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用血與火迎接黎明(11)(1 / 3)

六、中共川康地下組織及其武裝在黎明前的反擊

解放前夕,中共川康地下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後,在領導機關撤離到香港的情況下,各地區黨組織獨立作戰並在戰鬥中不斷發展壯大,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大軍在川康地區堵截圍殲國民黨潰逃殘軍的戰鬥。

中共川北工委於1949年春節在中江重新組建後,按照書記王敘五在香港學習時錢瑛對他的指示,決定參照廣東東江農村武裝鬥爭的經驗,以兩麵政權和兩麵武裝的形式廣泛組織小型武工隊,迎接解放。會後,工委委員魏文引赴巴中、王樸庵回綿陽,王敘五則留在中江、三台聯絡指揮,並派王子度潛回遂(寧)蓬(溪)南(充)一帶,首先進行武工隊試點工作。王子度到南充後,與原屬川東臨委領導的上川東九工委書記朱光璧取得了聯係,因華鎣山起義失敗,朱光璧所領導的組織並入川北工委係統。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遂寧、蓬溪、南充、渠縣、巴中、三台等縣的武工隊已先後組織起來。同年4月,川北工委又在蓬溪召開第二次會議,進一步就擴大武工隊、加強統戰和策反工作、為迎接川北解放的武裝鬥爭奠定基礎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布置。

隨著解放軍向四川逼近,川北工委領導的地下武裝迅速發展至數千人,配合解放軍圍堵、消滅竄入川北地區的國民黨殘軍。1949年11月,巴中武工支隊在民主人士、縣參議長兼自衛總隊長趙濟剛的配合下,將三四千敵軍包圍了3天,經過政策攻心,敵軍全部繳械投降;南充特別支隊將國民黨大竹專員邱仲丕和宋希濂殘部1000餘人,包圍在蘆溪鄉一帶達一個星期,最後敵人隻好繳械投降;遂(寧)蓬(溪)工委領導的5個武工支隊,先後在中江迫使敵專署的千餘名反動武裝和一二千胡宗南殘部放下武器;通江縣地下武裝成立了一個營,與國民黨潰軍作戰,為解放軍從通江入川掃清了障礙。在戰鬥中,營長熊輯熙英勇犧牲。

隸屬於中共川康特委的川南工委(與川東特委下屬的川南工委雖同在一個地區,但沒有橫的關係),在解放軍的勝利進軍號角聲中,對高縣的國民黨武裝成功地進行策反起義。革命力量還控製了慶符、長寧、筠連等縣城,保護檔案,維持社會治安,迎接了解放。

西昌工委下屬的冕寧、西昌兩縣的黨組織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加強統戰工作,建立了兩麵政權和兩麵武裝,冕寧黨組織掌握了1000餘人槍的武裝,有力地配合了當地的解放。另外,尤其突出的是會理縣的黨組織。在解放大西南的戰鬥進入了最後階段時,秘密組建的寧屬人民軍金江第一支隊、第二支隊分別在東區(今會東縣)、南區公開宣布起義,同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惡勢力進行了多次英勇的戰鬥。

1949年12月中旬,金江第一支隊黨委決定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先將國民黨反動政府派駐華彈的保安大隊吃掉,然後公開暴動,迅速消滅大橋、大崇、新街等地的保安團隊,奪取鄉政權,建立基地,相機進軍解放會理縣城。可是,正當部隊集結、準備消滅華彈保安隊時,突然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件:12月20日,大橋鄉長唐光先派團丁到江西街李家坪子向地下黨員、遊擊隊中隊長李仕富強收防共槍款,李仕富早已接到準備暴動的命令,因此一觸即發,他組織江西街100多名遊擊隊員圍攻鄉保團隊,點燃了暴動的導火索。金江第一支隊黨委聞訊,決定放棄殲滅華彈保安大隊的計劃,立即集中兵力奔赴出事地點、殲滅唐光先鄉保團隊,收繳步槍60餘支,俘敵30餘人。初戰告捷,貼出了起義宣言,宣告了武裝暴動的開始。

接著,金江第一支隊迅速解放了大橋、新街、大崇、堵格等大片土地,沒收了土豪劣紳的財產,開倉濟貧,彝、漢各族群眾歡呼“紅軍又回來了!”。敵人得知遊擊隊暴動後,如驚弓之鳥紛紛逃跑,駐華彈的敵保安大隊連夜逃回西昌,駐魯吉的敵江防大隊也全部扯掉國民黨軍帽徽,妄圖冒充遊擊隊,蒙混通過遊擊區,逃往會理。金江第一支隊得到敵江防大隊逃跑的情報後,李逸等領導親率部隊在石家埡口設伏,全殲該大隊100餘人,繳獲100餘支槍,其中機槍兩挺、衝鋒槍10餘支,並教育改造接收了約40名俘虜官兵入伍。此次戰鬥使遊擊隊聲威大震,敵人聞風喪膽,反動地方團隊非降即逃,李逸、席洽中、蔡巽率部乘勝向會理進軍,以期與金江第二支隊會合,共同解放會理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