藏;許多工人、農民和學生紛紛擁到部隊前麵,把鮮花戴在戰士們的胸前,掛在槍口上、炮口上;傳單和慰問信像雪片一樣投入部隊的行列中。一個中學生捧著一株帶泥土的鮮花來到戰士的麵前說:“解放軍叔叔,請把這幸福的花帶給西藏人民,讓它在西藏生根、開花、結果。”戰士們被這熱烈的場麵、純真的感情所深深感動,不斷揮手向鄉親們致意。我軍帶著黨中央、毛主席對西藏人民的關懷,滿載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和川西人民的深情厚誼向西藏挺進。

部隊沿著紅軍長征走過的道路,翻二郎山,過大渡河,經康定、道孚,於9月13日到達甘孜,與先遣支隊勝利會師。

9月15日,軍前指召開作戰會議,軍首長首先通報了敵情:英帝國主義特務及西藏地方政府中少數分裂主義分子不僅毒死格達活佛,關閉了和平談判解決西藏問題的大門,而且積極擴充武裝,將原有的14個代本(代本相當於團,小則500人,大則千餘人)擴大為17個代本,並從外國運進大批武器、彈藥、電台,請來外軍教官,組訓地方民團。同時,他們還將2/3的兵力(7個代本的全部及3個代本的一部)和一些地方民團共8000餘人,布置在昌都周圍及金沙江西岸的廣闊地區,妄圖扼守昌都,卡斷入藏的咽喉要道,阻止我軍前進。這些武裝力量統歸西藏政府駐昌都總督指揮。接著,軍首長宣布:根據上述情況,中央命令18軍以最快的速度強渡金沙江,消滅昌都守敵,打開進軍拉薩的大門。軍決定以6個團的兵力,組織南北兩線作戰,鉗形進擊,將主力用於北線。具體部署是:

52師的3個團和臨時劃歸52師指揮的軍炮兵營、偵察營、工兵營、54師炮兵連以及青海玉樹騎兵支隊擔負北線的作戰任務。分左、中、右三路向昌都進發。

南線部隊,由53師的157團、師炮兵連、工兵連組成,從巴塘以西的竹巴籠渡江,斷昌都守敵南逃之路。雲南軍區42師的125團、126團各1個營已進駐貢山、德欽一線,準備殲滅鹽井、門工、杜梁之敵,爾後向西北方向佯動。

與此同時,西北部隊也正在向西藏挺進。

9月21日,北線部隊開始向鄧柯進發。部隊的後麵,是藏族人民的支前大隊,他們趕著由千百頭犛牛組成的犛牛隊,運送各種物資,支援解放軍。10月上旬,一支由部隊和藏胞支前隊組成的大軍,經大金寺,翻海子山,浩浩蕩蕩地勝利抵達鄧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