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糖尿病腎病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糖尿病若長期未能很好控製,則可引起腎髒並發症。它可導致腎小球內細胞外基質成分蓄積,促進腎小球硬化,而致成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症。另外,糖尿病病人抵抗力弱,容易發生腎盂腎炎,嚴重腎盂腎炎還可誘發腎乳頭壞死。以前曾經廣義地將這些與糖尿病相關的腎髒病都統稱做糖尿病腎病,但其中腎盂腎炎及腎乳頭壞死並非直接由糖尿病引起,隻有腎小球硬化症與糖尿病直接相關。故現在多隻將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症稱為糖尿病腎病。下文我們都將按這後一概念(狹義概念)進行討論。

202糖尿病腎損害的分期

糖尿病腎損害可分為5期,從第3期起即已進入了早期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損害的進展實際上是一個漫長過程,對Ⅰ型糖尿病而言,4~5年進展一期,Ⅱ型糖尿病進展略快。在沒有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前,如果及時對糖尿病進行正確治療,此早期腎損害仍可恢複。而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後,腎髒組織已發生結構改變,此時腎損害已不可能再逆轉。如果此時方才開始認真治療,雖還可延緩以後腎損害的進展速度,但已不可能阻斷此進展,更無可能使已發生病理改變的腎髒恢複正常。所以醫生非常強調,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在疾病早期即堅持正規治療。

而糖尿病病人卻往往不重視早期治療,喪失了寶貴治療時機,直至發展到臨床糖尿病腎病期出現水腫後才到處求醫,這就十分晚了。此時不但不能使尿蛋白消失,甚至已不能阻止腎功能衰竭的必然發生。要知道,在出現大量蛋白尿前病人腎功能損害進展很慢,而出現大量蛋白尿後,腎功能即迅速壞轉,一般在此後5年內發展至終末腎衰。

203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表現

從臨床糖尿病腎病期開始,病人即可出現下列表現:

(1)蛋白尿:出現蛋白尿是進入臨床糖尿病腎病期的標誌。在糖尿病腎損害的第2、3期,雖可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要用放射免疫方法測定),但尿常規化驗尿蛋白仍呈陰性。直至進入臨床糖尿病腎病期,尿常規化驗尿蛋白才呈陽性。以後尿蛋白量逐漸增加,並最終進展至大量蛋白尿。

(2)水腫:隨著蛋白尿出現,水腫即發生。當大量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後,由於血漿膠體滲透壓減低,病人水腫常十分嚴重,甚至出現腹、胸腔積液,而成為腎病綜合征。

(3)高血壓:是出現較早的臨床表現,在腎損害的第2、3期即可能出現。早期為間歇性高血壓,而後進展成持續性。高血壓將增加尿蛋白排泄,加速腎功能損害進展,是促進糖尿病腎病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4)腎功能衰竭:在進入臨床糖尿病腎病期以前,腎功能損害進展很慢。而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尤其大量蛋白尿後,腎功能損害即迅速進展,肌酐清除率約每月下降1毫升/分,逐漸出現腎功能不全,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數年內進展至終末期腎衰。糖尿病腎病與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不同,當病變進展到終末期腎衰時,病人仍常常有大量蛋白尿及腎病綜合征,這使治療更加困難。

204早期正規治療糖尿病是防止糖尿病腎病發生的關鍵

前麵已敘,早期正規治療糖尿病很重要,這是防止糖尿病腎病發生的關鍵。糖尿病的正規治療包括飲食治療及藥物治療(下文將詳細敘述)。一旦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後,除繼續治療糖尿病外,還應該及時給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治療,這是延緩腎損害進展的關鍵(下文亦將詳細介紹)。糖尿病還常並發高血壓及高血脂,它們也都能促進腎損害進展,所以也應一並治療。但是,本病並非免疫介導性炎症疾病,故不宜用激素及細胞毒藥物。

205糖尿病病人生死攸關的飲食治療

糖尿病飲食治療很重要,不控製飲食,則藥物治療亦難獲良好療效。飲食治療要安排好每日飲食的總熱量、糖入量、蛋白質入量及脂肪入量。

(1)首先,應根據病人身高按下列公式粗略計算標準體重。此公式為:標準體重公斤(千克)=身高(厘米)-105。

(2)然後,再根據病人體重決定每日飲食總熱量。病人體重符合標準體重者,總熱量應為每日每公斤(千克)體重104.7千焦(25大卡);病人體重不足標準體重者,總熱量應為每日每公斤(千克)體重125.5千焦(30大卡);病人體重超過標準體重者,總熱量應為每日每公斤(千克)體重75.3~83.6千焦(18~20大卡)。

(3)最後,再決定飲食中糖、蛋白質及脂肪的分配。一般而言,糖占總熱量的50%~60%(每克糖能產熱16.7焦),蛋白質占15%~20%(每克蛋白質能產熱16.7焦),脂肪占30%以下(每克脂肪能產熱37.7焦)。

若病人身高175厘米,體重70公斤(千克),則飲食的每日總熱量應為70×104.7=7329千焦(1750大卡)。其中,應給予糖(7329÷55%)÷16.7=241克,蛋白質(7329×20%)÷16.7=88克,脂肪(7329×25%)÷37.7=49克。具體食譜可查《食物成分表》(此書可在書店內購得)後進行安排。

孕婦、乳母或合並消耗性疾病者,總熱量及蛋白質入量均可適當增加。必要時應征求醫生意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整。

206糖尿病腎病病人要正確掌握飲食中蛋

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飲食要照顧到糖尿病和腎病兩方麵的治療需要來安排。在總熱量、糖入量及脂肪入量上,糖尿病腎病並無特殊要求,可按上述一般糖尿病飲食治療原則處理。但在蛋白質入量上,則必須考慮糖尿病腎病狀況進行調整。出現大量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征)而腎功能尚正常時,從前曾主張高蛋白飲食(每日1.2~1.5克/公斤)體重)。近年發現,此高蛋白飲食可促進腎小球硬化,故已不再采用。現在常以正常人蛋白質入量(每日1.0克/公斤(千克)體重)加上尿蛋白丟失量來作為病人蛋白質入量,但在這總入量下必須多進優質蛋白(即動物蛋白,含必需氨基酸較多)。至於已發生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則應減少蛋白質入量,可根據腎功能情況給予病人蛋白質每日0.8~0.6克/公斤(千克)體重,當然也應以優質蛋白為主,並應同時服用富含必需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藥劑(後者如藥物KetoSterIl,國內曾用名為“腎靈”,現名“開同”),以防營養不良發生。另外,當病人出現水腫或(和)高血壓時,要限製食鹽入量,應每日3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