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下 品 3(2 / 3)

【經文】味甘,溫。主大風邪氣濕痹寒痛。久服輕身,益壽耐老。一名冬葵子。

【編者按】近來方書多不載,臨床亦罕用。陶弘景曰:“方藥亦無用此者,乃有固活丸,即是野葛一名爾。此又名冬葵子,非葵菜之冬葵子也。”自陶弘景後絕無論及,迄今仍不知其為何藥,姑列此以備待考。

【經文】味苦,微溫。主風寒濕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氣,曆節痛。生川穀。

【編者按】古今方書對其記載較少,現在臨床亦罕用。陶弘景雲:“方家時有用處,今俗變絕爾。”自陶弘景後亦無論及,迄今亦不知其為何藥,姑列此待考。

商 陸

【經文】味辛,平。主水腫;疝瘕;痹;熨除癰腫;殺鬼精物。一名夜乎。生川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商陸稟金土之氣化,故氣味辛平,以根花白者為良。主治水腫者,辛走氣,土勝水,氣化則水行,火散則腫消也。治疝瘕者,疝瘕乃厥陰肝木之病,而金能平之也。痹熨猶言熨痹,肌肉閉痹,商陸熨而治之,火溫土也。治癰腫者,金主攻利也。殺鬼精物者,金主肅殺也。

【編者按】商陸苦寒易傷脾胃,中病即止,所謂“大毒治病,十去其五”,不可過也。其性下行利水,《本經》專主水腫,疝瘕等疾,與大戟、甘遂異性同功,胃氣虛弱者不可用。仲景治大病後腰以下腫,牡蠣澤瀉散用之,以其病後不堪受邪,蓋取急迫以散之,中病即止也。

羊 蹄 根

【經文】味苦,寒。主頭禿、疥瘙;除熱;女子陰蝕。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一名鬼目。生川澤。

【名醫論】

張隱庵曰:羊蹄,水草也,生於川澤及近水濕地,感秋氣而生,經冬不凋,至夏而死。蓋稟金水之精氣所生,金能製風,故治頭禿疥瘙;水能清熱,故除熱;苦能生肌,故治陰蝕。

【編者按】羊蹄根生於川澤及近水濕地,稟水氣而走血分,為除濕殺蟲之要藥,故《本經》謂其治頭禿、疥瘙、女子陰蝕等病。

【經文】味苦,平。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一名扁竹。生山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金匱要略》曰:“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蓋口乃脾竅,四肢屬脾,萹蓄稟火氣而溫土,故主治脾濕之浸淫。充膚熱肉之血,不淡滲於皮毛,則為疥瘙,萹蓄稟東方之木氣,故主治疥瘙。浸淫可治,則疽痔亦可治矣;疥瘙可治,則三蟲亦可治矣。緣其稟木火之氣,通利三焦,從經脈而達於肌腠皮膚,故主治如此。

【編者按】本品苦降下行,通利膀胱,苦燥又能殺蟲除濕止癢,主要用於淋病與濕疹。李時珍言本品尚能治霍亂、黃膽,而今用於熱淋居多,效果頗佳。

狼 毒

【經文】味辛,平。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鼠瘺;疽蝕;鬼精蠱毒。殺飛鳥走獸。一名續毒。生山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狼毒草有大毒,稟火氣也;氣味辛平,莖葉有毛,入水則沉,稟金氣也。稟金氣,故主治肺病之咳逆上氣;金能攻利,故破積聚,破積聚,則飲食壅滯而為寒為熱之病,亦可治矣。水氣,水寒之氣也。水氣而濡,則有惡瘡、鼠瘺、疽蝕,並鬼精、蠱毒之病,狼毒稟火氣而溫髒寒,故皆治之。又言其毒能殺飛鳥走獸,草以狼名,殆以此故。李時珍曰:“視其名,則知其毒矣。”

【編者按】野狼毒有大毒,非恒用之品,惟質實氣壯暴咳者宜之,陳者良,醋炒用。陶弘景曰:野狼毒與防葵同根,但質有輕重之別,但置水中沉者是野狼毒,浮者是防葵。今人已少用。

鬼 臼

【經文】味辛,溫。主殺蠱毒;鬼疰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一名爵犀,一名馬目毒公,一名九臼。生山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鬼臼以九臼者為良,故名九臼。九,老陽之數也,陽者,天氣也,故《別錄》名天臼。氣味辛溫,稟太陽陽熱乾金之氣,故主殺盅毒鬼疰精物,及惡氣不祥,並逐邪解百毒。《金匱》方治傷寒,令愈不複者,助太陽之氣也。蓋陽氣者,若天與日,此花隨天日旋轉,而又不見天日,猶天德惟藏,不自明也。

【編者按】本品具有散結,勝寒,解毒之特性。然在現在方劑書籍和醫案中較少運用,究其故,蓋畏其毒也。若正確使用,該藥仍不失為簡便廉驗的單方良品。

白 頭 翁

【經文】味苦,溫。主溫瘧,狂易寒熱;瘕積聚;癭氣;逐血止腹痛,療金瘡。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白頭翁無風而搖者,稟東方甲乙之氣,風動之象也;有風則靜者,得西方庚辛之氣,金能製風也。主治溫瘧者,溫瘧之邪藏於腎髒,稟木氣則能透發母邪也;狂易寒熱,溫瘧病也。治癥瘕積聚,癭氣,逐血者,稟金氣則能破積聚而行瘀也。止腹痛,乃腹中之病,有由於積滯者,積滯去,故痛止也。療金瘡,是和血行瘀之效。

【編者按】白頭翁,《本經》言其苦溫,後世言其寒涼,不知從何書開始有變化。今人往往獨用治熱毒血痢,鮮能用以治療瘕積聚、癭氣、瘰鬁等多種痰凝血結之證。

羊 桃

【經文】味苦,寒。主熛熱身暴赤色;風水;積聚;惡瘍;除小兒熱。一名鬼桃,一名羊腸。生川穀。

【編者按】《醫心方》稱羊桃,又名獼猴桃。《本經》言:“味苦寒”。《陸川本草》謂:“性寒甘酸”,本品蓄含汁液,甘酸可口,為水果之佳品。能清熱、生津、利水、解毒,故可主以上之病症。

女 青

【經文】味辛,平。主蠱毒,逐邪惡氣;殺鬼溫瘧,辟不祥。一名雀瓢。生山穀。

【編者按】本品為薔薇科植物蛇含的根塊,性味辛平有毒,長於清熱解毒截瘧。《子母秘錄》載:吐利卒死及大人小兒,卒腹皮黑赤,不能喘息,即急用女青末納口中,酒送下,說明該藥尚有辛香開竅功效。

連 翹

【經文】味苦,平。主寒熱;鼠瘺;瘰鬁;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折根,一名軹,一名三廉。生山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連翹味苦性寒,形像心腎,稟少陰之氣化。主治寒熱鼠瘺瘰鬁者,治鼠瘺瘰鬁之寒熱也。夫瘺有內外二因:內因曰鼠瘺,外因曰瘰鬁,其本在髒,其末在脈。此內因而為水毒之瘺,故曰鼠瘺也;陷脈為瘺,留連肉腠,此外因而寒邪薄於肉腠之瘺,故曰瘰鬁也。是鼠瘺起於腎髒之毒,留於心主之血脈。瘰鬁因天氣之寒,傷人身之經脈,連翹形像心腎,故治鼠瘺瘰鬁也。癰腫惡瘡,肌肉不和;癭瘤結熱,經脈不和,連翹味苦,其氣芳香,能通經脈而利肌肉,故治癰腫惡瘡,癭瘤結熱也。受蠱毒者在腹,造毒者在心,苦寒瀉心,治造毒之原,芳香醒脾,治受毒之腹,故又治蠱毒。

《靈樞·寒熱論》:“岐伯曰:鼠瘺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其本在於水髒,故曰鼠;上通於心主之脈,頸腋潰爛,故曰瘺”。鼠瘺寒熱之毒氣者,言鼠瘺水毒而為寒,上合心包而為熱也,主治寒熱鼠瘺者,治鼠瘺之寒熱也。今人不解《本經》,隻事抄襲,以寒熱二字句逗,謂連翹主治寒熱,出於神農之言,凡傷寒、中風之寒熱,一概用之,豈知風寒之寒熱起於皮膚;鼠瘺之寒熱起於血脈,風馬牛不相及也,嗟嗟!為醫者可不知《內經》乎!《靈樞》論營衛血氣之生始出入,髒腑經脈之交合貫通,乃醫家根本之學,淺人視為“針經”而忽之,良可惜也。

葉天士曰:連翹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無毒,得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氣味俱降,陰也。心包絡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其經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鬱則包絡之火上炎經絡,而成寒熱鼠瘺瘰鬁矣,連翹清苦而輕揚之,因而越之,結者徹而寒熱愈矣。癰腫惡瘡,皆生於心火,連翹味苦清心,所以主之。癭瘤結熱,亦心內包絡之鬱結火也,其主之者,輕揚有散結之功也。蠱毒因濕熱而成,濕熱則生蟲也,連翹平能清而苦能瀉也,熱解濕化而蟲自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