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嶺南醫藥出版業與民國廣東中醫期刊1(3)(1 / 2)

清代嶺南醫藥出版業與民國廣東中醫期刊1(3)

四、清代廣東泰西醫書刊本情況

近代西洋醫學自廣東傳入,翻譯刻印醫書出版醫學刊物是為途徑之一。調查清代廣東泰西醫書槧本情況,現存者至少有以下18種。

《內科闡微》,美國嘉約翰撰,莆田林湘東譯,光緒十五年(1889年)羊城博濟醫局木刻本,1冊,中山圖書館藏書。是書首醫理撮要一篇,教人詢問病史,書寫病曆,次症狀診斷三十九則。定名曰內科闡微,是以西醫不僅精於外科,而以內科尤精也。

《體用十章》,英國哈士烈撰,美國嘉約翰、沈陽孔慶高同譯,清光緒十年(1884年)羊城博濟醫局木刻本,2冊,中山圖書館藏書。嘉約翰等先譯《體質窮源》一書,因其隻言人體(解剖學),未及體之功用,因此茲編兼言體用,編撰方式頗有特色,分為十章,故名《體用十章》。首論全體功用,其次論血脈運行,再次論血液,四論呼吸,五論血脈消長之源,六論消化之功用,七論運動,八論知覺與智府,九論眼官司視,十論腦部,合為4卷。

《西醫內科全書》16卷,沈陽孔慶高譯,美國嘉約翰校,光緒八年(1882年)羊城博濟醫局木刻本,6冊,中山圖書館藏書。是書為水平較高的西醫譯本,共分16卷。胃腸二十六症3卷,肝膽十四症1卷,心肝十四症1卷,腎髒十二症1卷,肺部二十八症3卷,腦部四十八症3卷,熱症總論2卷,雜症時疫2卷。每卷皆論病原、病狀、察髒腑之壞(病理解剖)、辨證(鑒別診斷)、起止病期、判症安危、治法等。文淺理明,有條不紊,可謂當時西醫者之佳作。

《內科學四卷》,沈陽孔慶高譯,美國嘉約翰校,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美華浸信會印書局鉛印本,2冊,中山圖書館藏書。是書原乃美國人嘉約翰在博濟醫局時傳授生徒的教本,後由南海潘江、龍門黃雪貞增纂。沈陽孔慶高,占籍廣東,故又有“大廣孔慶高”之稱,於廣州同文學館譯述西洋醫學書籍。

《護病新編》,美國女醫士東以輪初譯,美國女醫士白路德繼譯,南海潘江劍生筆述,宣統元年(1911年)6月粵城美華印書局刊印,1冊,中山圖書館藏書,為當時西醫護理學著作。

《醫理略述兩卷》,美國嘉約翰口述,東莞尹瑞模筆譯,光緒十八年(1892年)羊城博濟醫局木刻本,2冊,中山圖書館藏書。尹瑞模(文楷)畢業於晚清北洋醫學堂,取得香港行醫執照,任廣州博濟醫院醫生,翻譯近代多本西醫著述。其醫理略述小引有五,一曰康健,即人體正常生理;二曰藥力,對於非正常的幹預與管治;三曰病理,即病勢疾苦;四曰複元,有效之治法必蓄複元之能;五曰醫理,即據理醫治之本。尹瑞模曰:是書由西文譯轉漢文,未請人潤色,故行文之欠典雅。

《西醫眼科撮要一卷》,不著撰人、譯人,傳教醫士伯駕1835年來粵於省城西關開設眼科醫局,為廣州博濟醫院前身。《西醫眼科撮要一卷》現存光緒六年(1880年)羊城博濟醫局木刻本,1冊。是書卷首題西醫眼科,版心題西醫眼科撮要,疑亦是嘉約翰口述之書,考西醫眼科之說轉為漢文者,以此本為最先。中山圖書館藏書。

《西醫兒科撮要二卷》,不著撰人,東莞文楷尹譯,光緒十八年(1892年)廣州博濟醫局木刻本,2冊,中山圖書館藏書。是書分為14部分,按係統分述小兒生理、病理、臨床症狀、治療。包括卷一總引,論出牙,論口部喉嚨各症,論腸胃各症,論肝病,論腹統膜症,論傳染新症,論性不治染之身病。卷二論性質類病,論脾與血之病,論腦筋部之病,論呼吸經之病,論心經之症,育經司溺經之病,論皮膚症。雖為西醫著本,但經華人翻譯潤色後,醫理文理兼通。

《婦科精蘊圖說》,美國妥瑪撰,沈陽孔慶高譯,美國嘉約翰校正,光緒十五年(1889年)羊城博濟醫局木刻本,4冊。是書刊行目的,謂中土既乏女醫,諸多不便,婦人隱微之處,難以明言,今分述婦科各症。全書37章,附152幅圖,第一章總論婦女致病之原,第二至十一章,論子宮陰道會陰膀胱直腸小腸萎脫等各症治法包括手術割補方法,第十二、十三章論婦女月經病,第十四至三十一章論婦科各種炎症,第三十二至三十七章論婦科腫瘤及治療方法。中山圖書館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