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高尚情操,革命風範——懷念蕭澤寬老人(2 / 3)

解放後,蕭老長期在組織部門擔任領導工作。上個世紀60年代初的經濟困難時期,受極左路線的影響,四川“三高五風”(即高指標、高估產、高征購;共產風、平調風、強迫風、浮誇風、虛報風)嚴重,以致許多農村發生了餓死人的現象。中共中央辦公廳派人來調查,時任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的蕭老和市委副秘書長李止舟、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兼團市委書記廖伯康等“為民請命”,如實地反映情況,卻受到了殘酷打擊和迫害。“文革”前和“文革”中,作為公開點名的“蕭、李、廖反黨集團”的“首要分子”,蕭老多次被隔離審查、批判和揪鬥,身心受到嚴重的摧殘,家庭也受到了株連。

當我向蕭老詢問起這些往事時,他以平和的口吻說:“人一定要有信念、信心,還要經得起挫折和委屈。我們解放前做地下工作,基本的信念就是要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1948年4月劉國定、冉益智叛變,一些同誌被捕,形勢十分嚴峻,我和王璞同誌(川東臨委書記、烈士)在璧山見麵,一夜長談,就抽了一條香煙。心頭非常焦急,後來又有許多同誌被捕,王璞也犧牲了,國民黨在報紙上叫囂‘川東地下黨被抓光了’。這時,川東臨委領導成員隻剩我一個人,壓力太大了!可是再難也不能灰心喪氣,還有那麼多黨員需要組織上領導,隻有總結經驗教訓,改變策略,繼續堅持鬥爭!所以後來川東的黨組織基本上恢複了組織活動,繼續堅持戰鬥,在解放時配合接管,對鞏固新政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說到解放後政治上的坎坷遭遇,蕭老淡淡的一笑:“那個時候搞極‘左’,你說真話就要遭(整),地下黨員也普遍遭整。我的事不算啥,比我遭得凶的還有。可是有一條,你要相信自己正確的東西,相信遲早有一天錯誤的東西會被糾正。人活著不能人雲亦雲,再困難也要堅持真理。那些事情都過去了,希望以後不會再有這種顛倒黑白的悲劇了。”

蕭老是一位實事求是、嚴以律己、不誇功諉過的長者。由於蕭老在川東地下組織遭受大破壞的“革命危急時刻,處變不驚,從容應對”,重新恢複和發展了黨組織,繼續戰鬥,因此被他的戰友們稱讚為“對川東地下黨有大功的特委書記”。可是他卻幾次對我沉重地自責說,他在中共川東臨委1948年上半年的一些決策失誤中負有責任……我感到不可理解,對他說:“您當時隻是臨委委員,而且鬥爭那麼複雜,黨內又出了叛徒,誰能夠預料後來發生的事情呢?”他真誠而又激動地反駁說:“臨委5個成員,書記王璞和委員彭詠梧犧牲了,副書記塗孝文和委員劉國定叛變了,我不檢討誰檢討!再說渣滓洞、白公館犧牲了那麼多烈士,我檢討幾句還不應該麼!”當時,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半天說不出話來,麵對這樣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我更加深刻地懂得了高尚品格的含義。

蕭老還是一位淡泊和低調的長者。1958年1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將《紅岩》的創作列入工作計劃,當時重慶市委領導對此十分重視,提出要把《紅岩》的創作“當作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來考慮”,並由時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的蕭老具體負責。蕭老要市委組織部把羅廣斌、楊益言從各自工作崗位上抽出來,集中精力進行寫作。當他發現羅廣斌、楊益言對敵人方麵的材料掌握不多時,建議市委並取得同意,準許羅廣斌、楊益言到當地公安部門查看敵特檔案,提審在押的敵特份子。1959年《紅岩》初稿寫出後,調子不夠高昂,傷感、壓抑的東西比較多,蕭老又親自出麵,召開了3次座談會,邀請一些老同誌給初稿提意見,給作者提供史料和背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