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了解的方法。一是通過查閱被審計單位及其下屬機構的各種文件,搜集被審計單位實施管理中以文件形式體現的部分;二是與被審計單位領導、各層麵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職工群眾進行座談,全麵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情況;三是現場察看並查閱被審計單位如企業的財務管理、生產管理、產品質量管理、原材料和產品進出倉管理、銷售發票管理、業務合同管理,以及各種經營經濟事項的審核、批準、指令等資料,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如在處理經濟業務時相互關係、相互製約的關係,並深入了解其各項經濟業務的處理程序等;
③繪製流程圖。將了解到的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情況,繪製成被審計單位的“組織機構圖”、“計劃流程圖”、“業務處理流程圖”等,從而進一步檢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各項管理處理程序及其存在的漏洞或弊端;
④編製並向被審計單位員工發放“管理問題調查表”。一是調查被審計單位在組織機構管理、計劃管理、決策管理、內部控製製度管理等方麵是否存在問題;二是對被審計單位各項管理以打分製或好、中、差三個等級進行評分、評價,以進一步搜集、了解被審計單位在管理方麵存在的問題及其效果情況。
(2)審查被審計單位各項管理內容的執行及效果,分析其組織管理是否具有科學性、可行性、效益性,以及內部控製製度管理是否具有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協調性、有效性、經濟性。
(3)審計評價。包括:
①評價的標準。一是被審計單位組織機構管理、計劃管理、決策管理的科學性、可行性、效益性;二是被審計單位內部控製製度的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協調性、有效性、經濟性。
②評價的原則。如:
客觀性原則:依據被審計單位管理方麵的可靠數據和客觀事實,采取寫實、量化的方法,實事求是地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情況。
全麵性原則:一是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情況要全麵,既有組織機構管理、計劃管理、決策管理,又要有內部控製製度管理;既有本部的管理,又要有下屬機構及其各環節的管理。二是既充分肯定好的,又要如實指出差的。
針對性原則:根據被審計單位管理方麵存在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評價,以引起被審計單位的重視,促進被審計單位整改。
準確性原則:評價要以實定論,做到觀點鮮明、用詞準確。
謹慎性原則:一是采取寫實的方法,不隨意扣帽子或隨意定性;二是審計未涉及或證據不足的事項不評價;三是超出管理審計範圍的事項不評價。
③評價的方法。一是寫實的方法;二是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全局性與局部性相結合、全麵性與針對性相結合;前後對比與內外對比相結合的方法;三是抓重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