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附錄(2)(1 / 3)

(三)我各參戰部隊在戰前作了較深的少數民族政策教育,有計劃的進行了團結少數民族的工作,對作戰之順利達成任務作用甚大。如在甘孜、鄧柯、德格至昌都線曾組織藏民的一萬五千頭犛牛擔任運輸(部隊本身購買者除外),保證了糧秣物資的及時前送。康定至巴安線之運輸,亦係由當地土司頭人之犛牛擔任。十八軍先遣部隊四月底到達甘孜後,得到各土司頭人的協助,克服了糧食及其他困難。我進軍中對沿途喇嘛及藏官土司頭人等,均本團結方針,宣傳中央人民政府政策及人民解放軍紀律,反映均好,並願協助我修路及運輸等工作。進入寧靜、鹽井後當即展開政治攻勢,爭取鹽井副縣長及寧靜縣長返回任職。僅鹽井地區即有七百餘民兵返回。

在各路進軍途中,各部隊對政策紀律的執行一般均很認真,藏區群眾對我反映極好,如進軍門工途中在拉克拉(門工東南怒江東岸)附近將所俘十餘喇嘛民兵釋放後,當即引起該區群眾對我之好感,沿途群眾均未外逃,並給予我軍多方的協助。我十四軍部隊活動於竹瓦根地區時:當地群眾即自動將藏方稅官生擒交與我們。另對物資的采購方麵一般均統以營為單位,但亦有個別單位及個人自要犛牛私支烏拉,與到群眾神山上去砍樹拾柴等現象。

(四)二月下旬組成支援司令部,由軍區直接領導,專負支援進軍之責。對於入藏部隊之補給供應我們本著隻要使用合理並可能作到者則“需要什麼給什麼”,並由全軍抽調大量牲口、車輛組成運輸部隊。全部工兵部隊參加川康路的搶修工作,由4月13日至8月26日完成,雅安至甘孜段一千三百華裏的搶修工程,9月16日至10月2日完成甘孜至竹慶段二百餘裏的搶修工程,保證了進軍部隊的如期開進。在此時期各陸空運輸部隊冒著惡劣天候,在公路條件極端不良的情況下積極工作。至¨月底為止,由川西西運物資總數達六千九百餘萬斤。由5月7日至11月底共出動飛機二百餘架次,空運一百餘萬斤物資、為督促檢查支援工作,軍區曾數次組織高級幹部親至前方視察慰問。總之支援工作是盡了極大努力的。但由於缺乏經驗,情況不熟悉及計劃不夠周密,亦走了一些彎路,如對公路修複情況的估計不足,所需物資未能及時送上,而使進軍時間數次推延,由於對冬季通車條件認識不夠,致應有之防凍防滑設備解決較晚;因汽車篷未能適時解決,雨季行車管理不嚴,使前送糧物被雨淋壞;因倉庫條件不良與管理不好,致發生糧物糜爛情況;因情況了解不足,缺乏審慎研究,有些被服裝具不適用。同時也取得了極其寶貴的經驗,尤其工兵部隊獲得了雨季和高原地帶作業的豐富經驗,大部支援部隊都經受了數月的高原生活與工作的鍛煉,為明年支援工作打下了有力的基礎。

(五)從此次戰役中證明,部隊的高原地帶生活鍛煉極為重要。十八軍一五四團(為該軍先遣部隊)先到甘孜一帶五個月,此次西進時掉隊者較北路其他部隊為少。自甘孜出發之其他部隊,自開進起即不斷發生掉隊者,進至昌都地區後,多數單位有半數人員掉隊,個別單位竟達三分之二。我們根據此經驗,決定進至金沙江以西地區部隊,全部留現地過冬,以便於高原生活之鍛煉。

(六)由集結位置開始戰役行動後,各部急進接敵極為艱苦,給養均感不足,一五六團數日中僅吃很少糌耙,一五五團一營一天半時間翻越三座大山急進一百八十裏,一五四團長途繞道玉樹與騎支如期進達恩達,南路一五七團進軍邦達時,翻越四座高山,掉隊僅屬個別現象。各部隊情緒極高,都抱著吃大苦的精神堅決執行任務,這與動員之深入是分不開的。此次行動中部隊背負甚重,戰士平均在七十五斤以上、連幹在三十斤以上,開始數日部隊怕苦情況較嚴重,後經逐漸鍛煉與動員克服了這種困難,加強了負重行軍能力。

三、昌都戰役概述

昌都戰役,是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0年10月在西藏昌都地區殲滅藏軍主力的一次戰役,也是解放西藏的唯一一次戰役。在這次戰役中,部隊縱橫奔襲合圍,負重疾進半個多月,達成預期目的,打開了進軍西藏的門戶,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礎。

一、戰前情況

(一)政治情況

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西藏地方政府當權的親帝分裂分子鑒於國民黨反動派大勢已去,進一步勾結帝國主義和印度反動派,陰謀背叛祖國。我黨中央為迅速統一祖國,驅逐帝國主義勢力出西藏,讓西藏人民回到祖國大家庭,一方麵進行了有力的外交鬥爭,一方麵對西藏政府發出號召,要其迅速派出代表到中央舉行談判,力爭和平解放西藏。同時,命令我軍做好進軍西藏的準備。

西藏地方政府當權親帝分子在帝國主義、印度反動派的支持下,竟以“獨立國”自居,極力擴軍備戰,重兵蝟集藏東咽喉要地昌都地區,阻我解放西藏,企圖沿用西藏過去對付國民黨政府的那一套老辦法,提出了“中藏仍應保持過去疆界(按:指以金沙江為界)和好”的方案,並殺害了我西南軍政委員會派往拉薩勸和的格達活佛。政治外交鬥爭上的進—步激烈化,使軍事較量已成為不可避免,我軍乃決心發起昌都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