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附錄(4)(1 / 3)

甲、以十八軍率五十二師三個團,軍偵營、炮兵營及支援司令部之一個工兵團,由玉隆、德格、鄧柯之線出動,攻擊昌都,並以主力迂回昌都以西,切斷敵之退路,而殲滅之。以上部隊應於9月上旬在甘孜、玉隆、鄧柯線集結完畢,9月中旬由該線開進,爭取於十月十日前後占領昌都。另以五十三師之一個團,同時由巴安出動,殲滅寧靜之敵,爾後向昌都攻擊前進,配合五十二師鉗擊昌都,詳細部署由十八軍擬定,報告我們。

乙、以雲南十四軍之有力一部與十八軍進軍昌都之同時,殲滅鹽井之敵,而控製之,並與十八軍寧靜部隊確切聯係,另以一部同時相機占領與控製竹瓦根(科麥、察隅間)。

三、建議西北軍區令玉樹部隊與十八軍之五十二師切取聯係,並歸該師指揮,加強昌都作戰。

七、十八軍對執行

昌都戰役部署的報告

1950年9月11日

一、藏軍以七個代本(四千餘人)及民兵三千餘,總共約八千餘,布防於昌都周圍地區,主點在鄧柯昌都間之生達,根據最近了解情況敵已集結兩個代本及二千餘民兵於生達及附近地區,企圖阻擊我軍自鄧柯向昌都進軍。

二、根據目前進軍準備工作,我們決定五二師(缺一個營及機關工雜人員一部)軍屬炮兵營、偵察營、工兵營,五四師炮兵連、五三師一五七團及該師屬炮兵連,支司輜重團及青海騎兵支隊一萬五千人,山炮、無座力炮、九二步兵炮、追擊炮五七門,各式彈藥三個基數(雲南一二六團未計算在內)執行占昌都戰役任務,並予定於十月(四月)。二、三兩日分別在予定位置渡江聚殲類烏齊、恩達及瀾滄江以東地區之敵,如敵在生達集結主力與發動作戰,我決於主力先殲生達敵人。

三、具體部署如下:

(1)五二師(缺一個營及工雜人員一部)附軍炮兵營輜重一團於9月30日在鄧柯地區集結完畢,於十月二日應先以一五四團附師炮兵連隱蔽渡江,自生達外翼取捷徑以勇猛迅速之動作直插類烏齊、恩達,在途中應不顧少數敵人之阻礙襲擊,以求迅速迂回昌都斷敵退路,協同師主力聚殲敵軍於昌都地區,師直率一五五團、五六團(缺一個營)軍炮兵營,10月3日晨自鄧柯渡江,取道生達直取昌都。

(2)青海騎兵支隊,務於10月4日(更具體適當時間由五二師確定),自玉樹出動向囊謙及類烏齊攻擊前進,保證一五四團右側背安全,並迅速運動積極配合一五四團殲滅類烏齊、恩達地區之敵,如一五四團在類烏齊抓住一個代本以上之敵單獨進行殲滅時,則青海騎支應自類烏齊外翼(西側)繞道挺進至恩達斷敵退路。

(3)軍偵察營、工兵營附五四師炮兵連,歸偵察營長蘇相卿,軍直政處主任王達選統一指揮,於9月20日在德格新村(崗拖渡口東岸)地區集結完畢,於10月3日午自崗拖渡江向同普、江達之敵攻擊前進,務求抓住該地區之敵,以配合五二師殲滅昌都地區敵之主力,以上各部統一歸五二師指揮。

(4)五三師前指率師炮兵連及一五七團於9月30日在巴安及其附近地區集結完畢,於10月2日晚,以兩個營輕裝由巴安北宋瓦卡美附近偷渡,直插寧靜以西,斷敵退路,10月3日晨以一個營自牛古渡、竹巴籠附近渡江,向寧靜攻擊前進,首先聚殲寧靜之敵,爾後視情況向察雅攻擊前進,配合五二師主力作戰。

四、我們建議軍區令雲南一二六團應於10月2日向鹽井攻擊前進,除攻占鹽井外,應防敵向察隅逃竄。

五、軍指揮位置為便於偵察掌握敵人縱深情況,擬暫位於甘孜。

以上部署當否,請審核指示。八、西南軍區關於十八軍

進軍昌都情況向軍委的報告

(1950年10月1日)

現將進軍昌都近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十八軍五十二師(欠一個營)附軍偵察營、炮兵營及一個輜重團於9月16日全部集結甘孜,9月22日起西進,26日先頭部隊抵甘孜以西一百五十餘裏之鬆林口,其主力進駐白利、絨壩岔線,刻正繼續西進中。因甘孜康定段公路曾發生故障,糧物來能及時前送及五十二師在甘孜以西修路三天,已不能按預定計劃集結鄧柯、德格地區,觀決定改於10月7日開始渡金沙江西進,五十三師之一五七團主力9月11日由康定西進,29日全部集結巴安,擬以五十二師同時渡江。雲南之十四軍部隊擬10月7日以一個營攻占門工、碧土(德欽西北)並以一部出劄衣(碧土西北四日程),另以四個連由德欽北進,協同由碧土北進之部隊鉗擊鹽井。

(二)進軍部隊所需之被服,除一部皮衣正在趕製外,其餘皮大衣、棉衣等均已發齊。27日甘孜及其以西地區已有糧二百萬斤(含代飯粉、餅幹、蛋黃臘在內),可供部隊一個半月之需。為爭取明年進軍少發生一些困難,故擬定昌都戰役後,仍將已入康藏地區之部隊(十八軍及支援部隊共約兩萬人,三千匹牲口)都留昌都(三千人)、甘孜、巴安及二郎山以西,以便習慣其在康藏地區之生活及遂行修路修機場,並進行整訓等工作。為此則尚需前運糧物一千萬斤,以現有汽車全力搶運至11月底,可爭取前送七百二十萬斤,其餘二百八十萬斤,擬以空投與在甘孜、昌都地區購買一部糧食及犛牛補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