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中國農民寶貴的兒子(2 / 2)

有不愛中國農民們的中國愛國者嗎?

指出一個給我看!

而某些因了楊豪的書竟視他為眼中釘的人,我認為他們的良心是大大地壞了。

楊豪以及楊豪們所寫的書,我是寫不出來的。我對農民和農村的了解與洞察,比之於楊豪和楊豪們,視野是非常有限的,感受是非常膚淺的。他們將我每想寫而終究也寫不出來的書寫出來了,我對他們的敬意大焉。

《中國農村鑒證》這一部書,才看完目錄便已使我肅然。共12篇,細分為80個方麵的問題。沒有一種大真誠,沒有一種大情懷,心裏是裝不下如許多關於農民和農村的憂思的。

楊豪此書,寫得十分感性,也寫得十分理性。顯然,他要求自己在寫時理性多一些,但給我的總體印象,還是感性多一些。又顯然,楊豪本是特別性情的人,故我認為,不必非要求他的書像專家學者們的書一樣無懈可擊。事實上,專家學者們的書也從來不是無懈可擊的。比如他在書中舉到的三五事例,究竟是否具有普遍性,可能是會引起質疑的。但,以我也同樣關注農民命運和農村發展現狀的視野看來,他書中所例80個問題中的絕大多數問題,都確確實實是令人憂思,值得指出來的。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八億多農民的國家,許多問題仍是積重難返的沉甸甸的問題。“三農”問題尤其如此,即使集中世界上最有責任感,最有情懷也最有辦法的一些人來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恐怕也還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吧?

但,首先必得有楊豪這樣的人將問題一一指出來。

除了以下一點,我對此書的內容並無異議。

便是,楊豪他在感慨於農民們晚年的生活狀況極令人同情時,對比城裏人寫到——“不像城裏人退休後都有豐厚的退休金……”

我建議這句話改一改——城裏也有令人深為同情的掙紮在貧困線上的人家;城裏人退休後並非都有“豐厚”的退休金,比如許許多多的工人。在有些城市,工人的退休金是很低的。

我們這個國家,1949年以後,實行的其實是類似“國家主義”的發展方略,所以既不但欠農民的“國債”,其實也欠許許多多工人的“國債”——隻能慢慢的兌現承諾,補償奉獻。

這實在是挺無奈的。

正是在以上方麵,我覺得楊豪寫時還是感性多了一些。

然而,實在是可以諒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