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孜竹慶段公路9月初以一個工兵團開始搶修至26日,小吉普已通玉隆,10月初可通車至竹慶東南之海子山,由海子山至金沙江以西,用犛牛運輸。現在玉隆鄧柯線已集中犛牛五千頭可供需用。
(四)雅甘沿線9月份以來不斷落雨,康定至甘孜多為草原路基不堅,兩側排水設備亦差,大量雨積溢路麵,致有數段成為沮洳地帶,最嚴重者為道孚南之亂石岡堊口塔公寺及營官寨西北之東俄洛四段(共約十二公裏)泥濘深達一公尺,汽車多遭陷阻,每行一公裏半耗油達四加侖,機件損壞嚴重,原由康定至道孚本一日半可達,因上述原因竟有延至四日半之久者,對進軍及運輸影響極大。經工兵部隊全力打軌道樁與搶架旱橋後,已可勉強通過,但為時尚需三天。這段水草地本可以沿高地修公路迂回過去,避免陷車,但因急於修成直過,反為費時費力。九、中國人民解放軍
五十二師命令
(康戰字第三號)
(1950年10月4日)
(一)情況;詳見情字五號通報。
(二)基康戰字第二號昌都戰役基本命令,我師決於本(十)月六日早七時開始由鄧柯渡江,執行解放昌都,聚殲藏軍主力於瀾滄江以東及恩達、類烏齊地區之任務。具體部署如下:
A、右路——該路部隊由青海騎支、師騎兵偵察連、一五四團全部共同組成,統歸陰副政委、李參謀長指揮、為我師昌都戰役右翼強大力量,其意義在於步騎兩兵種能夠取得密切配合,相互取長補短,迅速達成迂回包圍噶倫、拉魯整個陣地,便於中路部隊分割、穿插圍殲敵人。能否殲敵三個代本以上兵力,奠定明年進軍拉薩,解放全藏之良好基礎,其關芻即決於該路部隊完成任務之好壞(即包多殲多包少殲少否則撲空),基此決定:
青海騎支(附師騎偵連、一五四團炮兵連—個排無後座力炮二門)於九日由玉樹出發,以七日行程取道囊謙,經囊謙寺、知牙、多藏卡首先包圍類烏齊之敵,依自力和情況能殲則殲,否,交一五四團處置(如敵逃跑在一日行程內該支隊有追殲任務),爾後直取恩達,斷敵由昌都退太昭之路,並阻敵援兵。
—五四團,於六日由鄧柯渡江,以二十日行程繞道玉樹南五十華裏之巴塘,尾騎支跟進,至囊謙後,取道囊謙寺、朵工巴、甲藏卡、再殲類烏齊之敵,殲敵後即留一個營兵力(並組一收容所)於該地斷敵由昌都退黑河之路,爾後主力直取恩達,任務同騎支。
B、中路:由一五五團、一五六團、軍炮兵營、師直組成,直接歸師指揮,其主要任務:分割、穿插噶倫、拉魯陣地,各個消滅(必要時連為單位單獨作戰),最後聚殲藏軍主力於昌都地區。基此決定:
一五五團於八日早七時由鄧柯渡江,繞國德經卡賊鬆多至牙要鬆多展開,以一個營兵力迂回生達以南地區,協同一五六團首先殲生達、甲卡鬆多、國德之線敵人,完成任務後繼續前進直接洞洞竹卡,其主力經毛井到分路,以一個營兵力速搶麵達之橋,另一個營沿江西溝南下急搶江西橋和德當工巴之橋梁,以保主力通過和堵圍生達方麵逃竄之敵。完成任務後該營應迅速強渡紮曲河,控製洞洞竹卡以西河岸和渡口,接應團主力渡河,全團會合後即取道牛廠(洞洞竹卡西南方向)沿昌都以北之山嶺南下,直取昌都。
一五六團(缺一個營附軍炮兵營)於十日由鄧柯渡江,取捷徑直插生達,另派小部隊迂回生達以南地區,與—五五團共同殲滅生達守敵(三團牟暇所部),爾後取道衣曲卡、都蘭都搶占四川橋(昌都宗郊),爾後會攻昌都,前進途中應隨時注意圍殲由金沙江沿線西竄之敵,並注意與工、偵兩營聯係。十、昌都古城紅旗飄
昌都是西藏東部的政治、經濟中心,素有藏東門戶之稱,是進軍西藏的咽喉要道。西藏地方當局為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藏,在昌都及周圍地區層層設防。為打通和平解放西藏的道路,進藏部隊實施了昌都戰役。
1950年1月初,毛澤東下令以西南局和第二野戰軍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戰軍配合下準備進軍西藏,驅逐在西藏的帝國主義勢力,解放西藏人民。10月6日,西南軍區以進藏部隊一部發起昌都戰役。次日,解放軍渡過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克服道路艱險、氣候惡劣等各種困難向昌都進軍。10月11日,駐守芒康城的藏軍第九代本(相當於小團)主官德格·格桑旺堆在解放軍的積極爭取和軍事壓力下,於18日致電毛澤東、朱德,宣布起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當天即致電慰問。
然而,大部分藏軍仍據險頑抗。於是,解放軍向昌都發起強大攻勢,於10月19日進占昌都。殘餘藏軍向昌都西北地區潰逃。至20日,滯留在竹閣寺一帶的昌都總督署及藏軍2700餘人經過商議,由阿沛·阿旺晉美下令藏軍放下武器。24日,昌都戰役勝利結束。此次戰役共殲滅藏軍主力部隊5700餘人,俘獲英、印特務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