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住院部裏的那些事1(2 / 3)

這是我們正式融入環境的第一步。相信我,在很多時候,最貼近我們的護士與病友,往往會是那個能及時給予我們幫助的第一人。與他們做到關係融洽,無疑會使我們的醫院之行擁有一個良好、明朗的開端。

——懂得傾聽

請認真傾聽,聽責任護士講解入院注意事項、環境介紹以及入院後的飲食要求;聽同房病友介紹他們自己和病區裏的一些更為細致的情況;聽主管醫生分析我們的病情以及第二天需要我們進行哪些化驗檢查,檢查前後要注意些什麼……

懂得傾聽,並且用心(或是用筆寫下)記住,它能幫助我們找到那條通往目標最近的路。

——觀察總結

所謂眼見為實。在陌生的環境中學會觀察,可以讓我們做到思路清晰,胸有成竹。那麼,具體要觀察什麼呢?生活必需的區域、醫院的整體布局,以及消防通道,這些我們都應該親自去查看、求證。

當然,重點需要觀察的還是人。

觀察我們身邊的病友,簡單地判斷一下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對方不喜歡說話,最好不要去隨便打擾;如果對方喜歡誇誇其談,我們也要適時地表達自己想要閉目休息的意願。

透過胸牌和衣服的製式,分清哪些人是實習護士,哪些是護士,哪些是護士長,哪些是護工,分清了他們,你就能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找到能夠幫助自己的正確的人。

留意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和規律。比如早上8點前後,護士會在病區內做晨間護理,因此,最好提前吃完我們的早餐;在上午9、10點左右,所有的醫生(做手術的除外)都會參與查房,因此,安靜地等在病房裏,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溝通有度

溝通的形式有很多,這個我在前麵的章節中已經提及,這裏就不再贅言。

需要重點提到的是,我們應該明確自己希望透過溝通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隻有目的明確,溝通,才有意義。不要因為無所事是,就跑到護士站去找護士閑聊,要知道,我們是在治病,而她們是在工作。與其總是旁若無人地去找護士搭訕、閑聊,不如聽聽耳機裏的音樂,或者找本書來看。

要知道,在人與人的交流中,不是說的越多,溝通就會越有效,在表述完自己的想法之後,適可而止,也是溝通的重要技巧之一。

$第四節 就醫大忌3:不遵守入院須知

規則是所有社會活動能夠得以井然有序的必要條件,也是醫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題注

如果留意,我們就會發現,在很多不同的電視劇裏,黑社會的大哥小弟們最常說的同一句話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老人家為什麼會身不由已?

為了探尋這句話背後的深刻哲理,我曾對著電視機做了半個多小時的思想家。最終,恍然大悟:因為他老人家還想在江湖上持之以恒地混下去。

無論是哪裏,無論是這個社會的哪一個角落,我們都要麵臨著某種法定或者人定的規則。同樣,醫院做為一個保障人民健康的醫療服務機構,對醫護人員的各種醫療行為,包括言談舉止都有著具體的要求與規定,並根據管理需要出台各種規章製度,以便對醫護人員的工作程序加以規範和監督。但對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行為規範,大部分醫院隻準備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住院須知”。

各大醫院的住院須知,都沒有統一的標準,條款各不相同,但內容卻基本相近。(附錄中有一份我所在醫院的入院須知,可供大家參考)

入院須知大致分為三大塊:

1.怎樣辦理出入院手續;

2.需要遵守的規則;

3.患者的義務與權利

有鑒於入院後患者都能讀到這三部分內容的相關細則,因此我就不在這裏一條條地羅列出來,奮筆疾書了。但是有一點,我要想在這一節中做重點強調,那就是:遵守規定,約束自己。

醫院,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公共場所,如果忽視它的特殊性,一味地追求“自由”,這種“自由”很可能會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健康,甚至造成一些非常“杯具”的後果。

以下,是在自己十幾年的護理工作中有兩個簡短而真實的片段:

片段1.吸煙的“自由”

一陣焦糊味正從病床上的某個角落彌漫開來,正在一臉嚴肅回答護士問題的某甲,不由得嘴角一個抽搐,抽搐卻不敢動。直到護士聞到不對,一把掀開他的被子,才發現是這位“煙神大人”在護士進來的瞬間,把叼在嘴上的煙塞到了被窩裏。

於是被褥失火、罰款、警告、講故事。

對,護士會給“煙神”講一個關於某人因吸煙而引發氧氣瓶爆炸的故事,一直講到某甲的眼前全是飛濺的血肉,嘴裏滿是血腥怪味,心驚膽顫,食不下咽,最後發誓再也不敢抽煙為止。

片段2.離開的“自由”

一個電話,約好了聚會的時間和地點。某乙開始行動,穿好衣服,避開護士,神清氣爽地溜出了醫院。

兩個小時後,某乙被朋友七手八腳地抬回了醫院。因為他是一名正在被要求禁食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與朋友的聚會過程中,很“不小心”地吃了點東西,於是,出血、大出血、大出血搶救,最後的結果是,出血性休克導致死亡。

有時,就會忍不住在想,為什麼有些人會如此的漠視自己的生命?究竟是認識不到其中的危害,還是在心存僥幸?

自由嗎?一個人,如果不能擁有健康的生命,又怎麼會擁有真正的自由?

$第五節 檢查前後,你該做些什麼?

當我們決定去做某項檢查時,請記住,和檢查結果同樣重要的是向醫生詢問檢查前後的那些注意事項――題注

在醫院,“遭遇”身體檢查,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應該說,都是非常普遍。必竟,當今的醫療科技如此發達,既然能夠使用各種先進的儀器對血液、髒器、骨骼等等人體組織進行判斷與分析,從而幫助醫生在短時間內對疾病做出準確判斷,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等等。

在一切開始之前,我們有必要提前對自己要做的相應的檢查項目,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了解與認知。

在醫院,常見的檢查主要分為三類:化驗類、功能類和放射類。

——化驗類檢查

基本上,隻要住進醫院,醫生就會要求患者完成血、尿、糞這三項常規化驗。並且,空腹血糖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醫生視為必查的化驗項目。還有就是肝功能、腎功能、心肌酶、血脂、乙肝五項、丙肝抗體、免疫球蛋白等等,也在常見項目之列。

1.檢查前要注意:

①是否禁止飲食:向醫護人員詢問是否可以在抽血前吃飯喝水,有些項目不需要限製水和食物的攝入,比如血常規、乙肝化驗等等,但也有些需要嚴格禁飲食,比如肝功、空腹血糖等,醫生都會十分明確地要求禁飲禁食。因此,最好認真地按照要求去做,否則會導致化驗結果不準,直接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與治療。

②如何留取標本:留取尿液做標體的時候,一定注意,不要留取過多,否則容易使尿液灑出尿杯外,汙染手指,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則最好留取中段尿;留糞標本時要注意,一定要遮蓋好標本,避免汙染或者風幹,再送到指定地方。

③給自己勇氣:抽血的化驗,要配合做好抽血前的準備,如果本人暈血或者十分怕疼的話,讓目光避開抽血過程,深吸氣,告訴自己沒什麼,再堅持一會兒就好。

2.檢查後要注意:

①處理好善後事務,抽完血後,一定要用醫用棉簽壓好針孔,一般壓半分鍾,但凝血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壓上三分鍾,以免造成皮下瘀血或者針眼滲血。

②問清楚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查看化驗結果。

——功能類檢查

1)心電圖

①適用範圍:各種心髒疾病,確定冠心病的診斷。確定心肌缺血性疾病、隱匿性冠心病的診斷、無原因的暈厥、及心律失常的確診等。

②注意事項:上檢查床前脫鞋,並暴露出左右手腕和腳腕,女性患者在做心電圖前還要注意鬆開內衣,因為我們的心髒在左胸部位,因此作心電圖需要暴露出上半身,這是檢查需要,女性患者不必過於尷尬。

2)黑白或彩色B超

①適用範圍:主要檢查腹部實質性器官及含液性器官,如肝、膽、脾、腎、胰腺、膀胱、前列腺、精囊腺、子宮、附件和盆腔、腹腔其它各髒器的實質性及囊性占位性病變等等。

②注意事項:做肝、膽、胰、脾等腹部B超檢查前應保持空腹,所謂空腹就是禁食、禁水、禁藥。

注意:在檢查前一天的晚餐最好吃素,以便能讓膽汁充盈得更好,晚上八點後就應該停止進食,這也是為了能減少食物對檢查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