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慈禧太後:垂簾聽政,顛覆社稷(1 / 3)

這是個差一點兒當成皇帝的女人,不過很久以來她一直行使著皇帝的權力,而兩個少年天子在她的陰影下過著噩夢般的生活。她臨朝主政曆時48年之久,一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王朝,在她的手裏走向最後的沒落,她對中國的近代史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她就是慈禧太後。

慈禧太後,姓葉赫那拉,出生於北京,滿洲鑲藍旗人,後抬旗入鑲黃旗,其先祖屬葉赫部。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母富察氏。清文宗鹹豐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後身分或垂簾聽政或臨朝稱製。是1861年至1908年間的實際統治者。為期僅次於康熙帝和乾隆帝。生前有“慈禧太後”“聖母皇太後”“那拉太後”“西太後”等稱號;自光緒年後,宮中及朝廷以“老佛爺”尊稱之;死後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

清文宗鹹豐二年(1852年),慈禧太後被選為秀女。依照清朝慣例,秀女一經選中,既由皇帝確定名位,並賜封號;清文宗鹹豐二年(1852年)二月,慈禧太後憑借嬌好的相貌,被封為蘭貴人,於同年五月進宮。這是慈禧太後一生的轉折點,從此以後,這位普通的官宦小姐,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和生活道路,步入了最高統治者的生活圈子。

慈禧太後素好打扮,入宮後越發打扮得花枝招展。隻因鹹豐帝政事較繁,慈禧太後尚無機會獲得天寵。直到清文宗鹹豐四年的一天,鹹豐退朝入宮,正值皇後奉太後之召,赴慈寧宮。宮娥們前呼後擁,伺候皇後,一見到鹹豐駕到,紛紛上前請安。慈禧太後也在其中,鹹豐瞧見她身材苗條,口齒伶俐,滿頭青絲格外潤澤,一雙眉眼嫵媚動人,當下令宮女們自回宮,獨留蘭貴人。自此慈禧太後對鹹豐便有意逢迎,頗懂取悅皇上的技巧,逐漸得到了鹹豐的寵信。對下,她討好鹹豐身邊得寵的太監;對上,她巴結皇太後,討得皇太後的歡心。鹹豐四年她由貴人而晉升為懿嬪。

兩年後,1856年四月二十七日慈禧生下皇子載淳。這個孩子是鹹豐帝的長子,也是他唯一的兒子。鹹豐帝興奮不已,揮筆寫下了“庶慰在天六年望,更欽率土萬斯人”的詩句。鹹豐帝高興之餘,更是重獎有功人員。首先,將西直門內新街口二條胡同路北的官房一所賞給慈禧的母親;其次,慈禧的地位也由此發生了急劇變化。因為已到26歲的鹹豐帝,宮內後妃等人產的都是女孩。唯獨那拉氏產出一子,自然要受到寵遇了。慈禧被晉升為懿貴妃。貴妃是皇宮裏僅次於皇後的第二號人物,但由於備受寵幸,且誕育了皇子,她的實際地位已在皇後之上。鹹豐帝寄情聲色,切盼得子;慈禧聲色兼備,又誕有一子,她所獲得的寵愛就更多了,本來權欲極大的慈禧太後,開始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參與朝政,為日後篡權打下了基礎。

就在宮中慶祝皇子誕生的時候,英法聯軍又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火一直漫延到北京。鹹豐皇帝率同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穆蔭與皇後嬪妃等倉皇逃奔熱河,駐蹕木蘭行宮,把北京的一副爛攤子留給他的六弟恭親王奕去全權處理,自己以“且樂道人”為號,整天沉緬於聲色犬馬之中。

鹹豐帝剛到木蘭行宮位定,英法聯軍就攻占了北京城。為了報複,更為了示威,不但把圓明園中曆代珍寶異物盡行劫掠,還一把燒掉了這座占地五千餘畝,有“萬園之園”之稱的皇家園林,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包括馬克思、法國大文豪雨果等人在內的中外人士紛紛撰文,痛斥這一種野獸行為。鹹豐皇帝眼看國家形勢更加艱難,照例抱著破罐破摔的想法,變本加利地糟蹋自己,連紛至遝來的奏章也懶得批閱,懿貴妃蘭兒便主動地代策代行。

整天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很快就掏空了鹹豐帝原本十分淡薄的身體,1861年7月,鹹豐帝駕崩。這時懿貴妃蘭兒是27歲,皇子載淳年僅6歲。他臨終前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命禦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讚襄政務大臣。授予皇後鈕祜祿氏“禦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鹹豐皇帝“派載垣等八大臣讚襄一切政務”的上諭印章(由慈禧掌管)。顧命大臣擬旨後要請兩位太後蓋上“禦賞”和“同道堂”印章。

鹹豐皇帝的原意是讓八大臣和兩宮太後權力互相製約,既不讓輔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後宮專政。但鹹豐皇帝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一場宮廷政變由此拉開了大幕。

鹹豐帝死後,皇太子載淳登基,年號“祺祥”,是為清穆宗,尊生母為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尊嫡母皇後鈕祜祿氏為母後皇太後。在給鈕祜祿氏所上的徽號中的頭兩個字是“慈安”,亦稱母後皇太後為慈安皇太後;因鈕祜祿氏居住的鍾粹宮在紫禁城的東路,又稱慈安為東太後。而在給葉赫那拉氏所上的徽號中的頭兩個字是“慈禧”,亦稱聖母皇太後為慈禧皇太後;因慈禧居住的儲秀宮在紫禁城的西路,故又稱慈禧為西太後。

自從鹹豐到了熱河之後,肅順頗受鹹豐倚重,尚書頭銜之外,更加了大學士及讚襄政務大臣的名義,嚴然就是宰輔的地位。這一次領頭抗辯,還不等兩宮太後裁示,便把董元醇的奏章交給軍機處駁回。自鹹豐去世後,“顧命八大臣”有些不把兩宮太後放在眼裏,開始把持朝政,老好人慈安倒還罷了,心高氣傲的慈禧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危機。

慈禧太後首先拉攏了皇太後慈安,接下來就是要聯係留在北京與外國交涉的恭親王奕,他是鹹豐的親弟弟,很有才能,別號叫“鬼子六”。因為八大臣為首的“朝臣勢力”主要集中在熱河,所以除掉他們最好的地點就是京城,但如何突破被監視的重圍和奕聯係呢?慈禧頗費了點心思,她把心腹太監安德海公開責打一頓,然後下令送他到北京交內廷處理,兩宮太後的懿旨就這樣被安德海帶到了北京。恭親王奕馬上來熱河為皇兄奔喪,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中,定下誅除肅順等人的大計,慈禧然後又馬上與手握兵權的情人榮祿取得聯係,布置既定,隨後奕趕回北京做準備。

1861年九月二十三日,由肅順護送著鹹豐的靈樞先行,第二天,兩宮大後偕小皇帝由載垣、端華等扈從,打從捷徑日夜兼程,比肅順先一步趕回京城。擁有“禦賞”和“同道堂”印璽的兩宮太後脫離了八大臣的視線,慈禧因此也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去安排政變事宜。慈禧一到京城,立刻接見恭親王奕,第二天,慈禧發動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顧命八大臣一一逮捕治罪,八大臣的實力被徹底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