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常排泄毒物的髒器因有原發疾病或已受毒物損害而功能明顯減退。
(4)合並肺部或其他感染。
哪些人不適合做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腎髒替代治療方式的一種,有部分人群可能並不適合進行血液透析,可以采用其他治療方式,主要是以下類型的患者:①休克或低血壓患者。②嚴重心肌病變出現肺水腫、心力衰竭的患者。③心功能差,合並缺血性心肌病,常規血液透析易出現低血壓或血壓控製不滿意,有活動性出血的患者。④糖尿病患者或建立血管通路有困難的患者。⑤希望不影響行動自由或要求在家透析的患者。
血液透析能夠完全替代腎髒功能嗎
不能。腎髒在人體內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每天將代謝產物排出體外,還起到調節代謝和內分泌的作用。血液透析隻能替代腎髒清除功能的20%,腎髒還有其他的功能如合成、分解和分泌激素,製造促紅細胞生成素及活性維生素D等等,這些功能缺乏將導致貧血、骨代謝異常等其他並發症。透析患者並發症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一旦出現並發症,將帶來很大痛苦,而且治療十分困難。所以,在接受血透治療的同時,根據情況給予其他藥物輔助治療,如服用降壓藥控製血壓、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改善貧血、服用鈣劑改善腎性骨營養不良等等。也就是說,合適的藥物治療,加上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更好地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
血透前應做好哪些準備
比較理想的方法是如果預計一年之內將進行血透治療,就應該了解有關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心理上有所準備將使患者屆時能夠從容應對,避免出現危及生命的並發症,這一點非常重要。一旦選擇了血透治療方式,就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在血透之前的階段,要定期去醫院隨訪,了解患者的原發病、目前的症狀、有無合並症及有關化驗指標,監測腎功能變化,以判斷何時建立血管通路,何時開始透析。患者及家人都要開始逐步了解血液透析,無論心理上和客觀上都要做好準備。
(2)準備長期血透析患者,必須要建立血管通路。目前,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是自身動靜脈內瘺(簡稱內瘺),內瘺手術後成熟期至少需要4周。如果需要透析而沒有內瘺,就必須行中心靜脈插管,這樣不僅花費增加,而且帶來痛苦。因此,理想的方法是聽取血透醫生的建議,在透析前3個月左右提前建立內瘺。
(3)究竟何時開始透析,這是患者和家屬最關心的問題。尿毒症是一個慢性、漸進的疾病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機體雖然在逐步適應,維持病態平衡,但對於健康的影響早已存在。根據腎功能化驗指標、臨床症狀提出開始透析的建議。患者及家屬應遵從醫生建議及時透析,避免出現嚴重並發症後被迫急診透析,此時風險及花費將大大增加。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就進人規律性透析階段,這個階段的標準透析頻率一般為每周3次,每次4小時左右。減少透析頻次,短期內可能不會有不適感覺,但時間長了就可能出現一些不可逆並發症,因此我們建議最好能保證每周3次的透析頻次。如果您不打算做腎髒移植,那麼透析將是終生的治療。
血液透析常用設備有哪些
透析機血液透析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機電一體化設備,由它給你提供透析所需治療參數及安全參數,並保證你的安全,需要專業人員操作,主要的工作是負責控製和監測血液通路和透析液通路的各種參數,保證透析過程的持續和安全。
透析器透析器是透析裝置中的重要部分,由數千根細小空心纖維構成,血液從一根根空心纖維中流過。透析液——幹淨的液體,則在這些纖維的外側反向流動。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通過這些纖維膜上的小孔進人透析液中被清除。透析器也稱為“人工腎”。透析器的性能決定了透析治療的效果。在最近的幾年,透析膜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能更快速地濾過清除代謝廢物和液體。高通量透析對代謝廢物和水分的清除更完全和有效。許多患者表示高通量透析在更短的時間清除更多的代謝廢物,使他們感覺更舒服。由於高通量透析器價格相對昂貴,在包括西方國家之內的很多國家都是重複使用的(簡稱複用)。複用將嚴格遵循無菌原則,並有機器檢測程序保證透析器效能及安全性能,同時做到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
透析液透析液是用來和血液進行溶質交換的液體,由專門的設備生產出濃縮液,再由透析機按精確比例配製成透析液,通過電導度監測溶質濃度,保證透析安全。
透析用水每次透析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約120升)用來稀釋透析濃縮液,形成透析液,與透析器中血液進行物質交換。日常使用自來水中含的一些小分子物質如微生物、汙染物、礦物質、微量元素,可以通過透析膜進人患者血液,引起不良反應,因此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專門裝置水處理設備進行水的淨化後才能使用。
穿刺針對許多患者來說,穿刺是透析治療中最痛苦的。但大多患者在透析幾次後就可以接受了。大多透析中心用兩根穿刺針,一根將血液引出體外,另一根讓幹淨的血液回到你的體內。在長期的透析治療中,應采用“梯形”或“紐扣”式穿刺方式,這樣可防止因穿刺點過於集中使某個局部的血管壁薄弱形成血管瘤。血管瘤一旦形成便無法消除。
誘導透析是指什麼
慢性腎衰患者從開始透析過渡到規律透析的階段(1~2周)稱為誘導透析期,此期間的透析時間和透析頻率因人而異,一般每周透析3-4次,每次1~4小時循序漸進。誘導透析的目的是通過縮短透析時間、增加透析頻率,使血液中的毒素緩慢下降,從而機體內環境有個平衡適應的過程,以減少不良反應。因此,誘導透析是很重要的。在此期間患者可能出現從身體到心理的不適應反應,特別是毒素水平高、一般狀況差的患者,需要密切觀察。
什麼是血管通路
在患者身上建立的提供血液透析治療用血的途徑被稱為血管通路。人體淺部靜脈血管不能滿足血液透析用血的流量要求,而動脈血管不能進行多次的穿刺使用。
這就需要我們在開始血液透析治療前為患者建立合適的血管通路。理想的血管通路應具備以下特點:①血流量大於或等於200毫升/分鍾。②血管內徑適合粗針穿刺,且長度足夠保證長期反複使用。③穿刺操作簡單,感染、血栓等並發症少,護理方便。
目前臨床建立血管通路根據使用時間長短分為臨時性血管通路及永久性血管通路。臨時性血管通路是指通過深靜脈穿刺留置導管的方式建立的血管通路,多用於急診透析患者短期使用、永久性血管通路尚未建立或成熟過渡期使用。永久性血管通路包括動靜脈內瘺、人造血管通路以及長期留置導管通路,其中自體血管動靜脈內瘺是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首選。
血透患者如何愛護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關愛血管通路就是關愛自己的生命。血管通路問題占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的第二位。應該從日常生活習慣起,關愛自己的血管通路:①使用動靜脈內瘺或人造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應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以免束縛了血管通路部位處或近心端的血液流動,導致局部血栓形成或血管閉塞。②睡覺時應避免血管通路側肢體受壓迫,日常生活中應避免血管通路所處肢體劇烈活動。③每日檢查血管通路3次,正常情況下可觀察或感受到局部震顫,如震顫消失應立即至醫院就診。④透析結束時應在護理人員的指導或協助下正確壓迫止血,切忌長時間捆綁壓迫;局部發生出血應盡量避免加壓包紮,應人工間斷壓迫局部直至出血停止。⑤近年來,使用長期導管作為長期血管通路的患者日益增多,此類患者應注意導管及出口部位保護,預防局部感染;禁忌粗暴操作或拉拽導管;不應使用含有機溶劑的消毒液直接塗抹導管;避免利器損傷導管。加強透析脫水,避免術中或術後發生心力衰竭。
什麼是動靜脈內瘺,術前應注意什麼
通常動脈血液流經毛細血管,與組織交換物質後再彙集至靜脈返回心髒。通過手術將一根動脈和一根靜脈吻合在一起,形成人為的血流短路,即動脈血不再流向毛細血管,直接經靜脈返回心髒,即為動靜脈內瘺,簡稱內瘺。內瘺具有了動脈一樣的高血流量,又具有靜脈表淺易穿刺的特點。手術後在動脈血的衝擊下靜脈壁逐漸增厚,利於穿刺及保證透析需要的充足血流量。動一靜脈內瘺是最能長期穩定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隻有愛護好內瘺,使它暢通無阻,才能保證透析的順利進行。
一旦決定了將行內瘺手術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①不要在造瘺手臂測血壓或進行靜脈穿刺。②注意監測血壓,避免血壓過低。③如果患者容量負荷過多,應注意穿刺側手臂不要過度彎曲,避免因體位變換而導致穿刺針刺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
內瘺手術後應注意什麼
(1)內瘺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過程為1~2小時。手術當天,傷口會有輕度疼痛、腫脹或少量滲血,可抬高該側手臂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腫脹,或口服止痛片減輕疼痛,無需其他處理。如有較多出血,可去血透中心就診。
(2)造瘺側肢體避免繃帶或過緊衣物,避免受壓,不能測血壓、靜脈穿刺,不能持重物,以免造成血液淤滯發生栓塞。
(3)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幹燥,防止發生感染。術後第1天換藥,以觀察傷口情況。
(4)動靜脈吻合後可在局部觸及震顫,這很重要,您需要學會觸摸有無血管震顫或聽診有無血管雜音,並經常觸摸內瘺,如震顫消失,應及時來院就診。
(5)手術10天後可以開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血管充盈鍛煉。
怎樣保護動靜脈內瘺
(1)內瘺手術傷口在10~14天拆線,內瘺最好在手術6~8周以後再使用,至少需要4周,這個時期叫做內瘺成熟期。內瘺成熟是指在動脈血流的衝擊下,內瘺靜脈管壁擴張增厚。未成熟的靜脈,血管壁薄,術後早期穿刺容易引起損傷或皮下出血,影響以後的發育和成熟,並可能導致內瘺壽命縮短。
(2)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預防內瘺感染。沐浴或遊泳最好在下次透析前一日進行,或者在穿刺處貼防水膠布。如出現內瘺穿刺點或沿內瘺走向血管有紅、腫、熱、痛或有分泌物等,則可疑被感染,應及時就診。
(3)透析中以舒適的體位躺好,床頭搖起時應注意禁止在內瘺側肢體測量血壓、靜脈穿刺,要穿著寬鬆衣服,睡眠時勿將內瘺側手臂當枕頭,以免壓迫該側肢體引起內瘺堵塞。
(4)每次透析拔針後理想的止血方法是點狀壓迫,以食指加中指壓迫穿刺點20分鍾,所施加壓力以皮膚表麵不出血,手指下仍感覺到血管震顫為度,這樣,即達到止血的目的,又沒有完全阻斷血流。特別要注意,避免包紮過緊或壓迫時間過長引起血管通路閉塞。
(5)透析結束的當天不做血管充盈鍛煉,不要用該側上肢提重物,防止用力後穿刺點再度出血。一旦發生出血,不要緊張,繼續壓迫至血止。
(6)服用降壓藥需監測血壓,血壓不可過低。經常觀察內瘺的搏動和血管震顫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與血透中心醫生聯係。
(7)非透析日進行適當的血管充盈鍛煉,堅持適當按摩血管處,經常使用喜療妥軟膏外敷,配合熱敷效果更佳。能夠達到增加血管充盈度、改善皮膚及血管壁彈性、軟化疤痕及促進皮下滲血吸收的目的。
如何防止內瘺堵塞內瘺堵塞
後可出現局部疼痛,觸摸瘺管時無搏動,血管震顫消失,聽診血管雜音消失。此時,應立即與醫生聯係。短時間內有可能通過及時處理恢複內瘺通暢,如時間過長,隻有通過手術重新建立血管通路。所以,預防內瘺堵塞十分重要:
(1)透析後通常壓迫穿刺點15~20分鍾即可止血,壓力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久,特別要注意及時放鬆止血繃帶,避免血流不暢發生凝血。
(2)透析脫水不宜過多,血壓不宜過低,透析後內瘺側手臂不宜上舉,避免血管內充盈不佳、血液緩慢發生凝血。
(3)患者自身的高凝狀態也是內瘺堵塞的原因,此時,可根據醫囑適當使用抗凝藥物。
置入頸內靜脈導管後需要注意什麼
(1)頸部可以正常活動,不影響日常生活,但活動要適度,穿脫衣服時要小心,以免將導管脫出。
(2)注意保持置管處敷料清潔幹燥,如有潮濕或汙染應及時更換敷料,目的是防止感染,盡量延長導管使用時間。
(3)內瘺成熟後即可拔除導管。
什麼是充分透析,怎樣評估透析的充分性
充分透析是指通過透析清除了體內足夠的毒素和水分,患者感覺比較舒適,能達到長期良好生存。充分透析與長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長期生存密切相關。那麼,患者如何通過主觀感覺來判斷是否達到充分透析呢?很簡單,那就是:吃得好、睡得香、有力氣、無不適。
臨床上常常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評估透析充分性:
(1)患者一般狀況、營養狀態良好,幹體重增加,食欲好轉,體力恢複,透析期間無明顯不適,生活自理,可從事家務勞動或恢複工作能力。
(2)透析期間體重增加不超過幹體重的3%。
怎樣預防失衡綜合征
失衡綜合征通常發生在剛開始進人透析治療的患者,是因為尿毒症患者血液中高濃度的毒素經過透析被快速清除後,體內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平衡被打破,細胞將發生水腫,而腦細胞的水腫將引發一係列以神經係統症狀為主的綜合征,如頭痛、惡心、嘔吐、血壓高、抽搐、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