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部分腎衰竭與替代療法(1 / 3)

什麼是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是指各種病因引起的腎功能在短期內(數小時至數周)急性下降所致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其特點為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代謝產物在體內瀦留,及全身各係統並發症。

廣義的急性腎衰竭可分為三大類:

(1)腎前性:腎髒供血不足,腎實質有效灌注減少導致的急性腎衰竭。

(2)腎後性:尿路梗阻引起的急性腎衰竭。

(3)腎性:各種腎髒組織病變導致的急性腎衰竭,包括腎小管性(最常見)、腎間質性、腎小球性及腎血管性急性腎衰竭。

狹義的急性腎衰竭指急性腎小管壞死所致的急性腎衰竭,占急性腎衰竭的30%~50%。

急性腎衰竭有哪些表現

臨床分少尿型和非少尿型。少尿型分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複期,但不一定都出現。

少尿期

(1)尿量驟減或逐漸減少:每天尿量持續少於400毫升者稱為少尿,少於100毫升者稱為無尿。少尿持續時間不一,一般為1~3周,但少數病例可持續3個月以上。

(2)進行性氮質血症: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其升高速度與體內蛋白分解狀態有關。

(3)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高鉀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稀釋性低鈉血症常見,此外,還可出現低鈣、高磷、高鎂血症。

(4)係統症狀:①心血管係統:急性肺水腫和心力衰竭是少尿期常見死亡原因。若持續少尿,約1/3患者發生輕、中度高血壓,有時甚至出現高血壓腦病,伴有妊娠者尤應嚴密觀察。此外,心律失常與心包炎也可出現。②消化係統:是急性腎衰竭最早期表現。常見症狀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呃逆或腹瀉等。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晚期並發症。③神經係統:部分患者早期表現疲倦、精神較差,尤其是年老患者。若早期出現意識淡漠、嗜睡或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提示病情較重。④血液係統:早期貧血少見,嚴重創傷、大手術後失血、嚴重感染等情況,貧血可較嚴重。

多尿期大約持續2周時間,每天尿量可達3~5升。進行性尿量增多是腎功能開始恢複的標誌,但多尿期的開始階段症狀並不改善,甚至更嚴重,早期仍可發生高鉀血症,持續多尿可發生低鉀血症、脫水和高鈉血症。此外,此期仍易發生感染、心血管並發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等。

恢複期尿量逐漸恢複正常,腎功能多在3~6個月內恢複正常。若腎功能持久不恢複,可能提示腎髒永久性損害。

急性腎衰竭如何診斷

(1)存在引起急性腎衰竭的病因,如血容量減少、腎毒性藥物使用等。

(2)尿量顯著減少。

(3)尿液檢查可有蛋白尿、血尿及尿比重降低。

(4)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每天血清肌酐增加大於44.2微摩/升。

(5)影像學檢查提示雙腎增大或正常。

(6)腎活檢明確病因。

急性腎衰竭應該如何治療

急性腎衰竭總的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減輕症狀,改善腎功能,防止並發症。對腎前性急性腎衰竭主要是改善腎血流,防止發生急性腎小管壞死。對腎後性急性腎衰竭應積極消除病因,解除梗阻。對腎實質性急性腎衰竭治療原則如下。

少尿期

(1)臥床休息。

(2)飲食:保證能量和熱量供應。

(3)維持體液平衡:嚴格計算24小時出人水量,防止體液過多引起心衰或肺水腫。也須避免過分限製補液量,加重缺血性腎損害。

(4)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5)預防和治療感染。

(6)必要時透析。

多尿期重點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同時針對病因治療和防治並發症。

恢複期定期隨訪,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

急性腎衰竭如何預防

急性腎衰竭的預防特別強調要在高危人群中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目前認為高齡,患有心衰、肝髒病、腎動脈狹窄、糖尿病、感染等疾病,大手術或介人術後,原有腎功能不全者或平時需要服用多種藥物的患者都屬於高危人群。預防急性腎衰竭主要包括以下兩點:①積極控製原發病或致病因素。②避免或減少毒物或腎毒性藥物的應用。

急性腎衰竭能治好嗎

本病預後與原發病性質、腎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及時診斷和治療、有無並發症等因素有關。腎前性腎衰如適當治療多可恢複,非少尿型預後較少尿型好。隨著透析療法的不斷改進和早期預防性透析的廣泛開展,急性腎衰竭死亡率顯著降低,但仍需注意原發病和並發症。

什麼是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CRF)是指各種原因導致腎髒慢性進行性損害,使其不能維持基本功能,臨床以代謝產物和毒素瀦留,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以及某些內分泌功能異常等表現為特征的一組綜合征。一般地講,如果各種原發或繼發的慢性腎髒病得不到好的控製,都會影響到腎功能,逐漸發展到慢性腎衰竭。近年來美國腎髒病基金會K/DOQI專家組對慢性腎髒病(CKD)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議,將慢性腎髒病分為5期。

慢性腎衰竭的病因是什麼,有哪些危險因素

慢性腎衰竭的病因主要有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原發性與繼發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病變(如慢性腎盂腎炎、慢性尿酸性腎病、梗阻性腎病、藥物性腎病等)、腎血管病變、遺傳性腎病(如多囊腎、遺傳性腎炎)等。在發達國家,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已成為慢性腎衰的主要病因;在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這兩種疾病仍位居原發性腎小球腎炎之後,但也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從總體上講,慢性腎衰竭到尿毒症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但其發展速度受很多因素影響,並非不可控製。因此,臨床治療中(尤其是早中期階段)應抓住機會積極控製危險因素,爭取病情好轉。主要的危險因\^132,素包括高血壓、蛋白尿、高血糖控製不滿意、低蛋白血症、吸煙等。此外,少量研究提示,貧血、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營養不良、老年、尿毒症毒素(如甲基胍、甲狀旁腺激素、酚類)蓄積等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在慢性腎衰發展過程中,腎功能可能出現急性加重,甚至迅速進展至尿毒症並威脅患者生命。

急性惡化的危險因素主要有:①原發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缺血性腎病等)複發或加重。②血容量不足(低血壓、脫水、大出血或休克等)。③腎髒局部血供急劇減少(如雙側腎動脈狹窄患者用了ACEI類降壓藥物)。④嚴重高血壓未能控製。⑤腎毒性藥物。⑥泌尿道梗阻。⑦嚴重感染。⑧其他:高鈣血症、嚴重肝功能不全等。

慢性腎衰竭的發病機製是什麼

腎單位高濾過CRF時殘餘腎單位,腎小球出現高灌注和高濾過狀態,導致腎小球硬化。由於高濾過的存在促進了係膜細胞增殖和基質增加,導致微動脈瘤形成,內皮細胞損傷和血小板集聚增強,炎性細胞浸潤,使腎小球硬化不斷發展。

腎單位高代謝CRF時,殘餘腎單位在腎小管高代謝狀態時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由於高代謝所致腎小管氧消耗增加和氧自由基增多加上酸中毒所引起的補體旁路途徑的激活和膜攻擊複合物的形成,造成腎小管間質損傷。

腎組織上皮細胞表型轉化作用在某些生長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誘導下腎小管上皮細胞、腎小球上皮細胞、腎間質成纖維細胞均可轉變為肌成纖維細胞,在腎間質纖維化、局灶節段性和球性腎小球硬化中起重要作用。

細胞因子一生長因子作用某些生長因子,如TGF、白介素-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血管緊張素-Ⅱ、內皮素-1等均參與腎小球和腎間質的損傷過程,在促進細胞外基質增多中起重要作用。

慢性腎衰竭有哪些表現

腎髒不僅僅是一個排泄廢物的器官,它還能分泌一些物質,保持體內化學物質的平衡。當腎髒停止工作後,就可能出現貧血,骨骼、神經、皮膚也可能受到影響,因而會感到乏力、骨骼關節異常、瘙癢等。

在慢性腎衰竭的不同階段,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在腎功能輕、中度下降時,患者可以無任何症狀,或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輕度不適;少數患者可有食欲減退、代iA性酸中毒及輕度貧血。隨著腎功能惡化,上述症狀更趨明顯。達到腎衰竭時,可出現急性心衰、嚴重高鉀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樞神經係統障礙、內分泌係統功能紊亂等,甚至有生命危險。

慢性腎衰竭心血管係統有何表現

多因尿少,未控製飲水致使液體過多出現高血壓、心衰、肺水腫。毒素滯留、電解質紊亂、貧血、酸中毒導致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病變。

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大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個別為惡性高血壓,多由鈉水瀦留,腎素一血管緊張素增高或者某些舒血管因子不足導致。高血壓可引起動脈硬化,左心室肥厚和心衰。貧血和透析用的內瘺引起心高搏擊量狀態加重左心室負荷和左心室肥厚。

心力衰竭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見死因。隨腎功能不斷惡化,心衰發生率明顯增加。其原因多與鈉水瀦留有關。急性左心衰會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不能平臥,肺水腫。

尿毒症性心肌病主要與代謝廢物的瀦留和尿毒症貧血因素有關。部分患者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肌病。各種心律失常的出現與心肌損傷、缺氧、電解質紊亂及尿毒症毒素的蓄積有關。心包炎:分為尿毒症性及透析相關性心包炎。前者少見,後者可見於透析不充分。臨床表現與一般心包炎相同,唯有心包積液為血性。心包積液:低蛋白、心衰、毒素等引起。當懷疑心包填塞征時,應進行超聲心動圖,準確反映心包積液量及心髒舒縮功能。

血管鈣化和動脈粥樣硬化高磷血症,鈣分布異常、血管保護性蛋白缺乏而引起血管鈣化,在心血管病變中起重要作用。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腦、全身周圍動脈也會發生粥樣硬化和鈣化。

慢性腎衰竭呼吸係統表現和胃腸道症狀是什麼

呼吸係統體液過多或酸中毒時可出現:氣短、氣促、呼吸困難。嚴重酸中毒可出現:呼吸深長。體液過多、心功能不全引起肺水腫和胸腔積液,由於尿毒症毒素的作用誘發肺泡毛細血管滲透性加強,肺充血可引起“尿毒症肺水腫”,X線片上可見“蝴蝶翼征”,可利尿、透析。

胃腸道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腔有尿味,消化道出血,胃黏膜糜爛以及消化道潰瘍。胃腸道症狀常成為首發症狀和最常見症狀。

慢性腎衰竭神經肌肉、內分泌功能症狀是什麼

神經肌肉慢性腎衰竭早期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變、抑鬱。晚期出現意識障礙、躁動、譫妄、抽動、昏迷等尿毒症腦病的症狀。

內分泌功能腎本身內分泌功能紊亂如紅細胞生成素不足,貧血。下丘腦一垂體內分泌紊亂,外周內分泌腺功能紊亂如甲旁亢等。

慢性腎衰竭如何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

(1)CRF病史特點及檢查:有慢性腎髒病史。

(2)化驗:腎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尿常規、血常規異常。

(3)影像學檢查:腎髒縮小。

診斷思維:①確診腎衰竭的存在。②確診慢性腎衰竭(CRF)。③導致CRF的基礎疾病。④CRF的並發症和加重因素。

鑒別診斷

(1)腎前性氮質血症。

(2)急性腎衰:病史、影像學。

(3)慢性腎衰的急性加重或合並急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如何進行營養治療

營養療法是CRF治療的基礎’不僅能治療CRF營養不良,減少心血管並發症的發生,而且能有效延緩CRF進展,減少並發症,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患者重新回歸社會。CRF患者蛋白攝人量0.6~0.8克/(千克·天),滿足基本需要。磷攝人量

10.7毫摩/升(30毫克/分升)。

(3)Scr≥530.4微摩/升。

(4)高鉀血症,K≥106.5毫摩/升。

(5)代謝性酸中毒,C02-CP≤13毫摩/升,糾正無效。

慢性腎衰竭Scr≥707.2微摩/升(8毫克/分升);BUN為28.6毫摩/升(0毫克/分升);Ccr≤15毫升/分鍾。並伴有下列情況者:

(1)出現心力衰竭或尿毒症性心包炎。

(2)難以控製的高磷血症,臨床及X線檢查發現軟組織鈣化。

(3)嚴重的電解質紊亂或代謝性酸中毒,如K≥6.5毫摩/升,C02-CP≤15毫摩/升。

(4)明顯的水鈉瀦留,如高度水腫和較高的血壓。

(5)嚴重的尿毒症症狀,如惡心、嘔吐、乏力等。

急性藥物或毒物中毒毒物能夠通過透析膜而被析出且毒物劑量不大與毒物作用速度不太快的可進行透析,應爭取在服毒後8~16小時以內進行,以下情況應行緊急透析:

(1)經常規方法處理後,病情仍惡化,如出現昏迷,反射遲鈍或消失,呼吸暫停,難治性低血壓等。

(2)已知進人體內的毒物或測知血液中毒物濃度已達致死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