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六團及一二五團一部完成鹽井戰鬥後,位於鹽井、門工、紮那、德欽一帶待命。
(二)五十三師所部於完成寧靜戰鬥後,在原地除留少部兵力控製寧靜,並清剿散匪外,主力於10月15日由寧靜北上,向邦達、八宿方向疾進,堵殲昌都之敵南逃。該部20日進至左貢,21日抵吞多,當夜兼程向邦達方向疾進。
(三)偵、工兩營及五十四師炮兵連,於覺雍奏捷後繼續西進,於19日黃昏迫近昌都。
(四)北線主力經生達、小烏拉山兩次戰鬥後,敵節節向昌都潰退。一五五、一五六團、五十二師師直及炮營尾隨跟進。一五六團的輕裝先遣營從左翼取捷徑於19日黃昏抵達昌都近郊。
(五)左翼迂回部隊騎兵支隊與一五四團,在10月18日占領恩達、類烏齊各山口要道,並逐步向東逼近:以縮小包圍圈。騎支主力及一五四團一部並於19日向昌都以南機動。我上述各路部隊進展迅速,出敵所料。當正麵部隊逼近昌都時,駐昌都總督於10月18日晨率四個代本及其總督機關、衛隊倉惶向恩達、類烏齊方向逃竄,當晚抵達斌多,發覺恩達、類烏齊退路已被我軍截斷,即掉頭向南,改向邦達、八宿方向逃竄。
正麵攻擊部隊之一五六團先遣營,於10月19日20時解放昌都,俘敵200餘人,十八軍偵察、工兵兩營於同日22時進入昌都,俘敵40餘人。當夜除以一五六團先遣營留昌都擔任警備及搜索殘敵外,偵察、工兵兩營主力則由左翼取道向敵實施平行追擊。同期,向西北逃竄的敵七代本殘部120餘人,在類烏齊向我繳械。
我右翼騎兵支隊發現敵人掉頭向南逃竄後,即兼程由外翼向南迂回,”日夜進至宗驛山,控製山口。昌都總署機關和四個代本及衛隊於20日晨趕至宗驛山遇阻,走投無路。在我政治爭取下,全部向我繳械,計有2700餘人。與此同時,偵察營從左翼插至宗驛山與騎支會師,捕殲殘敵30餘人,另寧靜留守部隊和南路部隊北上途中又捕殲零星殘敵50餘人。
當右翼部隊在宗驛山殲敵主力時,擔任正麵攻擊任務的五十二師主力已抵昌都,即布置分區清剿殘敵:23日,一五四團在恩達東南山溝殲敵200餘人;24日,一五四團在昌都西南地區俘敵50餘人,察雅民兵500餘人向我投降;其他一五五團、偵察營、騎兵支隊在清剿中都各有俘獲。清剿作戰截止10月24日夜,共殲敵約1100人。至此,昌都戰役勝利結束。
昌都戰役,從10月6日發起,到24日勝利結束,曆時18天,大小戰鬥21次。殲敵昌都邊使總署及三、七、八、九、十等六個代本(三代本含葛窮巴、牟暇兩個代本)全部,二、四、六等三個代本各一部,含起義在內共5700餘人,並繳獲了大批外國武器。四、毛澤東關於占領
昌都問題給西南局的指示
(1950年8月26日)
西南局,並告西北局:
八月二十日電悉。
(一)你們力爭今年占領昌都並力爭留三千人鞏固昌都的計劃是好的,你們可以照此作積極準備,待本月底下月初判明公路已通至甘孜無阻,即可實行進軍,期於十月占領昌都,這對於爭取西藏政治變化及明年進軍拉薩是有利的。
(二)……如我軍能於十月占領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團來京談判,求得和平解決(當然也有別的可能)。……
(三)三十架飛機事在籌備中,但需時間,短期內你們不要靠望。
(四)你們一萬六千人由甘孜向昌都進軍,糧食全靠部隊攜帶及犛牛載運,其中三千人須有過冬糧食,準備撤回的主力一萬三千人至少須有返回期間三個月糧食,甘孜是否已有這樣多的糧食,部隊及犛牛是否有這樣大的運輸力,仍望查告。
(五)昌都等處可能購買一部糧食及肉類,你們是否已準備一批金銀及藏民需要的貨物如綢茶等帶去。五、十八軍政治部進軍
西藏政治工作指示
(1950年6月6日)
部隊在進軍動員中間,經過各種會議的教育和反複深入的學習,各方麵均有顯著進步,比較深刻地認識了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重大意義,扭轉了川南安家思想,障礙執行任務的一切個人主義思想獲得了初步解決,提高了部隊政治水平,激發了部隊進軍情緒,增強了效率,改進了工作,這是應該看到的一方麵。但對解放西藏的艱苦性、長期性仍認識不足,享樂保命,懼怕艱苦急躁情緒仍然嚴重存在。因此決不能模糊了對進軍政治工作艱苦性的認識,放鬆了進軍政治工作堅強主動的領導。
進軍政治工作的任務是艱巨的。其基本目的在於不斷地提高部隊的覺悟,使全體指戰員有堅定的進軍意誌,長期建設的思想,飽滿的戰鬥情緒和完成戰鬥任務的最大決心,能正確地認識困難,勇於克服困難,能作到人馬健康,愛護糧食、裝具,正確執行解放西藏的政策策略。並善於團結新區群眾藏族人民,以順利完成解放西藏的光榮任務。
為達到這一基本目的,各級黨委、各級政治機關,必須切實完成進軍政治工作的三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