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下 品 3
大 戟
【經文】味苦,寒。主蠱毒,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一名邛钜。
【名醫論】
張隱庵曰:大戟生於西北,莖有白汁,味苦氣寒,皮浸水中,其色青綠,乃稟金水木相生之氣化。水能生木,則木氣運行,故主治蠱毒者,土得木而達也。金能生水,則水氣運行,故主治十二水。十二經脈環繞一身,十二水者,一身水氣不行而腫也。腹滿急痛、積聚,言蠱毒之病,則腹滿急痛,內有積聚,大戟能治之。中風皮膚疼痛,言十二經水之病,則身中於風而皮膚疼痛,大戟亦能治之。吐逆者,腹滿急痛積聚,則土氣不和;中風皮膚疼痛,則膚表不通,皆致吐逆,而大戟皆能治之也。
【編者按】大戟善瀉髒腑之水濕,得大棗則不損脾。李時珍曰:“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今俚人呼為下馬仙,言利人甚速也。”
澤 漆
【經文】味苦,微寒。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麵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生川澤。
【名醫論】
張隱庵曰:澤漆五枝五葉,白汁白根,稟金土之精,故能製化其水,蓋金生水而土製水也。氣味苦寒,故主治皮膚熱。土能製水,故治大腹水氣,四肢麵目浮腫。金能生水,故治丈夫陰氣不足。《金匱》有澤漆湯,治咳逆上氣。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編者按】仲景《金匱要略》有澤漆湯,方用澤漆、半夏、紫參、白前、甘草、人參、桂心、生薑,以治肺咳上氣脈沉者。李時珍認為澤漆非大戟之苗,其曰:“澤漆利水,功類大戟,故人見其莖有白汁,遂誤以為大戟。然大戟根苗皆有毒泄人,而澤漆根硬不可用,苗亦無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陰氣,甚不相侔也。”
茵 芋
【經文】味苦,溫。主五髒邪氣,心腹寒熱,羸瘦如瘧狀,發作有時;諸關節風濕痹痛。生川穀。
【編者按】茵芋為芸香科植物茵芋的莖葉。本品有毒,內服宜慎。李時珍曰:“《千金》、《外台》諸古方,治風癇有茵芋丸;治風痹有茵芋酒;治婦人產後中風有茵芋膏,風濕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風妙品,而近世罕知,亦醫家疏缺也。”《本經逢原》則曰:“茵芋大毒,世亦罕用。《本經》雖有治羸瘦如瘧狀一語,皆是五髒有邪氣,心腹寒熱所致,非能療虛羸寒熱也。其治關節風濕痹痛,是其正治。”
貫 眾
【經文】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一名貫節,一名貫渠,一名白頭,一名虎拳,一名扁符。生山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貫眾氣味苦寒,色多赤黑,蓋稟少陰水火之氣。主治腹中邪熱氣、諸毒者,稟水氣也;殺三蟲,稟火氣也。
徐靈胎曰:貫眾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熱氣,寒能除熱。諸毒,邪熱之毒。殺三蟲,濕熱所生之蟲。
貫眾生於山澗之中,得天地清陰之氣,故能除蘊熱濕穢之疾。其體中虛而清芳,故能解中焦之毒。人身之蟲,皆濕熱所生。濕熱除,則諸蟲自消也。
【編者按】貫眾味苦,性寒,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之功。對腹中邪熱諸毒,風熱感冒,溫熱斑疹,均能清而解之;對血熱妄行之吐血、咯血、衄血、腸風便血、血痢、婦人血崩、帶下諸疾,均能清瀉其火熱,達涼血、止血之效,並能驅殺蛔、絛、蟯三蟲。貫眾之效後世多有發揮,其解毒、殺蟲、止血的作用,為現代醫學研究所證實。古人認為,人家小缸內置貫眾一枝,可防疫癘之侵,然須三月一易為妙,否則,味散失效。
蕘 花
【經文】味苦,寒。主傷寒、溫瘧;下十二水;破積聚;大堅癥瘕;蕩滌胸中留澼,飲食寒熱邪氣;利水道。生川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診要經終論》雲:“五月六月,天氣高,地氣盛,人氣在頭。”蕘花氣味苦寒,花開炎夏,稟太陽本寒之氣,而合太陽之標陽,故苦寒有毒。傷寒者,寒傷太陽,蕘花氣合標陽,故治傷寒。溫瘧者,病藏於腎,蕘花氣稟寒水,故治溫瘧。膀胱水氣藉太陽陽熱而運行於周身,則外濡皮毛,內通經脈。水氣不行,則為十二經脈之水,蕘花合太陽之陽,故下十二水,且破陰凝之積聚及大堅之癥瘕。太陽之氣,從胸膈以出入,故蕩滌胸中之留澼痰飲類也。不但蕩滌胸中留澼,且除飲食內停之寒熱邪氣。水氣得陽熱以運行,故利水道。
愚按:《傷寒論》雲:“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而咳。若微利者,小青龍湯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大如雞子,形圓像心也;熬令赤色,取意像火也。是蕘花氣味雖屬苦寒,而有太陽之標陽,恐後世不能司歲備物,故加炮製如是爾。
【編者按】仲景小青龍湯雲:若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蓋取其行水,水去則利止也。李時珍曰:“蕘花,蓋亦芫花之類,氣味主治大略相近。”
牙 子
【經文】味苦,寒。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一名狼牙。生川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狼性靈智,此草根如獸之齒牙,而專以狼名者,疑取其上下靈通之義。寒水之氣上行,則能散在表之邪氣熱氣,以及皮膚之疥瘙惡瘍。苦寒之氣下泄,則能除在下之瘡痔,以及在內之白蟲。《金匱要略》曰:“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狼牙湯洗之。”此草氣味苦寒,稟性純陰,故能治少陽之火熱瘡爛也。
【編者按】《金匱要略》九痛丸用野狼牙,《太平惠民合濟局方》用野狼毒。方用附子三兩,炮,生狼牙、巴豆,去皮熬研如膏,人參、吳茱萸、幹薑各一兩,蜜丸如梧子大,酒下,日服二三丸,治九種心痛,並卒中惡腹脹滿。又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及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
羊 躑 躅
【經文】味辛,溫。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生川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羊躑躅花色黃,氣味辛溫,稟火土金相生之氣化。羊乃火畜而兼土金,南方赤色,其畜羊,火也;在辰為未,土也;在卦為兌,金也。此花大毒,亦稟火土金之氣化,羊食之,則同氣相感而受其毒,是以躑躅而死。金主皮毛,土主膚肉,火主血脈,主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治金主之皮毛,土主之膚肉,乃以毒而攻毒也。瘧邪隨經內薄,治溫瘧惡毒,治火主之經脈也。諸痹,乃皮脈肉之痹,而躑躅亦治之也。
【編者按】羊躑躅即鬧羊花,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故名。此物有大毒,用時宜慎,同天南星、川烏、草烏助虐尤甚,中其毒者以綠豆解之。
芫 花
【經文】味辛,溫。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疝瘕;癰腫;殺蟲魚。一名去水。生川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草木根荄之在下者,性欲上行;花實之在上者,性複下降,此物理之自然也。芫花氣味辛溫,花開赤白,稟金火之氣化,主行心肺之氣下降,故治咳逆上氣,喉鳴而喘,以及咽腫而短氣。稟火氣,故治蠱毒鬼瘧;稟金氣,故治疝瘕癰腫;辛溫有毒,故殺蟲魚。
【編者按】張仲景治若表已解,有時頭痛出汗、發作有時,不惡寒,心下痞,硬滿,痛引兩脅,幹嘔,或喘或咳者,十棗湯主之。蓋十棗湯驅逐裏邪,使水氣自大小便而泄,乃《內經》所謂潔淨府、去瘀陳莝也。夫飲有四,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芫花、大戟、甘遂直達水飲窠囊隱蔽之處。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過劑,泄人真元也。陳無擇《三因方》,以十棗湯藥為末,用棗肉和丸,以治水氣喘急水腫之證,蓋善變通者也。
姑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