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丸
【經文】味苦,寒。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兒百病。生山穀土中。
【名醫論】
張隱庵曰:雷丸是竹之餘氣,感雷震而生。竹莖葉青翠,具東方生發之氣,震為雷,乃陽動於下。雷丸氣味苦寒,稟冬令寒水之精,得東方震動之氣,故殺陰類之三蟲,而逐邪毒之氣;得寒水之精,故清胃中熱;震為雷,為長男,故利丈夫,不利女子。
【編者按】李時珍曰:“雷斧、雷楔,皆霹靂擊物精氣所化。此物生土中,無苗葉而殺蟲逐邪,猶雷之丸也。”《千金方》治療小兒傷寒,不能服藥者,所治方藥中恒用之,蓋取其逐毒氣之功也。
梓 白 皮
【經文】味苦,寒。主熱;去三蟲。葉,搗敷豬瘡,飼豬肥大三倍。生山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梓楸同類,梓從辛,楸從秋,稟金氣也;氣味苦寒,稟水氣也。稟水氣,故主治熱毒。稟金氣,故主殺三蟲。《陽明篇》雲:“傷寒瘀熱在裏,身必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內用梓白皮,義可知矣。
【編者按】梓白皮為紫葳科植物梓樹根皮或樹皮韌皮部。《傷寒論》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配梓白皮以治陽明病鬱熱在裏,而發黃者,以其清胃膽上逆之鬱熱也。
桐 葉
【經文】味苦,寒。主惡蝕瘡,著陰。皮,主五痔;殺三蟲。花,主敷豬瘡。飼豬肥大三倍。生山穀。
【編者按】桐葉為玄參科植物泡桐的葉。李時珍曰:“《本經》桐葉,即白桐也。桐華成筒,故謂之桐。其材輕虛,色白而有綺紋,故俗謂之白桐、泡桐,古謂之椅桐也。先花後葉,故《爾雅》謂之榮桐。或言其花而不實者,未之察也。”
桐葉,味苦性寒,有解毒消癰之功,主治癰疽惡蝕,疔瘡發背及創傷等證。毛泡桐葉含熊果酸,並含糖苷及多酚類,本品長於療癰瘡腫毒,宜外用;解毒潔血宜內服。
石 南
【經文】味辛,平。主養腎氣,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實,殺蠱毒;破積聚;逐風痹。一名鬼目。生山穀。
【編者按】石南為薔薇科植物石楠的幹燥樹葉。石南味辛能潤,味苦能堅腎陰,氣以陰精為基礎,腎陰充則氣自生,故主養腎氣而內傷陰衰之證。精化血,腎之陰精充足則血氣自旺,而筋骨皮毛皆得其濡養,故能利筋骨皮毛。又因本藥辛能散邪,苦能勝濕,故主祛風濕,養腎氣,暢血氣,利筋骨,為治療風痹之佳品。石南質地較重,偏走於裏,因本品具有養腎氣,暢血氣之功,故能破積聚。蟲無濕不生,本藥苦能燥濕,以除生蟲之原,而且本品辛苦之味,正是蟲毒所惡之處,故又能殺蟲毒。
本品近來較少用,李時珍對此解釋是:“古方為治風痹腎弱要藥。今人絕不知用,識者亦少,蓋由甄氏《藥性論》有令陰痿之說也。殊不知服此藥者,能令腎強,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歸咎於藥,良可慨也。”由此說明《本經》所雲石南“主養腎氣,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逐風痹”之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黃 環
【經文】味苦,平。主蠱毒;鬼疰鬼魅邪氣在髒中。除咳逆寒熱。一名淩泉,一名大就。生山穀。
【編者按】李時珍曰:“此物葉黃而圓,故名黃環,如蘿摩呼白環之義。亦是葛類,故名就葛。跋乃野狼足名,其莢似之,故曰野狼跋子。”
溲 疏
【經文】味辛寒。主身皮膚中熱,除邪氣;止遺溺。可作浴湯。生川穀及田野、故丘墟地。
【編者按】溲疏為虎耳科植物溲疏的果實。《唐本草》曰:“溲疏,形似空疏,樹高丈許,白皮,其子八九月熟,色赤,似枸杞子,味苦,必兩兩相並,與空疏不同。空疏一名楊櫨,子為莢,不似溲疏。”
鼠 李
【經文】主寒熱;瘰鬁瘡。生田野。
【編者按】鼠李為鼠李科植物鼠李的果實,又稱烏巢子、牛李子。鼠李味苦甘,其性涼,甘寒能生津止渴,苦寒能清熱湧瀉,並利濕除痰,故可療病之寒熱,治瘰鬁,除瘡瘍腫毒。《本草衍義》認為:“鼠李,即牛李也。木高七八尺。葉如李,但狹而不澤,子於條上四邊生,生時青,熟則紫黑色,至秋葉落,子尚在枝。是處皆有,故《本經》不言所出處,今關、陝及湖南、江南北甚多。木皮與子兩用,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綠色。”
本品之用,曆代多有發揮,功具清熱利濕,生津,消積殺蟲,但今人少用或不用,是為不足。
鬆 蘿
【經文】味苦,平。主嗔怒,邪氣;止虛汗;頭風;女子陰寒腫病。一名女蘿。生川穀。
【編者按】鬆蘿為鬆蘿科植物長鬆蘿、破莖鬆蘿的絲狀體。李時珍曰:“鬆蘿能平肝邪,去寒熱。同瓜蒂諸藥則能吐痰,非鬆蘿能吐人也。”
藥 實 根
【經文】味辛,溫。主邪氣諸痹疼酸;續絕傷,補骨髓。一名連木。生山穀。
【編者按】此藥惜乎後世論及較少,蘇恭疑即黃藥之實,雲:“此藥子也,當今盛用,胡名那疏,出通州、渝州。其子味辛,平,無毒。主破血止痢消腫,除蠱疰蛇毒。樹生,葉似杏,花紅白色,子肉味酸,止用其仁,《本經》誤載根字。”而李時珍則認為:“此藥子雖似黃藥、苦藥子,而稍有不同,二藥子不結子,此則樹之子也。葛洪《肘後方》雲:婆羅門名那疏樹子,中國人名藥子。去皮取中仁,細研服,治諸病也。”
蔓 椒
【經文】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曆節疼,除四肢厥氣,膝痛。一名家椒。生川穀及丘塚間。
【編者按】蔓椒為芸香科植物兩麵針的根或枝葉,《本草求原》稱其為入地金牛。為治療風寒濕痹的專藥,陶弘景雲:“可以蒸病出汗也”。
欒 花
【經文】味苦,寒。主目痛淚出傷眥,消目腫。生川穀。
【編者按】欒花為無患子科植物欒樹的花。《唐本草》曰:“此樹,葉似木槿而薄細,花黃似槐少長大,子殼似酸漿,其中有實如熟豌豆,圓黑堅硬,堪為數珠者是也。五月、六月花可收,南人取合黃連作煎,療目赤爛大效。花以染黃色,甚鮮好也。”
淮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