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政府績效審計(2 / 2)

4.調查問卷

當涉及的人員或單位很多、以致無法進行必要詢問時,可以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關鍵的環節是設計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表格,要求所有內容采用問答方式,這些問題應該非常明確,切忌模棱兩可或帶有某種誘導性。對於受益麵比較廣的資金支出,特別是具體到某一類公眾個體的資金,比較適合這種方法,比如扶貧資金、三峽移民資金等。

5.審閱法

審查閱讀與被審計單位或項目有關的文件資料包括以前年度的審計報告,從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二)信息分析評價技術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就是將實際情況與一定的參照物或基準進行對比,基準可以是計劃、預算、標準、設計、曆史、同行業等。

2.因素分析法

對事實進行分析找出成因。比如某單位的辦公費用明顯超支,那麼,是因為人員增加還是工作量增加?是因為浪費還是預算不合理?

3.統計抽樣

統計抽樣方法適用於總體比較龐大的審計事項,同樣也需要計算機應用軟件的輔助。統計抽樣的方法有如係統抽樣、分層抽樣、貨幣單位抽樣、隨機抽樣等。隨機抽樣有時會被誤以為隨意抽樣,其實後者並不是統計抽樣方法。在傳統財務審計實務中比較經常使用的就是隨意抽樣,要麼是主觀選取數額較大的,要麼是任意選取。而隨機抽樣是有嚴格規律的,可以使用隨機數表,但最好是借助於計算機產生隨機數。

4.量本利分析法

這是一項決策技術,原理是根據產量、成本與利潤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分析比較以選擇最佳投資方案。這種方法適合於以贏利為目的企業,對其實際投資決策進行分析評價。

5.淨現值法

這也是一項決策技術,與前者不同的是它融入了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其基本原理是將不同時期的收益與支出全部轉換為同一個時點上的貨幣價值,兩者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六、審計報告

績效審計報告是審計機關集中體現審計結果、反映審計目標實現程度的一種書麵文件。報告的寫作應當行文簡練,突出重點,體現實質。與財務審計報告不同的是,績效審計報告是對外報告,報告接收入是有關政府部門,報告人是審計機關而不是審計組。績效審計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

1.相關的背景資料

說明該審計事項為什麼值得審計注意,介紹審計實施的基本情況和被審計項目或單位的基本情況,並說明在評價績效時有哪些特別的考慮,比如被審計單位受到了什麼影響和限製等。

2.績效標準和結論

評價績效的標準和結論以及支持結論的依據,必須一一列出,不管是好的方麵還是差的方麵。對於經營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還要指出根本原因。

3.審計建議

審計建議針對的是重要領域,要客觀、合理、具有可行性。

美國和加拿大的績效審計報告中有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在其報告的最後通常增加一項內容,即被審計單位對報告的反饋意見,其中包括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對審計結果、審計結論和審計建議的意見,計劃采取的改進措施,以及審計機關對於被審計單位反饋意見的看法和對報告的修改說明。這樣的報告更具說服力,所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全麵、完整,對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