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病人常並存高血壓及冠心病,血液透析易誘發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腦血管意外。
(2)糖尿病病人常有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動靜脈瘺難使用長久,較易失敗。
(3)糖尿病病人常合並視網膜小血管病變,血液透析過程中易發生眼底出血而喪失視力。
214糖尿病腎病終末腎衰患者常首選腹膜透析治療
由於糖尿病腎病做血液透析有上述缺點,故目前不少作者主張對糖尿病終末腎衰患者應首選持續性非臥床腹膜透析(CAPD)治療,對老年患者尤應如此。CAPD沒有血液透析時的血液動力學變化,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CAPD毋需血管造瘺,可不必擔心瘺管失敗;CAPD不使用肝素,能避免肝素引起的出血,包括眼底出血;另外,CAPD還能通過腹腔注入胰島素,免除了皮下注射痛苦。盡管CAPD有如此多優點,但實際操作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腹膜透析液中葡萄糖(尤其超濾脫水時使用高漲葡萄糖)要被吸收,此時隨時調整胰島素量就尤其重要。若調整不當,發生低血糖或高滲昏迷都有可能,而且,CAPD較易發生腹腔感染、並隨腹透液丟失蛋白質,這些問題出現在糖尿病腎病病人身上,後果會更嚴重。
215糖尿病腎病終末腎衰患者能進行腎移植
雖然糖尿病腎病患者做腎移植有些情況不利,比如移植後心血管並發症發病率高,移植後用類固醇激素能使糖尿病惡化,以及移植腎仍可能再發糖尿病腎病等,但是,對糖尿病腎病終末腎衰患者來講,腎移植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文獻報道,現代腎移植的5年存活率可達79%(屍體供腎)及91%(活體供腎),遠遠高於透析治療。有條件時,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終未腎衰病人還可以做胰-腎雙器官聯合移植,對控製糖尿病效果極佳,顯著提高了病人生活質量。
216激素類藥物有強大的抑製免疫和抗炎作用
藥理劑量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具有強大的抑製免疫及抗炎症反應作用,因此它能用於治療多種免疫介導性炎症疾病,如腎小球腎炎,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及係統性紅斑狼瘡等。
217臨床常用的幾種糖皮質激素
現代常用的口服激素類藥物有強的鬆(又稱潑尼鬆或去氫可的鬆),強的鬆龍(又稱氫化潑尼鬆或去氫氫化可的鬆),曲安西龍(又稱阿塞鬆)及地塞米鬆(又稱氟美鬆)等。而靜脈用激素類藥有甲基強的鬆龍及地塞米鬆等。
現將以上藥物的治療作用及不良反應作一比較:
強的鬆治療療效肯定,又價格較低,故臨床常用做首選藥物。但強的鬆要在肝內轉化成強的鬆龍才能起效,因此肝功能不好的病人,宜直接選服強的鬆龍。對於水鈉瀦留嚴重的患者,則用曲安西龍。
218對不同腎炎激素療效不同
由於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是免疫介導性炎症疾病,因此可以用激素治療,但是激素並不是對所有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均有良好療效。一般而言,它主要用於治療腎病綜合征及急進性腎炎,對隱匿性腎炎及慢性腎炎療效並不好,而急性腎炎不需其治療。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中,其療效也與腎炎病理類型相關:激素對微小病變型腎病、輕度係膜增生性腎炎及Ⅰ期膜性腎病療效較好;而對Ⅱ期以後的膜型腎病、重度係膜增生性腎炎、膜增生性腎炎及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療效並不佳。在服用激素治療時,還一定要遵循其用藥原則,否則也得不到良好療效。
219長期大量使用激素要注意不良反應
長期大量使用激素可出現多種不良反應,醫生及病人必須對此有所認識。這些不良反應包括:
(1)感染:激素具有強大的抑製免疫及抗炎症作用,因此能治療免疫介導性炎症疾病。但長期服用也能使得病人對各種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從而發生感染,包括各種細菌、結核菌、黴菌及病毒感染。病人感染時,炎症反應常不典型,易於漏診;而且感染不易控製,很易擴散。
(2)高血壓和水腫:這與激素引起水、鈉瀦留相關。
(3)潰瘍病:激素能促進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從而誘發潰瘍病,並可引起潰瘍出血或穿孔。
(4)類固醇性糖尿:因為激素能拮抗胰島素利用血糖,促進糖原異生,故能使血糖升高,出現糖尿。
(5)高脂血症:長期大量服用激素可引起高脂血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
(6)創傷愈合延遲:這與激素抑製蛋白質合成,促進蛋白質分解,抑製成纖維細胞(該細胞能分泌膠原,促進瘢痕形成)的作用相關。
(7)骨質疏鬆:激素可增加鈣、磷排泄,引起骨質稀疏,少數患者可發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8)電解質紊亂:激素能增加尿鉀排泄,引起低鉀血症。
(9)精神反應:可出現欣快,失眠,以及精神異常。
(10)身體外形變化:如多毛,皮膚裂紋,滿月臉,軀幹肥胖,四肢肌肉萎縮等。
由此可見,激素決不能由病人自行隨意使用。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認真選好適應證,嚴格遵照用藥原則服用。激素的一些不良反應在合理用藥時是可能避免的。
220服用激素期間的注意事項
前麵已敘,服激素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如果您已出院,則一定要定期去門診檢查病情,調整藥量,並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切忌自己隨意加減激素藥量。在服藥期間一定要盡量避免感冒等感染,一旦出現感染應及時就診治療。服大量激素時飲食要淡,以減少食鹽入量,避免水腫及高血壓。另外,不要過度顧慮自己體形的變化,更不能因體形變化而自己偷減藥量,要知道這種體形變化是可恢複的,當激素減至維持量後體形就將逐漸複原。
在服激素期間,病人自己最好能做一個詳細的服藥及病情記錄,以配合醫生觀察激素療效和不良反應。而且假若今後您要轉院治療的話,這一記錄也能幫助它院醫生更好地了解您的病情。記錄應包括:開始服激素時間,所服藥物名稱,服用劑量;每次減藥時間,所減藥物劑量;改成維持量時間,及服用維持量多久。並應記錄服藥過程中的自我感覺,及病情變化(體重,水腫,血壓,尿化驗及腎功能等,這些情況多能從醫生處問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