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試用期滿後,Vincent的業務績效一直不理想,甚至是全公司最後一名,這令賞識他的主管大跌眼鏡,不得不對他動刀。
Vincent回憶說,當初主管叫進他去時,他就猜到自己可能要沒有工作,於是他以退為進地說:“我承認我確實不是做推銷的人。不過,我的外語能力不錯,我知道公司有些外國客戶,而公司內部一直沒有很好的外語人才,不知是不是可以將我轉到海外部去負責外國客戶。”
主管想了又想,決定再給Vincent一次機會。
Vincent表示,當時的他終於了解到不是進公司就有工作、就有飯吃了,想要持續就要有表現,因此他懂得與同事相互競爭,他也體會到每個同事之間都有著“瑜亮情結”,今天張三表現好一點,李四就會把話說的很酸,如果明天李四表現好一點,張三也不會過去讚賞、鼓勵李四,原來這就是辦公室文化。
做了一年後,Vincent的表現令外國客戶十分滿意,主管也一直自誇是伯樂,才可以覓得Vincent這隻良駒。Vincent之後的運途當然十分順暢,從副理做到經理、副總到總經理。一路走來,Vincent說,他得到名位、權力,但是他得不到朋友,很多時候壓力大到他一個人偷偷躲在樓梯間抱頭大哭,因為沒有朋友、同事可以訴苦。
當然今天Vincent是“瑜亮情結”下的成功產物,他交出一張漂亮的工作表現,也得到公司、主管的肯定,進而擁有了名位、權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也有人是喜歡這種公司文化,如果當妳遇到這樣的文化時,妳該如何處理呢?
孫子兵法言“知自知彼,百戰百勝”。
所以,妳必須先去清楚了解主管要求競爭的背後動機與期待是什麼?如果主管的目標是為了讓公司創造更好的成長績效,如此的競爭文化必定會一直存在公司裏頭,除非妳可以不要工作,否則妳就必須改變討厭競爭的思維與想法,讓自己可以麵對競爭關係、處理競爭關係,以及接受競爭關係。
畢竟工作本質是為了任務的達成,不能因為同事友誼而破壞任務的達成。
再者,妳可以有效、明確的向主管表達妳對良性競爭的看法,希望任何的競爭都是對事不對人,競爭可以,但千萬不要有任何人身攻擊。
其實,主管會刻意製造部屬間的競爭關係,除了要工作績效外,也與部屬未來的接班、卡位有關,任何主管都希望自己可以找一位能力好、有進取心的接班人,因此,部屬必須了解主管製造競爭的目的與期待是什麼,最後在積極良性競爭、回避惡性衝突下交出好的工作成果。
Vincent表示,當年他可以如此順利,就在於那次與主管的懇談,他雖沒有直接問他“你在搞什麼?簡直是在搞鬥爭”,但是他很迂回地問主管說:“我剛畢業,不懂公司文化、不了解職場文化,我該怎麼辦?”
主管見他一個大男生整個人都要哭出來,眼淚就在眼眶裏打滾,就直接跟他說:“不論你到哪裏都別忘了“競爭”這兩個字”。
的確,達爾文的”進化論”直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動物與動物之間都會有著因生存而競爭的關係,更何況是人呢?
記住,達爾文的演化論所說最經典的話:“能生存下來的,並非是最強、最大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遷的物種”。隻有適者才可以生存下去,否則就會被淘汰,所以,對於競爭”不必過於排斥,或是拒絕,有時適度的競爭是可以帶來更大的進步,更好的未來。
不要痛恨競爭,我們人類本身就是競爭的產物,遠古的時候,我們和隨時準備吃掉我們豺狼虎豹競爭,我們的手越來越大,我們的尾巴卻沒有了,這實際上是我們的器官之間互相競爭的結果,在競爭的作用下,最後,我們就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妳要成功,就必須有一個假想敵,了解別人為何會成功,別人為什麼可以做到,然後,妳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競爭”是良性的競爭,應該要避免惡性的衝突,同時”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是競爭文化中必須不斷告誡自己的守則。
麵對別人的進步,應該要有祝福之心、學習之心,麵對自己的進步,不可以驕傲之心、自負之心,必須更加謙虛有禮,還有提攜後進之心,如此公司的優秀人才及精英可以源源不絕,在眾人努力下,為公司獲得最大的利益與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