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高中組(6)(2 / 3)

第四場:一場沒有硝煙發生在過去抑或是未來沒有結果的戰爭。

那是一段如歌的歲月。時光帶領我們開啟了一個又一個故事,為我帶來了書香。我的生命僅僅隻是走過了十幾個年頭罷了,但我知道閱讀是我未來人生不可抹去的事情,這場征程裏我收獲著,成長著。有一天我還能用文字記錄著,那時恐怕不隻是四場征程而是許許多多的征程,也許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外貌早已變了,但讀書與思考會一直陪伴我行走於文字的天地。

這是一場未完的征程,四場戰爭亦是四場改變,是四場心靈的旅程,每一本書每一個字都在我心裏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那是我難忘的征程。

▲石嘴山一中 高三(7)班 朱筱睿 指導老師 郭建梅

讀書使我快樂

曾經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誌,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麼交友,怎麼識人,怎麼說話,怎麼做事,怎麼活著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的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是啊!讀書的好處無窮無盡,它豐富了我的生活,增長了我的見識。讀書真的很快樂!

我上小學時,讀書讓我知道冰心奶奶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列寧讓我知道了怎樣才算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狼牙山五壯士讓我對英雄有了敬慕。漸漸地長大,讀的書也越來越多了,原來的小人書、幼兒書,都不能滿足我對知識的那種渴求,於是努力尋求更多更喜歡的書籍來陪伴我度過快樂的時光。

中學,是我讀書生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各種各樣的書都看。《三十六計》《上下五千年》《世界未解之謎》《中國十大名著》……我沉醉其間。細細品味,我發現原來讀書就像喝茶,一杯永遠也喝不完的茶,感覺由淡變濃,越品越有味道。我對讀書的追求變得越來越強烈了,我嚐試著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別人借來書並慢慢地品讀。很快地,我喜歡上了小說。很多時候,為了追求小說的某一個情節,渴望知道事情發展的結局,我一讀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甚至讀到深夜,讀到挨父親的“罵”。當我捧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深深融入到書的內容時,我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爾雖然殘廢了,但他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毅誌和頑強的精神,深深地令我折服,讓我佩服。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我更愛讀書了。

雖說看的書不少,可我的作文水平卻不見長,看見作文就頭疼。每次要寫作文了,就等著媽媽出主意,為此,媽媽也很頭疼,還怪爸爸淨給我買這些對學習幫助不大的書。每聽到這些,我總為爸爸鳴不平:“誰說沒幫助?這些書讓我增長了知識,了解了曆史,可以讓我在同學們麵前滔滔不絕地展示我的才華!老師還誇我是個小博士呢!”“可你總是看得多,說得多,到寫作文時,怎麼就沒東西可寫呢?”媽媽一臉無奈地說。從此以後,媽媽就經常帶我去書店看書,買書,曆史類、童話寓言類、作文類的書我都買。一次,媽媽幫我挑了一本“閱讀1+1工程”係列的圖書——《昆蟲記》。作者法布爾寫的句子很優美,在他的筆下,各種昆蟲都是身懷絕技的音樂家,它們身上的發聲器官被形象地描繪成各種樂器。鈴蟾是奏鳴曲的敲鍾者;意大利蟋蟀撥動小提琴E弦;綠蟈蟈的樂器是帶刮板的小揚琴……這樣的比喻太有趣了。不僅如此,每頁的一側還有“名師批注”和“寫作看點”,教我如何欣賞,如何寫作。這本書讓我知道要像法布爾一樣善於觀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才會有東西可寫,抓住觀察對象的特點,才能寫出好文章來。開學初老師叫我們寫一篇《我的課餘生活》的文章,我就寫了我觀察螞蟻的事情,這篇文章得到老師的好評,我的寫作熱情更高了,再也不為寫作文頭疼了。

讀書給了我莫大的歡樂,它不僅能告訴我豐富的知識,還能教給我做人的道理!在書中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在書中汲取甘甜美好的營養液。

▲鹽池高級中學 高一(12)班 師正禹 指導老師 侯永珍

煉獄中重生

厚厚的雲層遮住了月亮,整個世界萬籟俱寂,手中抱著書,耳中聽著歌,緩緩懶懶地走著……樹木在昏黃的燈光下張牙舞爪,空曠的路麵隻剩下我一人,灌了鉛的雙腳一步一步拖著向前進,又是一天的疲憊!我的心似乎還浸潤在那無邊的書海裏……

——題記

我是一個糟糕的應屆生!一個徹頭徹尾討厭書的人!一個不甘束縛,想要撕碎世界的孩子!我倔強地堅持!堅持!再堅持!堅持什麼?堅持把每一本屬於我的書先膨脹成一個胖子,再虐待成一個瘦子,最後徹底毀滅!簡單地說就叫“死去活來”!

語文書,紅色的火焰

她會噴火,而且很厲害!時常灼燒我那可憐的小心靈!

我本是一個個性張揚的丫頭,卻因為她變得有了一種黛玉才有的矯揉造作!好一個“質本潔來還潔去”,我恨不得拍案叫絕!那高傲、聰穎、美麗的黛玉,就像一朵憂鬱盛開的紫羅蘭:華麗中包裹著一顆脆弱的心,那束憂鬱的目光似乎是對自己那快被榨幹的靈魂的傾訴!讓我被那一陣一陣十指連心的痛楚所折磨,意猶未盡!還有讓我久久沉浸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思裏欲罷不能的李清照,好像要把那千古不變的思念化作一朵嬌弱的勿忘我,想要傳達她那穿透身軀的思念;王昭君也是,用她那盛開在高雅中的悲傷姿態折射出一朵丁香花所特有的氣質……百般思量,她們哪一個不是讓我相見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