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不大的房間裏舉行小型宴會,麵朝門,背後是牆壁為上座。若是在大型宴會上,桌數較多時,桌次的高低以離主桌位置的遠近而定。西式宴會以女主人的位置為準,男主賓在女主人右側。
怎樣使用敬稱?
世界各國各民族語言不同,風俗習慣各異,使人們的姓名結構和稱呼方法有許多不同。但是在交往中,人們常使用敬稱,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那麼怎樣使用敬稱呢?與外國人交往要注意恰當的稱呼。一般對女性稱“小姐”、“夫人”、“女士”(已婚女子稱“夫人”,未婚女子稱“小姐”,不知婚姻狀況的稱“女士”或“小姐”),對男性一般稱“先生”。
對於地位高的官方人士,要按各國稱呼的習慣而選擇敬稱。在歐美一些國家對總統可稱為“總統先生”,有些國家要稱“總統閣下”,“總統先生閣下”。對有地位的女士可稱“夫人”,比如“總統夫人”。在君主國家,國王、皇後要稱“陛下”。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及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士,都可單獨稱“醫生”、“教授”、“法官”、“律師”、“博士”,也可加上姓氏或加上先生。比如“史密斯博士”、“法官先生”等。對軍人一般稱軍銜或軍銜加先生。
比如“大衛少校”、“中尉先生”。對教會中的神職人員,一般可稱教會的職稱加先生或姓名加職稱。比如“傳教士先生”、“約翰神父。有“同誌”稱謂的國家,對各種人員均可稱“同誌”。外國人的姓名組成、排列順序、名字意義等方麵與我國漢族人的姓名大不相同。英美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法國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但分二或三節,前一或二節為名,名後是姓。西班牙人的姓名是:名加母姓加父姓。俄羅斯人的姓名是:名加父名加祖父名加姓。日本人的姓名是。泰國人的姓名是:名加姓。緬甸人的名字是有名無姓。
去外國人辦公室、住所應注窻哪些禮節?
為適應我國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更多地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使得我們與外國人的交往日益繁多。在與外賓的接觸中,要體現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優良的道德和禮貌傳統,以及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
在與外賓打交道時,首先應注意個人衛生,衣著整潔美觀,舉止文雅大方。事先有約定,一定要按約定的時間準時抵達,進入外國人房間要輕輕扣門,經主人應允後,才可人室,室內無人或未經允許不得擅自入內。不可破門而入,也不要把門推個縫,伸進腦袋“窺測”。事先無約定,必須相見,當見麵時要先道聲“對不起,打攪了”,再說明打攪的原因,談話時間不宜過長。
應邀去外國人家做客,除了要僅得做客的禮節外,還要注意他們的一些習慣。比如,當備有小吃和飲料招待時,客人不要拒絕,應品嚐一下,但接受的飲料應都喝下,否則一杯飲料你隻喝一口,其餘的剩下則是浪費。在未經主人邀請和同意時,不要四處參觀和觸摸其它陳設。家中如養有貓、狗等小動物,不要表現出厭惡,用手轟或用腳踢,因為它們可能是主人的寵物。告別時,要禮貌地感謝主人的接待。你知道世界各國的禮儀習俗嗎?
現在,中外交往頻繁,在與外國朋友打交道時,應對各國的禮儀、習俗、忌諱有所了解,避免交往中發生誤會。
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是世界上語種、種族最多的地區,又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發源地,所以亞洲各國的風俗習慣很難綜合概括。過去亞洲人比較迷信,因循守舊,禮節形式繁複,抑製了感情和特性的表現,但是亞洲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待人極其講究客氣。
與亞洲人打交道,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對方的麵子,使對方在人前感到因丟麵子而難堪。以下介紹日本和印度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的禮儀和風俗習慣。
日本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初次見麵時的問候禮,鞠躬度,告別禮是度,誠懇親切。日本人在任何場合都彬彬有禮,即使事情沒有辦成,也都報以微笑,絕不使對方感到尷尬。在公開場合一般不使用“不行”、“不同意”等拒絕性詞語,而是婉轉地謝絕。日本人有很強的時間概念,因此,約會時要準時到場。與一般的日本人打招呼,要稱呼對方的姓。與日本人打交道,你的舉止要顯得有教養,尤其是女子要端莊。
在日本送禮極為普遍。去日本人家裏拜訪可帶去較好的進口蘇格蘭酒、白蘭地,給孩子帶電子玩具。日本人很喜歡中國的絲綢、土特產品、中國字畫、茅台酒。在贈物時忌“”和這兩個數字,因為在日語裏這兩個數字發音同“苦”和“死”。日本人一般不能當麵打開禮品包裝,當然你接到日本人送的禮物時,也不要主動打開看,除非對方要求你打開。如果日本人送你禮物,不要馬上接過禮物,等對方讓一兩次之後再收,並表示感謝,雙手接受禮物。在交往時,日本人吸煙,但不用香煙招待客人。日本的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貴賓、傳遞友誼的特殊禮儀。
印度是東西方文化共存的國度。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印度教規定,牛為神,稱為聖牛。因此,印度教徒不食牛肉。印度人見麵時,總用雙手合十,輕輕鞠躬,表示敬意。人們幾乎都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抓飯,忌諱使用左手。印度上層人士,由於深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生活習慣與英國人相似。
由於近二三十年中東地區大量出口石油,使得他們在世界經濟領域的地位變得重要了,這使阿拉伯人感到自豪。
阿拉伯人不吃豬肉。禁止食用酒精飲料。吃飯、喝茶都用右手。
阿拉伯人很講究禮尚往來。由於他們很富有,送禮時顯得慷慨。他們喜歡金色,喜歡用鋼筆作為禮物。去阿拉伯人家做客時,可以帶些美國和德國製品。可以給孩子帶些禮物,但不能給他們的妻子送禮。不要送帶有動物形象的東西,他們認為動物會給人帶來厄運。
澳大利亞人的生活習俗很像美國人,處事豪爽,穿著隨便、自然,不保守。與溴大利亞人接觸時,他們習慣熱烈握手,喜歡和陌生人交談。打招呼時,喜歡稱對方的名宇。隻要聯係好,一定準時赴約,因為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很強。
歐洲人比較注重禮節。歐洲各國人民的生活特點和風俗習慣各異,這些都與曆史傳統、社會製度、宗教信仰有關。在公開場合,歐洲人講究風度,絕不隨隨便便。見麵的稱呼,一般是稱呼姓,再加上先生。歐洲人對著裝也比較講究,從不馬虎。北歐人十分注意約會時準時到達。到西歐人家做客,可送給女主人鮮花(忌諱束)或巧克力和酒,注意送禮時最好不要拖到飯後,好像隻是為了報答主人的請客。
英國人十分講究禮節禮貌,一些學校專門教授禮節和自我修養課,講究“女士優先”。英國人性格內向,不愛多說話,態度冷靜,在公開場合不表蒔個人感情,不輕易表態,一言一行不隨便。在英國還留有世襲頭銜,所以在打招呼時,不暈忘記稱呼他們的榮譽頭銜。在穿著方麵他們衣著考究。出席宴會前,如果你接到一張上寫“打黑領帶”的請柬,就意味著男賓要穿全套晚禮服,女賓要穿長裙。平常談話中不談論政治,下班後不談公事,不喜歡幹擾別人的私生活。去朋友家做客,要給主人帶一束鮮花或巧克力糖。英國人對茶感興趣,比歐洲的任何一個民族都更喜歡喝茶。在英國,請朋友吃飯或去劇場看芭蕾舞等是送禮或還禮的一種形式。
俄羅斯人性格開朗豪放,愛說愛笑,做事喜歡統一行動。見麵時,打招呼問好,一般稱對方的名字和父名,隻稱呼姓是不禮貌的。與外人相見一般是握手,但朋友間相見,一般是擁抱和親吻麵頰。到俄羅斯人家裏做客,可以送鮮花或酒,他們也喜歡藝術品、書籍從心理品質和性格上講,美國人比較浪漫,他們喜歡新奇,自由平等觀念較強。在日常,他們不拘泥形式,見麵時一般施點頭禮、鞠躬禮、舉手注目禮、握手禮、接吻禮。美國人談話愛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非常簡練。比如:伸出大拇指或食指與拇指捏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圈表示“好”、“可以”;在餐館吃完飯結賬時,用手做寫字的動作;把中指和食指相交,表示祝你走運;分手時,抬起手臂揮一揮。在打招呼時,美國人喜歡直呼對方的名字,認為“太太”、“小姐”、“先生”太客氣了,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