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1(3 / 3)

第二,既不斷深化改革,又要在改革中處理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關係。通過改革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的全麵快速進步,是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利益的基礎和保證。同時,改革又是另一場革命,涉及方方麵麵的利益調整,而改革每深入一步,都會打破原來的利益秩序,人們在改革中的受益程度不可能完全均衡。目前,中國的改革處在攻堅階段,已經到了風大浪急的深水區,必然會觸及更深層次的利益關係,進行產業結構、所有製結構、分配結構調整,深化醫療衛生改革、教育改革、人事製度改革等等,都會使原來隱藏的利益矛盾空前尖銳起來,特別是國企改革和企事業單位的下崗分流,使一部分人生活上暫時遇到困難,甚至陷入困頓,勢必會引起一部分職工群眾的不滿。為此,深化改革要注意群眾的承受能力,把改革的力度和幅度與群眾能夠接受的程度結合起來,選準時機,創造條件,盡早建立相應的措施和機製,進行利益的再調整,把一部分人的利益損失降到最小限度,處理好深化改革與維護人民利益的關係。

第三,既要堅決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也要時刻關注群眾的切身利益,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國家發展的長遠利益和最大多數群眾的共同利益,具體說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麵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緊要的,是各個社會階層和個人利益的源泉,沒有根本利益作保障,人們的切身利益將成為無源之水。黨堅持執政為民的價值觀,必須首先著眼於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發展社會的整體利益。同時,不存在完全抽象的根本利益,社會的整體利益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必然要分割成各種各樣的具體利益,通過人們的切身利益表現出來,必須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努力維護和發展群眾的切身利益,讓群眾從社會發展中得到切實的利益。在黨的執政實踐中,就必須統籌兼顧,妥善安排,從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著眼,擴大人們可以分配的利益總量,提高社會整體利益的層次和水平,還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護人們的切身利益和眼前利益,把實現、維護和發展人們的切身利益寓於社會共同利益的普遍提高之中。

第四,要把握好“效率與公平”的平衡,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麵群眾的利益。中國在改革開放前30多年的發展中一直奉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確立了通過加快發展、提高效率來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現階段,通過多種方式、多種形式來促進人民利益總量的快速增長的同時,還要兼顧公平,要把效率和公平並重,在初次分配中充分體現效率,在二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這就要充分發揮執政黨的利益整合功能,認真考慮不同方麵群眾的利益要求,把社會收入差距和利益分配的差別控製在群眾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要處理好群眾先富、後富與共同富裕的關係。既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單位和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又積極引導和鼓勵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要把不同方麵的群眾利益兼顧好,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係,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正確地統一和結合起來。

(四)不與民爭利,謹防在黨內形成既得利益集團

所謂與民爭利,是指黨的組織或國家機關運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權力,通過不正當的渠道或方式來侵吞、截留、強占本屬於群眾的利益,主要表現為國家公職人員通過職權對人民利益進行非法盤剝和掠奪,或者進行官商勾結,把一部分人民利益轉化為行業、部門和單位的既得利益,最終演變為個人私利,使人民利益向少數人轉移,從根本上損害人民利益。與民爭利實質是公權私用、公權濫用、以權謀私、權錢交易。

腐敗現象是與民爭利的最直觀的表現形式,腐敗行為劫掠人民利益,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利用行政權力幹預市場,進行權錢交易。比如早期倒買批條的“官倒”,後期權力幹預金融運營的違規貸款,權力幹預生產要素的非法土地批租,城鎮化建設和征地拆遷中的營私舞弊,使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大量流失;二是利用轉軌時期產權關係的調整,將公共財產據為己有。國有企業改製中可把國家“大金庫”轉移成單位或者個人的“小金庫”,利用股份化的機會低價圈進“原始股”瓜分公共資產,大量國家資金、國有資產被撈進個人腰包;三是利用市場體製的漏洞,違法違規牟取暴利。比如,證券市場上,一些人串通投資機構甚至上市企業,進行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價格,利用混亂的市場環境輕易地聚斂巨額財富,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損害廣大中小股民的利益。四是鑽各種人力資源調配的空子,特別是幹部選拔任用中,買官賣官的、跑官要官的,無不有權錢交易的成分夾雜在裏麵。懲治腐敗現象,需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來逐步推進:一是進一步規範黨員幹部的執政行為,圍繞一些腐敗現象的多發領域、多發環節,加強黨和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思想修養和廉潔自律。二是圍繞“把權力關在製度的籠子裏”,不斷深化改革,創新體製,減少權力幹預和行政審批,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三是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維護人民的切身利益。四是加大查辦案件力度,嚴厲懲處腐敗分子。五是健全法製,強化對公共權力的製約和監督。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是遏製腐敗蔓延的根本途徑。六是引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增強信息對稱性和透明度,減少腐敗分子暗箱操作的機會,規範和鼓勵“網絡反腐”。七是大力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真正實現“權利製約權力”和“權力製約權力”。八是堅決反對各種各樣的“遮遮掩掩”或“堂而皇之”的特權現象。

既得利益問題,近年來廣泛被人們提及。少數人的既得利益,根本上背離了人民利益,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就必須重視解決既得利益問題,避免在黨內形成既得利益集團。既得利益者的形成,會對國家和社會發展造成極大危害。一是會成為深化改革的攔路虎。改革每向前推進一步,既得利益者的生存空間就會縮小一些,深化改革必然會遇到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極力阻撓觸動他們既得利益的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二是加速貧富兩極分化,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三是既得利益者運用手中的權力和壟斷地位,從人民手中竊取超額利潤。四是既得利益者人為地設置關卡,擴大對社會資源的控製權和調配權,侵害人民利益。

從根本上避免黨內形成既得利益集團,維護和發展人民利益,首先,要堵住既得利益者獲取非法利益的源頭,大力發展社會民主和黨內民主,消除集權和特權,完善“權為民所有、權為民所授、權為民所用、權為民所監、權為民所收”的權力授受關係和運行機製,確保為民執政,形成全社會對政黨的有效監督。其次,要堅決反對和懲治各種腐敗現象,對腐敗分子決不姑息,腐敗現象從根本上消除了,既得利益便失去了最大的來源。此外,針對既得利益集團的一些特點,培養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健康力量、改革力量以及開放力量,以這些健康力量做支撐,去推動中國共產黨自我改革、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消除集權體製。要推進市場化進程,打破一些壟斷行業通過壟斷地位獲得利益的經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