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一中 高一(12)班 利 娟 指導老師 王惠芳
我的擇書標準
在古代,凡是稍稍有點名氣的人都能寫個《*子》《*書》的,害得秦始皇焚書可焚了好一段時間呢!當今,卻更是可怕,寫書成為了一種時尚,凡是認點字的,諸如白雲大媽這類人物,都是可以寫書的。當今書界,可謂魚龍混雜,尋得一本好書的難度,無異於從古玩市場淘得一件珍寶。對於此類問題,我們應該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擇書標準,讓我們所選的書滿足自己真正的需求。下麵,我就講一講我的擇書標準。
我的第一個標準是:不該讀的書不選。所謂不該讀的書,除了充斥在我們周圍的俗流書籍,在我看來也包括一些語言晦澀難懂,思想過於深奧的書籍。有些同誌可能想批評我了,人類的文明精髓怎能和俗流書籍相提並論呢?事實上,我並沒有將二者從價值上等同起來,隻是,二者分別從閱讀意義上、閱讀效果上,都不值得我們學生去閱讀。比如像《周易》《中庸》這類書籍,不但讀起來艱難,而且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錯誤。沒有收獲還算好,要是得出什麼歪理邪說,那就很危險了。可有些人就是喜歡附庸風雅,在書櫃上擺上文言文版的《史記》《資治通鑒》,要麼就是前麵講的《周易》《中庸》這類書籍。可凡是與這類附庸風雅者談過話的人,見到這種場景,大多都是表麵言些讚美之詞,在心底對此十分輕蔑,甚至當作笑柄四處宣講。與其如此,不如腳踏實地看些真正能看懂的書,真正能有所收獲的書,才是讀書之道。
我的第二個標準是:經典、現代都要讀。當今總在提倡“重拾經典”,這句話的確得到了許多人的響應。但這對於年讀書量比較低的中國人來講,這種響應是有一些弊端的,因為這必定將擠掉人們對現代書籍的閱讀時間。誦讀經典十分重要,可以增強我們的文化底蘊,而現代書籍代表的是新思想與新觀念,不廣泛涉獵這類新思想與新觀念,一味地增強底蘊,所獲得的底蘊也隻是所謂的底蘊,與社會脫節的底蘊。所以,我在閱讀經典的同時,也視一些觀點新穎、敢於打破常規的現代書籍為人類的文化瑰寶。同時,經典與現代觀點的碰撞,也有助於我們得到新的感悟。
我的第三個標準是:史書不可不讀。不可不讀?曆史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嗎?當然不能,但我敢肯定,曆史可以啟發我們解決一切問題。有這樣一個故事,德國有一位年輕人,他妻子的主要工作是用打字機打印文件,且許多時候同樣的文件要打許多份,既費時又費力。一天,年輕人在一家商店看到了一幅中國畫,據店老板講這幅畫描繪的是楚漢戰爭項羽被圍時劉邦為擊破項羽的心理防線,派人在項羽軍營旁用蜂蜜寫了一個“死”字。一些喜甜的小昆蟲就爬了上去,項羽便見一個“死”字浮現出來大呼此乃天命,自刎而死。這個人受此啟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複印機。所以,讀史的效果雖不是立竿見影,但對於我們,還是十分重要的。讀書本身就是一個慢慢積蓄功力的過程,切忌心浮氣躁。
這些便是我的擇書標準,是個人的一點愚見,有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中衛中學 高一(24)班 高 鵬 指導老師 章玉玲
我的征程
如果把閱讀當作我的征程,那麼這場征程中無謂輸贏,我得到的更多是成長與心靈的曆練。
第一場征程:“黴女”難過英雄關。
那是一段與言情小說一起戰鬥的日子。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言情小說嗎?男主人公的飄逸,女主人公的嬌柔是那段日子裏最美的風景。那時的我從未體味文章的詞句是否優美,也不管劇情是否連貫,男女主人公在一起才是王道。拋開曾經的幼稚,我還是要說“言情出沒要小心”。因為那時的“它”太有吸引力了,我也仿佛隨著書裏的情節心碎了一次又一次。那是一段純情的日子,不管那時我是否體會到那份愛情的價值,但是我還是靜靜地期待著。就在那時愛的種子悄然種下。
第二場:在縹緲峰“華山論劍”。
那是一段在江湖飄的日子。金庸筆下的點穴神功是我最想擁有的。我記得著名主持人汪涵就因為亂練點穴,結果不幸點中了自己的死穴。所以大家看看就好,千萬別亂練。後來我拜倒在一本傳奇網絡武俠小說的手下。文中一位驕傲女王在臨死前緊握她姐姐的手在一息尚存之際緩緩道出:“姐姐其實我做的紅燒魚頭很好……吃。”說完這話後便仙去了。難道這位女俠是被魚頭害死的,還是紅燒魚頭?類似於達·芬奇密碼,或許是他臨走前想吃紅燒魚頭。求解啊!看來說不定下文福爾摩斯會騎著驢帶著柯南來破案呢!後來我便再也沒有看下去。其實在武俠的世界裏我除了羨慕各種大神、各種神功,還有江湖兒女的豪情俠義和大俠情懷,以及飛翔於天際神出鬼沒的感覺。
第三場:這是一場與自己的博弈。
那是一場心靈的旅程。那時開始經曆一些人一些事,好想長大,好想理解自己,好想看透生命,其實到現在我還沒有參透,隻是明白了世事無常。更多的是看事物時多了一些沉思,不管我認為的是否正確但是我明白我有自己的看法。隨著我心靈的積澱,慢慢地衍生出了許多我無所謂的態度,但更多的是一些婆婆媽媽的情懷。於是我開始尋找能給予我慰藉的書,喜歡上了淺淺的用佛家思想所談論的人生,我和那種風格的書好像產生了共鳴,總覺得好舒服好有感覺,那時骨子裏便有了對詩和獨具中國風的追求,那種感覺好像是骨子裏存在的、血液裏流淌著的。心中會產生一種意境,那是在夜晚裏、在燈火陪伴下的感悟與理解,那是獨具江南氣質的姑娘拿著傘慢慢地訴說,陣陣的木魚聲回響在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