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第一支隊暴動的消息和石家埡口伏擊戰的捷報傳到了南區,負責南區工作的龔成林等黨組織領導決定,按照原計劃立即組織南區的暴動。1950年1月3日,金江第二支隊在會理南區的河口暴動,當即俘河口敵保安中隊長以下50餘人,殲滅薑驛鎮江防守敵100餘人,這兩次戰鬥共繳獲長短槍100餘支,機槍3挺。隨後,遊擊隊解決了河口、樹堡等地主武裝,共收繳槍支180餘支。金江第二支隊在給敵人沉重打擊後,也乘勝向會理進軍,於1月10日到達距縣城60裏的鳳山營駐紮。
大橋、河口暴動的消息使會理縣城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地方反動武裝的頭子蘇紹章急忙派人到西昌求援,會理縣長李參化、縣參議長葉汝調召開緊急會議,宣布會理和平解放,並派各界代表前往鳳山營,歡迎金江遊擊隊進城。蘇紹章見援兵一時難以趕到,便以緩兵之計授意求和代表與金江第二支隊進行談判,提出“隻要以蘇(紹章)司令官領銜宣布會理解放,就歡迎進城”。金江第二支隊政委王凡夫則嚴正警告敵人:“或以北平方式或以天津方式進城解放會理,別無選擇。”
正當金江第一支隊、第二支隊即將會師會理的時候,胡宗南的殘兵敗將1萬多人逃竄到西昌。按照蔣介石把西昌建成反共基地的旨意,胡宗南與賀國光挖空心思地拚湊彝漢反動武裝,聲稱十萬之眾,同時派顧介侯華南縱隊4000餘人趕赴會理,配合蘇紹章匪部向金江第二支隊進攻,並隨即把矛頭指向金江第一支隊,妄圖消滅會理黨組織領導的新生的人民武裝。1月9日至10日,金江第二支隊與蘇紹章匪部在鳳山營激戰中,予敵重創,遊擊隊傷亡100餘人,突圍後隻餘300來人。在突變的敵強我弱形勢下,金江第二支隊為保存力量,於12日渡過金沙江,轉移到滇北元謀地區整訓。在整訓期間的2月下旬,第二支隊協助滇、桂、黔邊區縱隊獨立2團解放了永仁縣城。
金江第一支隊因電台發生故障,未能與第二支隊取得聯係,在會理城下又找不到第二支隊,便揮師會理南區通安尋找第二支隊。後得知第二支隊已轉移過江,乃分兩路撤回東區:一路是由李逸、席洽中率領的第一支隊二、四、五大隊,另一路是由胥印侯率領的第一支隊一、三大隊和直屬中隊。1月20日,李逸率部在柏香岩與蘇紹章匪部遭遇激戰,斃敵10名。為擺脫越來越多的敵人的包圍、尾追,李逸等指揮部隊當夜悄悄撤離戰場,前往幹海子與胥印侯司令員所部會合。21日早上,當李逸率部到達幹海子時,胥已撤走,幹海子為敵占領,當即與敵展開激戰,斃敵20餘名,但遊擊隊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共產黨員彭幹國等7人英勇犧牲,70餘人負傷,另有30多人被俘(後全部越獄脫險)。李逸率部突破阻擊後轉移至海家村,得悉胥印侯所部被敵包圍在大橋鎮。根據突變的敵情,幾名領導商量決定:由席洽中組織力量支援胥印侯所部突圍,並率部過江;李逸先行過江與滇、桂、黔邊區縱隊永昆支隊聯係接應事宜。
1月21日下午,胥印侯率所部400餘人進占大橋鎮,被跟蹤而來的敵顧介侯、蘇紹章匪部包圍,堅守兩天三夜後,見席洽中率領的增援部隊數次策應都未能打通會合的道路,於是決定強行突圍。24日晚,20名突擊隊員向敵陣地摸去,在接二連三的手榴彈爆炸聲和密集的槍聲中,受到突然襲擊的敵一個營的陣地被撕開了缺口,胥印侯率部迅速衝出敵包圍圈。此次戰鬥共斃敵19名,繳獲機槍1挺、步槍19支,而遊擊隊無一傷亡。但是,支隊軍械科長常槐在21日下午的戰鬥中不幸被俘,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英勇就義。1月26日,席洽中、胥印侯率部先後過江到達雲南巧家縣蒙姑鎮,在李逸的聯絡下,第一支隊突圍後的700餘人被安排到會澤縣白霧鎮整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