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吧。
某地正在爆發一種呼吸道傳染病。
在某月某天的某一刻,路人甲正在辦公室裏上班,卻開始漸漸感覺不適,渾身乏力、疼痛,開始咳嗽、發燒,難道是傳染上了嗎?這些症狀,跟引起這次疫情的疾病很像,路人甲不覺開始發慌,怎麼辦?還是快去醫院看看吧!
於是路人甲心慌意亂地悄悄溜出辦公室,溜出公司,在路邊急急忙忙地攔下一輛出租車,上車說了聲:“去醫院。”車就直接衝向了最近的一家醫院。
到了醫院,他走進門診大樓掛號,掛內科號,排隊,最後見了醫生,坐定下來的路人甲可憐地眨巴了一下眼睛,猶豫半晌,方才吐出一句:“醫生,我想,我可能是感染上了這次爆發的傳染病了,那個,我該怎麼辦啊?”
這個時候的那位醫生會是副什麼表情呢?我很懷疑。
但至少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他此時的內心,一定在無比糾結。他為什麼糾結?或者我們可以自己找找答案。
現在,請大家返回去重讀一遍這位路人甲的就醫行為,然後告訴我,他是否做錯了什麼?錯了哪幾處?為什麼?
OK。現在讓我們核對一下答案,看看你是否找出了所有的錯處。
路人甲在懷疑自己染上傳染病之後,其就醫的整個過程是完全錯誤的。錯了幾處呢?五處。
錯誤一:離開辦公室是錯誤的。
正確的作法是立刻呆在原地,打電話給120急救中心,說明自己身體的不適和主要症狀,並說出自己的擔心,請求120的幫助。
錯誤二:不該攔截出租車,當然,更加不能上人多的其它公共交通工具。這樣做,很有可能會把疾病傳染給其它人。
錯誤三:不該去最近的醫院,而是應該去由政府指定篩查與救治該傳染病的醫療機構。
錯誤四:不該直接奔入醫院門診。在每所醫院裏都有傳染病門診。應該去那裏說明情況,隔離就診。去普通門診很可能會將病毒傳染給別人。
錯誤五:不該不做任何防護,既然是呼吸道傳染病,那麼至少應該戴上口罩,防止對他人的可能傳播。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隻因路人甲這麼簡單的一個就醫過程,需要隔離的都會有哪些人:
家人?那當然,還有呢?公司裏的同事?對。那位出租車司機?沒錯,不要忘了,還有之後所有乘坐過那輛出租車的乘客,下麵,還有誰?是的,還有醫院門診裏的所有與他有過近距離接觸的就醫患者和工作人員,寫到這裏,我們應該知道那位接診醫生為什麼糾結了吧?因為倒黴的他因為這樣一個闖進診室的冒失鬼,也不得不成了被人隔離的對象。
可見,一次錯誤的就醫程序,會為社會,為他人,帶來多少損失與麻煩!
5.要具備一個公民應有的社會責任心。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不要傳播那些道聽途說的流言,從而加大人們的心理恐慌,製造難以挽回的混亂。同時,要將自己學到的、預防此次傳染病的重點知識告訴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做一個冷靜智慧、行為有度、心理穩定的守護者。
——重大食物中毒
在突然出現集體中毒事件的時候,做為一名非中毒者,一定要有急救意識。
1.求救,立刻撥打“120”是第一選擇,注意一定要說明狀況、地點和聯係方法。
2.通知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組織人員分工協作,共同處理。
3.催吐,如果懷疑是食物中毒,對那些中毒不久又無明顯嘔吐者,可以鼓勵他們用食指或者筷子伸入口中,刺激咽喉,盡可能地吐出胃內容物,或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並反複自行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經大量溫水催吐後,嘔吐物已為較澄清液體時,可適量飲用牛奶以保護胃黏膜.如在嘔吐物中發現血性液體,則提示可能出現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應暫時停止催吐。對已發生上吐下瀉症狀的中毒者,則要保證他們呼吸道通暢,頭偏向一側,以免將嘔吐物誤吸入氣管。同時要進行心裏安慰,避免恐慌。
4.導瀉 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時間較長(超過兩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可采用服用瀉藥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用大黃,番瀉葉煎服或用開水衝服,都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5.保留食物樣本 由於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發生食物中毒後,要保留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以提供給醫院進行檢測.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
6.中毒後出現的嘔吐與腹瀉是人體防禦功能起作用的一種表現,它可排除一定數量的致病菌釋放的腸毒素,故不要立即用止瀉藥如易蒙停等。特別對有高熱、毒血症及粘液膿血便的病人應避免使用,以免加重中毒症狀。同時還要注意的是,由於嘔吐、腹瀉造成體液的大量損失,會引起多種並發症狀,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這時,應大量飲用清水,可以促進致病菌及其產生的腸毒素的排除,減輕中毒症狀。
——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
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接種疫苗,首先要注意,應該到醫療設施完善的正規接種點去進行接種,回家後,要多留心自己或者其它接種者有無異常反應,針眼有無異常紅腫、潰爛等,如果出現特殊不適,應立刻聯係接種點,說明情況,尋求幫助,同時聯係其它接種者,詢問有無相同反應出現。
如果在注射過程中即出現預防接種反應,不要慌亂,接受醫務人員的安排和搶救,在所有疫苗預防接種點,都儲備一定數量的1:1000腎上腺素、地塞米鬆、阿托品、5%~10%葡萄糖水等搶救物資。
——重大環境汙染事故。
首先要看是哪一類汙染,如果水質被汙染,不要貿然使用和飲用該地域內的水,如果是空氣汙染,最好戴上可以保護呼吸係統的麵罩,沒有麵罩有口罩也行,然後按照政府有關部門和醫療機構的安排要求,有序撤離。
——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和疾病流行
自然災害是全人類始終都在致力於減少和防治的重大災害之一。
無論發生了哪一類自然災害,我們需要做出正確的第一反應,至關重要。那就是團結、有序。
下麵,我分別將麵對常見自然災害時的主要應對自救方法,簡述如下。
1.水災:
①如果來不及轉移,也不必驚慌,可向高處(如結實的樓房頂、大樹上)轉移,等候救援人員營救。
②為防止洪水湧入屋內,首先要堵住大門下麵所有空隙。最好在門檻外側放上沙袋,滿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裏麵塞滿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預料洪水還會上漲,那麼底層窗檻外也要堆上沙袋。
③如果洪水不斷不漲,應在樓上儲備一些食物、飲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燒開水的用具。
④如果水災嚴重,水位不斷上漲,就必須自製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東西,如床板、箱子及櫃、門板等,都可用來製作木筏。如果一時找不到繩子,可用床單、被單等撕開來代替。
⑤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試試木筏能否漂福收集食品、發信號用具(如哨子、手電筒、旗幟、鮮豔的床單)、劃槳等是必不可少的。在離開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較多熱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點等,並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
⑥在離開家門之前,還要把煤氣閥、電源總開關等關掉,時間允許的話,將貴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樓上的櫃子裏。出門時最好把房門關好,以免家產隨水漂流掉。
2.旱災
旱災發生後,每一位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配合與服從當地政府部門的救援行動,無論是打井、運水還是其它工作,都不要講條件,隻想自己,不顧集體,在旱災麵前,隻有做到眾誌成城,才能一起度過難關。
3.地震
地震具有突發性,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具備一定的知識並且做對,會挽救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
×錯誤做法:地震開始時,在屋內,試圖衝出房屋。(這時,砸死的可能性極大)。
√正確做法:權宜之計是躲在堅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沒有堅實的家具,應站在門口,門框多少有點保護作用。應遠離窗戶,因為窗玻璃可能震碎。
×錯誤做法:在室外,靠近樓房、樹木、電線杆或高大建築物。(這些都可能倒塌,砸向我們)
√正確做法:要盡可能遠離高大建築物,跑到空地上去。為免地震時失去平衡,應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沒有空地,應該暫時在門口躲避。
×錯誤作法:躲在地窯、隧道或地下通道內。(地震產生的碎石瓦礫會填滿或堵塞出口,除非它們十分堅固,否則地道等本身也會震塌陷)
√正確作法:地震時木結構的房子容易傾斜而致使房門打不開,這時就會眼睜睜地把命丟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門,首先打開房門是明智之舉。同時,保護頭部也極其重要。在緊急情況下可利用身邊的棉坐墊、毛毯、枕頭等物蓋住頭部,以免被砸傷。如果地震發生時正在醫院住院,立刻鑽到床下,這樣可以防止從頭頂上掉下物品被砸傷。
×錯誤做法:地震時,在道路上奔跑、停車於橋上或躲避於橋下。(所到之處很可能都是飛砸倒下的招牌、門窗等物,大橋會震塌墜落河中)
√正確作法:在山區,遠離懸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時傷人。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這些地方容易發生較大的地滑或塌陷。
在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裏麵的人會因驚恐而導致擁擠,這是由於驚恐的人們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緣故。這時需要的是鎮靜,定下心來尋找出口,不要亂跑亂竄。 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盡快離開房屋。人員疏散時,要避開高樓房、煙囪、高門臉、女兒牆、高圍牆等,更不要在狹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開高壓電線、變壓器,以防電杆或電線震斷觸電傷人。
4.火災
①火災初期,應盡快設法撲滅初起之火或設法延緩火勢的發展。火災發生後,煙霧彌漫難以下樓。此時,不要盲目開門,可向門上灑些冷水進行冷卻,以延長火勢蔓延時間,同時,應立刻向窗外掛出醒目對象,以示室內有人,也可以大聲呼救,便於來人營救。
②火災發展階段。在被圍困的危險情況下,應盡快設法脫險。如果門窗、通道、樓梯已被煙火封住,確實沒有可能向外衝時,可向頭部、身上澆些冷水或用濕毛巾、濕被單將頭部包好,用濕棉被、濕毯子將身體裹好,再衝出險區。如果濃煙太大,嗆得透不過氣來,可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身體盡量貼近地麵行進或者爬行,穿過險區。
③當樓梯已被燒斷,通道已被堵死時,保持鎮靜。一方麵可以從別的樓梯或室外消防梯走出險區。有些高層樓房設有消防梯,住戶應熟悉通向消防梯的通道,著火後可迅速由消防梯的安全門下樓。另一方麵住在比較低的樓層可以利用結實的繩索(如果找不到繩索,可將被褥、床單或結實的窗簾布等物撕成條,擰好成繩),拴在牢固的窗框或床架上,然後沿繩緩緩爬下。如果被火困於二樓,可以先向樓外扔一些被褥作墊子,然後攀著窗口或陽台往下跳。這樣可以縮短距離,更好地保證人身安全。如果被困於三樓以上,那就千萬不要急於往下跳,因距離大,容易造成傷亡。還可以轉移到其它比較安全的房間、窗邊或陽台上,耐心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5.泥石流
住在山腳下或者外出遊山旅遊者,有遭遇泥石流的危險。如果在我們身邊發生泥石流、塌方、滑坡,不要驚慌,趕緊到堅硬的大岩石塊下蹲著,因為大岩石塊會擋住從山上滾下的碎石,不至於被砸傷。或者躲避在樹林密集的地方,因為碎石滾落遇樹就會減速,減少對人的傷害。此外,就是設法脫離險境。如果不幸受傷,找不到脫離險境的好辦法,就要盡量保存體力,不要亂動,要將其受傷的部位固定下來,以免使骨頭錯位,其次就是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然後要快速求援,最實用的方法是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這一節的內容似乎多了些,但是,有鑒於它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位讀到這本書的朋友都會認真回顧並且記住這些基本的自救常識,它不但可以幫助你,還很可能會因為你的知道,而幫助到其它人。
$第十二節 合法遺囑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常態,很難想象一個充斥著無數不死“神仙”的星球會是怎樣的暮氣沉沉,怎樣的資源枯竭,怎樣的懈怠無為。死亡是生命的歸宿,也是對生命價值的最後一次詮釋。
因此每個老人,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處理好後事,再安心離開?
遺囑,必然是老人會首先想到的方法。
現在,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遺囑都有哪幾種形式:
當身體狀況較為良好時,也就是說,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中,通常有這樣幾種方式: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
——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注明年、月、日。
如果我們的健康出了問題,在入院後才想到要立遺囑,可以考慮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選用以下方式之一:
——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並由代書人、其它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
——錄音遺囑: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口頭遺囑: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麵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注意,如果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公證遺囑為準;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遺囑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