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中國農民寶貴的兒子(1 / 2)

楊豪是中國農民的兒子。

我認為,他還應被視為中國農民們的寶貴的兒子。

這是我讀他的新作《中國農村鑒證》之後所產生的第一種想法。

而這一部《中國農村鑒證》,已是他所著的第四部關於中國“三農”問題的書了。他的《農民的呼喚》、《中國農村教育現狀憂思錄》、《中國農民大遷徒——都市農民工生存狀態實錄》,都已像《中國農民調查報告》一樣,產生很大的社會反響,有過很肯定的評價了,此不贅述。

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最大不同之點乃是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國家的十三億人口中,有近八億是農民,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0%以上。而彼國們,農村人口大抵僅占百分之幾,甚或零點幾。在有些國家,麵對一個農民是令城裏人特別訝然的事。並且一般而言,他們的農民並不意味著便是窮而無助的人。故對於彼國們,政府管理好了城市,服務好了城市人口,便幾乎等於管理好了整個國家,服務好了全國人民。

對於我們中國,顯然不是這樣,也不應該是這樣。八億多中國農民中,仍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口處於貧困狀態。其貧困程度,往往令心腸不那麼硬的人見之淚流,聞之歎息。而另外的大多數中國農民,其實也不過才達到溫飽的生活水平而已。其溫飽,還是國家實行了一係列惠民政策以後的近年才達到的。並且,在達到了溫飽生活水平以後,又出現了種種新的困擾,遠憂曆曆在目。中國農民基本上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的利益訴求主要還依賴於關注“三農”問題的有良知的各屆社會人士們的代言。

楊豪便是廣大中國農民們的真誠的、堅持著的、受到打擊甚至威脅也無怨無悔的一個代言人。

我覺得,他對於他自覺肩負起來的這一種社會責任感,履行得是比某些人大代表,某些政協委員還要執著還要不遺餘力的。

所以我視他為中國農民們的一個寶貴的兒子。

像他這樣一個中國農民們的寶貴的兒子,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全中國是要好好地加以愛護的。我們應該使他能在我們的愛護之下,繼續及時用他的筆反映我們中國農民和農村的種種真實的現狀,並在他那種種心情沉重又沉痛的憂思的影響之下,感召之下,也共同來思考怎樣使八億多農村同胞生活得更好些,日子過得更容易些。否則,我們這個時代豈不是太麻木了?我們的社會之眼豈不是等於瞎了?我們整個國家豈不是太冷了?

我進一步認為,愛護楊豪,不,愛護楊豪們,也便等於是間接地愛農民們了。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值得愛的農民。沒有他們,哪裏有中國之今天呢?在中國這一個國家裏,他們一向默默奉獻,卻又一向受益最少。從這麼一種邏輯上講,愛護楊豪們,意味著是有點兒感恩心的人,也簡直可以說就是愛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