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審計的定義及其特征
管理審計是以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活動為審計檢查的內容,對其組織機構、計劃、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內控製度的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協調性、有效性、經濟性等進行審核檢查,從而評價其管理素質的審計行為。
管理審計體現了如下特征:第一,它是一種審計行為;第二,審計的對象或客體是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活動;第三,審計的內容是被審計單位的組織機構管理、計劃管理、決策管理、內控製度管理;第四,審計的目標是科學性、可行性、效益性,以及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協調性、有效性、經濟性等;第五,審計的目的是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管理素質。
二、管理審計的內容
從內部審計的角度上說,管理審計大體上應抓住如下內容:
(1)對組織機構的審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審查其采用的組織形式(如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集團公司等)是否合適、是否科學;審查組織機構設置的科學性。審查組織機構的設置是否具有可行性;審查組織機構的設置是否具有經濟性。
(2)對計劃的審查。審查計劃是否具有科學性、可行性、經濟性。
(3)對決策的審查。審查決策是否具有科學性、可行性、經濟性。
(4)對內控製度的審查。企業內部控製製度是企業管理的手段和主要內容,因此也是管理審計的主要內容。對企業內部控製製度的審查,主要審查以下幾個方麵:
①審查內部控製製度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首先,企業製定內部控製製度必須符合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要求。其次,企業製定內部控製製度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②審查內部控製製度是否具有完整性、全麵性。一是企業的內部控製製度要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等所有企業行為進行全方位的完整控製;二是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等所有企業行為進行自始至終的控製;
③審查內部控製製度是否具有協調性、有效性。企業內部的各職能部門都會根據各自的職責製定相應的控製製度,這樣,就有可能出現企業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內部控製製度的不協調,甚至會出現“打架”的現象,故管理審計不能忽視審查內部控製製度的協調性;
④審查內部控製製度的經濟性。其一,審查其有效性與經濟性是否統一,內部控製製度執行以後,是否規範了管理,使各個環節得到有效控製,從而降低成本、減少損失浪費而獲得經濟效益;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因而提高了經濟效益。其二,將各內部控製製度的製定、建立、執行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務等代價與其能夠實現的經濟效益進行對比,匡算出其是否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三、管理審計的程序和方法
(1)全麵檢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情況。
①了解的內容。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性質、管理體製、經營品種、經營規模、人員結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