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附錄(2)(3 / 3)

2.一二六團及一二五團一個營,由德欽和貢山以北地區分兩路鉗擊鹽井、門工、碧土之敵:同時並以有力一部從左翼北上,插至作戰地區以西,控製各山口、要道,防止敵人向察隅方向逃竄。

三、戰役經過

第一階段——10月6日至17日

(一)鹽井戰鬥

我一二六團及一二五團的一個營先一天(10月5日)發起戰鬥,首先捕殲門工之敵,因正麵部隊動作過早,未等包圍部隊趕到預定地點即發起戰鬥,敵一觸即潰,我僅俘敵數人,其餘均北竄杜梁。我軍當即從左右兩翼實施平行追擊,同時以一部插至鹽井西北之紮那,防敵西逃。6日,杜渠之敵(民兵400人)為我包圍,奮戰2個小時,全殲該敵。這時我已以一部從右翼向敵側後挺進,10月11日進至鹽井附近,該路主力於杜梁戰鬥後,乘勝向北進擊,直撲鹽井,12日到後即會同迂回部隊向守敵攻擊,殲敵一個甲本及民兵一部,殘敵北逃,為一五七團截殲。鹽井戰鬥計殲敵500餘人。

(二)寧靜戰鬥

五十三師所部分三路渡江,主力於7日夜由腳底工偷渡。喜鬆工守敵發覺後,逃向寧靜,我僅捕殲民兵一部。是時,我軍除以一小分隊沿右翼正麵尾敵前進外,主力則從外翼輕裝向寧靜西北猛插,11日晚到達。指揮所親率各直屬分隊於8日拂驍在牛角渡強渡成功,尾主力跟進,另部於8日夜從竹巴籠兩側隱蔽渡江,鉗擊對岸之敵。9日晨全殲該敵後即從左翼西進,12日拂曉進抵寧靜城郊。九代本格桑旺堆率部起義。寧靜戰鬥計殲敵400餘人。

(三)崗托戰鬥

10月6日晚,我軍先以兩個連自崗托以北拉頓偷渡金沙江,迂回敵後。正麵部隊於7日晨在炮火掩護下渡江。迂回部隊因迷失前進方向,來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正麵部隊按原定計劃實施突擊,由於指揮上的輕敵麻痹,火力組織不夠,當先頭部隊兩個班偷渡成功後,後續部隊遭敵火力封鎖而受阻隔。過江分隊在不利地形與敵對戰竟日,而主力部隊直到夜晚才渡江。此次戰鬥僅斃傷俘敵32人,我傷亡21人,翻船淹亡15人,且消耗子彈甚多。

(四)奔襲覺雍

崗托戰鬥後,敵退往同普,稍事整頓,繼續西撒與江達之敵會合。我北線左路部隊於13日進至江達,對該敵實施兩翼包抄,敵向昌都逃竄,我軍跟蹤猛追。敵退至覺雍西15公裏處,即以為已將我軍甩掉,露營駐止,我16日黃昏趕至覺雍,查明敵情後,從翼側繼續猛追,以突然動作奔襲覺雍之敵,當日子夜發起戰鬥,激戰1個小時,殲敵110餘人,繳獲部分物資,殘敵向西潰逃。

(五)生達戰鬥

10月12日,一五六團一營在國德山與敵真伯拉代本接觸,當即以一部控製製高點,左右兩翼各派出一分隊,包抄該敵。敵向我正麵連續進行兩次反衝擊,均被擊退。因我迂回部隊走錯路,跟蹤追擊10餘公裏,未能截住敵人。13日黃昏,一五五團三營進抵生達附近岔口,敵沿溝布防,阻我前進,對戰半天,因該團主力未至,未能大膽穿插分割,該敵遂於次日拂曉撤退。

(六)小烏拉山戰鬥

—五六團於生達戰鬥後,繼續向西逼進。10月16月黃昏,其先頭部隊偵察分隊在小烏拉山遭敵伏擊。後續主力即輕裝前進,以一個連向敵後迂回,因地形限製未果。時因炮兵未趕上,前線指揮猶豫,致與敵形成對峙膠著狀態。翌日晨,我炮兵趕到,當即在炮火掩護下從正麵向敵發起衝擊。敵憑險扼守,我兩次衝擊均未奏效。時敵雖已動搖,但我未能重新組織力量發起衝擊。而又改以主力繞道迂回的戰法,當我調整進攻部署時,敵已向昌都撤退。

(七)類烏齊戰鬥

10月16日夜,一五四團先頭部隊進到類烏齊以北甲藏卡橋,河對岸駐敵七代本兩個甲本,我軍因河水深不能徒涉,迂回未成,改由正麵攻擊。敵一觸即退,僅擊傷其10餘人,餘敵向南逃竄。騎兵支隊於17日晨,向駐類烏齊之敵發起攻擊,因敵係分散配置在山地、林區,散布麵廣,與我打麻雀戰,僅殲敵20餘名。餘敵逃散。

戰役第一階段,計殲敵1300餘人,敵南線主力基本被殲;北線之敵,遭我多次打擊後,節節敗退,向昌都收縮。至19日拂曉,騎兵支隊進至恩達,一五四團進至類烏齊,切斷了敵主要退路,由正麵進攻部隊則迅速向昌都逼近,此時除昌都南邦達尚有一缺口外,其他各路均已被我堵死。

第二階段——10月18日至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