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中,主人應向來賓敬酒,客人也應回敬主人。敬酒時,不一定個個都碰杯,離的較遠時,可舉杯用眼睛示意,不要交叉碰杯。
席間,確實有事需提前退席,應向主人說明後悄悄離去,也可以事前打招呼,屆時離席。宴會結束退席時,應向主人致謝,對宴會的組織及菜肴的豐盛精美表示稱讚。
在不解席間禮儀的情況下,不可貿然行事,比如,服務員送上的第一條濕毛巾,你不可用來揩臉,它的用途是擦手。再比如,入席後何時開始動筷,要看主人打開餐巾。主人打開餐巾,其他人方可拿起餐巾,鋪在膝頭上。雖說“不知者不怪”,但在隆重的場合,你應模仿別人的做法,或者老老實實地請教旁人,沉著應付一切。
近幾年,西餐已開始進入我們的社交宴會。西式宴會中的禮節比中式宴會嚴格和複雜。到會後,主人照例會在門口迎接,你可簡單地與主人握手問候,而不便在此長談,因:為後麵的客人接踵而來,會妨礙別人與主人打招呼。入席時,右手拉椅,從左麵進入座位坐下。待主人攤開餐巾後,客人方可攤開。大塊餐巾可對折鋪在腿上,折口向外。席間兩肘不要抬得過高,不要在與人交談時,手拿刀叉做手勢。不要把刀叉拿得過高,一般刀鋒距離菜五厘米左右。致詞後,主人向客人致酒,不要把杯子撞得叮口當亂響,也不要一飲而盡,宴會上酒要慢地喝。席上禮儀,是你風度的一部分,因此不容忽視。
如何吃西餐?
西餐分為普通西餐和正式全餐,普通西餐的上菜次序不是很嚴格,通常是麵包、湯、各類菜式、甜點、咖啡。正式西餐很複雜了:前菜、湯、麵包、黃油、魚、肉、果子露、烤肉、點心、水果、咖啡等。
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勺用來喝湯。桌子上成套的容器中,玻璃類全放在右上方,因為用右手拿飲料方便;麵包放在左邊,左手拿過麵包,右手將黃油抹上,或成小塊吃。喝湯時不要以湯就口,發出聲音,方法是:左手微托盤邊,右手將湯匙向外舀取,送入口中。吃魚,用刀分開,然後用叉進食;吃肉時,不要把大塊的肉直接送入口中,用刀切成小塊後,再用叉送入口中。要吐魚刺、肉骨頭時,最好吐在叉子上,然後置於碟子邊。用甜食時,使用刀叉都可以,隻要順手就行,一般在上甜食之前,服務員把吃菜用的刀、叉、勺撤掉,換上一套吃甜食的用具。
在每一道菜吃完之後,刀叉並排置於碟內,刀在右,叉在左。中途離席,還要回來再吃的標記是:刀叉成八字置於碟的左右,刀在右,叉在左。
如何使用西餐中的刀叉?
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將食物切成小塊,送入口中。食用西餐要按刀叉擺設的方法,由外向裏取用。最大的湯匙,最大的刀叉是吃肉用的。刀緊貼在叉邊以免滑開;切肉時,對刀或叉交替使用沒有嚴格規定,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最好是切下後把叉子刺著的那塊肉送到口中。不能用刀子東西吃,刀子一般是用來切肉或抹黃油和醬,有時用它按壓食物,當然注意不要用力過猛,撞擊盤子發出聲音。
使用過的刀叉不要放在桌布上,必須放在盤子裏,不切肉時,刀子放在盤子上。用過的湯匙不使用時,也要放在托盤中。凡是自己用過的刀、叉子不能放入大家吃的食物中。用餐完畢或任何一道菜吃完時,都把刀叉放在盤子的右邊,叉子的尖向上放,刀叉並排,叉子在內側。
怎樣享用西餐中的各種食物?
在正式的宴會上,各種食物的吃法都有大致的規定,以下舉幾種常見食物的吃法。
雞。正式宴會吃西餐,雞不能用手撕,應該使用刀叉。用叉把雞固定在碟子上,再用刀把骨和肉分開,或者用叉子把有骨頭的雞塊放入口中,在口中把肉與骨分開,骨頭吐在叉子上,放在碟邊。在雞尾酒會上,會看到雞腿用紙包起一部分,意思是可用手拿起來吃,當然在非正式宴會以及一般餐廳裏,吃雞完全可用手抓著骨頭一端食用。、魚。整條的魚,要先用刀叉分離開魚的頭部,再用刀叉取出魚骨,攤開魚肉即可食用。少量的魚刺可在嘴裏分開,再用手取出置於碟邊。牛排。食牛排時,與配菜和淋汁一起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一塊地切下來吃,不要一次都切好。
現在一般的大飯店,服務都很周到,端上桌的水果,都已去皮、去核,並備有牙簽或叉子,便於食用。
宴會中主人要做哪些應酬?
舉行宴會,並使宴會圓滿成功,達到預期目的,主人將起主要作用。
主人在宴會上要做哪些應酬呢?
在宴會開始之前,一切準備妥當後,要站立門前迎接賓客。對每位來賓都應依次招呼到,不能怠慢,並且態度應始終如一,熱情誠懇,一視同仁,不要隻顧應酬幾個主要客人。若發現來賓孤單無伴,要及時為他們介紹新朋友。入席時,要根據事先的安排,招呼客人入座。較大宴會,餐桌上要有名卡,更為隆重的宴會,要有服務員引導。
上正菜之前,主人要向來賓敬酒。在中式宴會上,主人應攜其他主要人員到每桌敬酒,一一致意。以後上每道菜,也都由每桌的主人招呼大家進食,並且舉杯邀飲。
吃完後,主人要耐心等每位客都放下手中的餐具,才可收起餐巾示意大家離席。散席後,主人要到門口送客,一般以握手道別,與每位客人道別的時間不可太長,因為其他客人也在等著與你辭別。
宴會進行中遇到突發事件,主人要不慌不忙,隨機應變,使事態緩和,顯示出自己的修養和風度。怎樣使用宴會請柬?
各種宴請活動,一般均發請柬,這既是出於禮貌,也是對客人的提醒備忘。請柬應在舉行宴會前發出,至於發時間以接人有充裕時間安排赴宴為宜,即使已經口頭或電話邀請過,也應在日前發出請柬,便於進一步落實。
請柬以印刷品為佳,尤其是正規的請柬,采用印刷品形式方顯得莊重。小型宴會也可手寫。請柬中需要說明宴會的時間、地點、主辦人(或主辦單位\舉行宴會的目的。正式宴會還應注明對服裝的要求,即使對服裝不做特殊要求,也應注明“服裝請便”以免出席者困惑。
正式宴會一般在發請柬之前就安排好席次了,並在請柬上注明席次號。為了確切掌握出席情況,往往要求被邀請者答複能否出席。中式請柬的下端附有回單,西式請柬的左下方印有!並寫上電話號碼,也可隨請柬寄去回信片。如已預先約定,則加注“備忘”二字。即使不安排席次,也應對出席率有所估計。
接到請柬後應盡快答複,這是最起碼的禮節,特別是指定了席位的宴會,如不及早告知你將缺席,主辦方麵來不及補充人員,造成席位的空缺,既不禮貌,又很浪費。現在一般采用電話答複,簡單快捷。用書信的形式,婉轉地說明一下不能出席的理由則更好。
怎樣準備賽會及安排桌次席位?
經過周密細致的宴會籌備工作後,在宴會舉行前的二三小時內,應對宴會現場的布置及其它情況,做最後的檢查核對,以保證宴會的順利進行。比如:桌椅、餐具是否全部準備妥善;會場內環境是否清潔幽雅;氣溫調節設備是否已啟動;電燈、電話是否完好無缺;以備停電使用的蠟燭是否置於容易取到的地方;廚房裏涼、熱菜準備到什麼程度;酒、飲料是否齊備;桌次與座位卡是否妥當等等。
正式宴會,一般均排席位,讓客人心中有數,避免入席時出現混亂。席位安排是一門精細微妙的學問。先要把出席宴會的主、客雙方的名單按禮賓次序排列出來。除此外還要考慮一些特殊因素。在國際交往的宴會中,對於持不同政見者,盡量不安排在一起。還要照顧一些實際情況,如語言、專業、身份的不同,不利於一起交談等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