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住院部裏的那些事1
在本書的前兩部分,我為讀者朋友們設置的絕大部分就醫場景,都是在門診。現在,是時候離開那兒了。讓我們一邊在醫院的綠蔭叢中漫步,一邊來談談那些與住院部有關的話題吧。
$第一節 住院前,要準備些什麼?
要想在就醫過程中做到從容不迫,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好應該準備的一切――題注
當我們最終決定要離家住院,在關好家裏的門窗,準備出發之前,除了日常用品之外,你知不知道自己還需要攜帶哪些重要物品?
——建議攜帶物品
醫保本:在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清姓名,不要錯拿了家裏其它人的醫保本。畢竟,從外觀上看,它們長得確實很像。
身份證:醫生在填寫住院病曆首頁時需要它。它能證明你的身份,有些人平時的常用姓名和身份證上的個別字會有出入,要以身份證上的姓名為準,正確填寫,以免在治病過程中出現醫療糾紛,打官司時對不上號。
現金和銀行卡:很多醫院都能在收費處刷銀行卡,完成繳費,但是在住院過程中你會發現,隨身帶些少量的現金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這些是通用部分,下麵,我將就一些特殊人群的入院準備,進行具體建議。
—— 住院前的其它準備
為了保證我們在住院治療期間的效果與基本生活質量,除了準備好前麵所提到的那些需帶物品之外,我們還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麵的準備工作,以便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
1.做好心理準備
任何人生病,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都會給家人帶來憂心與壓力,而病人自己的情緒也會因此而有所起伏波動,但請謹記:任何情緒的產生,都要適可而止。其實,就算你整天唉聲歎氣,愁眉苦臉,也不可能減輕自己分毫的病痛,反而還會加重病情。因此,患者應該在心態上及時做好自我調整,放開胸懷,以積極向上的覺悟來配合醫護人員的診治。
2.做好費用計劃
如果得的是大病,或者要做的治療、檢查費用很高,那就意味著會在經濟上承受一定的壓力,因此,患者要在入院費用上考慮周全,比如說,問下醫生,這次住院大約要花多少錢?然後盤算一下,自己的積蓄有多少?要留多少?如果錢不夠,找家人和親戚來商量,看看他們能拿出多少?這些都要在入院前做好“預算”,不要事到臨頭亂了陣腳,延誤自己的治療。
3.做好飲食安排
人在生病後,本身就極易衰弱,消化功能減退,在治病過程中更有可能出現食欲不振等的現象,因此在飲食方麵,患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向醫護人員進行谘詢,了解有哪些食物適合自己,能達到“食療”效果。有哪些食物必須忌口,否則會影響康複。如果你需要的飲食在醫院食堂內無法得到滿足,那麼就要讓家人進行安排,比如在家做好了,趁熱送來。
以上部分是每位準備住院的患者都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下麵,是一些特殊人群,在準備住院時,應該留心注意的具體事項:
——老人住院,記得為他寫下電話號碼
人年紀大了,患病的機率也就會越來越大。於是,就醫住院就成了許多老人忌諱卻又不得不去麵對的現實需求。然而,入院後有些老人身邊不見得會時常有人陪伴,一旦落單,在病情或者生活上出現意外變化,打電話通知家人就成了一種非常重要的聯係方式。但是由於大多數老人都存在記憶力減退的問題,不能奢望他們能記住電話號碼,因此,要專門為老人準備一個記錄本,寫上親人的手機或者座機的電話號碼,以備不時之需。注意要把字寫大點,易於辨認。
—— 產婦入院需要帶上哪些“家當”
人常說,“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在漫漫等待的懷孕期,我們都把住院生寶寶的物品都準備好了嗎?除了前麵提到的那些常規住院物品以外,自己還應該再帶些什麼?要帶多少?什麼時候就該準備了?從沒做過媽媽的你,都知道嗎?
建議:在妊娠7個月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準備生產用物了。雖然時間充沛,可以有計劃地緩緩實施,但也不要拖到快臨產了還沒準備出個眉目來,否則一旦出現突發狀況,來個提早入院的話,很可能會搞得大家雞飛狗跳,手忙腳亂。
很多醫院都會為產婦提供母嬰用品,但種類十分有限。因此,你若決定了在哪家醫院分娩,那麼最好先向他們打聽一下,以免在物品準備上出現重複。
入院前自己攜帶的百寶箱“1號”包
1)證件及產檢資料
① 圍產期保健手冊、圍產期保健卡及門診病曆;② 準媽媽或準爸爸的戶口本或身份證原件;
③ 準生證;
④已填寫好的“出生醫學證明填寫依據”。
2)入院時就應攜帶的個人用品:開襟保暖外套、洗漱用品、妊娠油、帶吸管的杯子、餐具。
3)生產後由家人帶來的專用物品:出院時的家常衣服1套、開胸上衣(也叫哺乳衣,孕婦專賣店裏都有賣)、哺乳式文胸、束腹內褲、束腹帶、防溢乳墊、產婦衛生巾分娩後,流出的血一下子還無法排盡,需要我們墊上產婦衛生巾、吸奶器、營養品、照相機或者攝相機(記錄寶寶出生後的可愛模樣,留作紀念)。
——需要為初生寶寶準備第一份“禮物包”
1)寶寶小包被; 2)嬰兒內衣內褲;3)圍兜或者手口巾;4)奶瓶;5)小勺:如果希望母乳喂養,最好不要使用奶瓶,此時可以用小勺喂;6)嬰兒奶粉;7)紙尿褲;8)濕紙巾;9)小紗巾;10)護臀霜1支。注意,不用帶寶寶洗浴用的物品,因為在住院期間,護士每天都會為寶寶洗澡。
當然,沒有什麼程序是一成不變的,在決定住院前,最好先詢問一下醫生,有沒有什麼需要攜帶的特殊物品,比如說,由於病情原因,無法下床入廁,那麼,自己是否要帶上在家裏常用的尿壺或者便器?長期臥床的患者還要留意詢問醫院是否需要自己帶上常用的防止褥瘡發生的氣墊床?又或者醫院本身就備有這些?
總之,入院前的功課一定要重視,要做足做好,充分的準備,能讓我們節省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節 入院和出院前後的注意事項
讓我們從本節的一開頭,就直入主題。
——入院前要做好哪些事
①辦理入院手續:患者首先要準備好自己的身份證、醫保卡、離退休證等相關證件,其次是帶上日常用品,然後,手持醫生開具的“入院證”去入院手續處辦理相關手續。
②保管繳費收據:要妥善保管好每次交納醫療費時的金額收據,以備出院結算時出示,從而獲得院方的正式票據。
③通知家人:如果辦完手續後不想再回家,記得打電話告訴家人和朋友,免得他們四處張貼尋人啟示。
——出院前要做好哪些事
①了解病情:在自己有出院想法,或者被醫生要求出院的時候,要首先詢問醫生自己目前的病情狀況,是否可以出院,出院後是否需要繼續服藥。
②院後治療:確定要出院之後,應與醫生商議具體的出院時間,並認真詢問出院後是否還需要後續治療,如果需要,仔細將醫生的要求記錄下來,比如用什麼藥,怎麼用,何時停用等等。
③辦理出院手續:通知家人出院時間,找出所有交納費用的收據,在接到護士通知後,再前往出院手續辦理點進行費用結算。
——出院後還要做些什麼
①複印病曆資料 :醫生會在出院小結裏詳細記載本次住院的重要檢查結果和治療手段,對病人的康複和今後可能的治療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出院前最好為自己的住院病曆複印一份,程序是――向醫院醫務處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前往病案室複印病曆中的客觀部分,包括檢查結果和用藥等等。
②院後複診與谘詢
有些患者的病情一旦得到控製,就會要求出院,但在家中仍有一個恢複日過程。出院後,如果出現嚴重問題,必須立刻就醫接受再診;如果隻是出現一些輕微的問題,可透過電話向自己的主管醫生谘詢;如果出院前醫生對複診的時間有明確要求,應該按時入院複診,了解身體的恢複情況。
$第三節 住院了,我們應該了解些什麼
在醫院,用心地了解陌生的環境,是為了以更好的狀態回到熟悉的世界――題注
走出熟悉的家庭,住進陌生的醫院,每個人在這一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不適應,好在,大部分人都能很快融入新的環境,因為我們有著一個堅定而明確的目標,那就是――住院、治病、健康、離開。
為了這一目標,我們不但要有主動適應環境的準備,還要有主動了解當下環境的自覺。
隻是,當我們提著生活用品,拿著入院證,一無所知地走進那片充斥著陌生味道,陌生病友和陌生人員的病區,獨自坐在護士鋪好的病床上,四顧打量的時候,是否真的確定知道,自己應該首先做些什麼,了解什麼?
——主動表達
首先,我們應該主動向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友好與善意,無論是帶我走進病房的那位護士,還是住在我們左鄰右舍的病友,從不認識到認識,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個明亮的眼神,再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們的坦誠和開放,能夠使自己迅速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