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侯少奎:答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問(2)(2 / 3)

侯少奎:他們是鼓勵,也是我自己幾十年努力的結果,我自己孜孜不倦向老師求教,而且非常刻苦練功,一步一個腳印走我的藝術。我覺得藝術也好,做人也好,不能夠走捷徑,應該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老老實實,不會就是不會,不要裝會,要虛心求教。求教完以後,你自己反複琢磨,台上再去實踐,這樣你才能夠在台上發揮你自己的才能,如果你很狂傲、很驕傲,那肯定學不進東西。我這一輩子的座右銘是不能驕傲,要虛心學習,共同為藝術奮鬥。我是這麼一個指導思想,到今天我還是這樣。

主持人:你在學昆曲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像你剛才說的這樣,不懂就是不懂,還虛心求教。

侯少奎:對,虛心求教。我的老師很多,包括我的京劇老師、昆曲老師都很多。京劇老師是因為我在京劇院工作了十年,北京京劇院,原來叫北京京劇團,“文革”中叫樣板團,江青把北昆解散以後我就調到這個團待了十年。

我的京劇老師是王瑞芝老師,他是拉胡琴的,是孟曉冬老師的琴師,也是譚富英老師的琴師,他在吐字發音方麵非常好。我今天昆曲唱得比較不錯,跟這位老師的教導也是分不開的。這位老師人也特別好,他不光教我戲,還教我做人。一個字一個字教,所以說這個老師對我特別有恩,我覺得這也是我的恩師。還有劉盛通老師、王世續老師、張世麟老師、高盛麟老師,這些人我都受益過,都給我做過指點。藝術上的指點,做人的指點,各個方麵對我啟發都很大,所以這些恩師們現在我非常緬懷他們,加上我父親,一個老老實實做人的父親。

主持人:像你虛心求教這方麵,在你學昆曲的過程當中能不能舉一個例子?

侯少奎:我那時《單刀會》演得很不錯了,也有一些很好的評價,但是我還是覺得不滿足,我就自己自費坐火車到天津求教趙鬆樵老師。趙鬆樵老師非常喜歡我,他說他看了我1984年《單刀會》的錄像,喜歡極了,後來趙鬆樵老師說:“我管你的吃住,把我所有的關公戲教給你。”我說:“趙老師,我很想跟您學。”利用了兩三天的時間趙鬆樵老師給我加工了《單刀會》,為我加工了好些地方,比如關公的一些腳步、一些神態等。比如我開始唱完了“大江東去”這段以後,到了東吳,周倉通報關公說“到了”,關公說:“我知道。”周倉的意思是告訴關公到了東吳,讓關公小心點兒。趙鬆樵老師說:“這裏要表現關公感覺到是一場鬥爭,但生死未卜,不知道結果怎麼樣,最後經過關公的大智大勇,勝利回到荊州。”如求教李萬春老師,我登門拜訪,我說李老師您給我多講講關老爺這方麵的知識,李萬春老師說:“少奎,你知道為什麼關公是紅臉穿綠襖嗎?因為關公臉是太陽,身上穿的鎧甲綠是海水脫胎。”李萬春老師還說:“少奎,你演關公戲最合適,你以後多排點兒關公戲,你以後學什麼戲就上我這兒來。”李老師非常喜歡我,可惜後來老師故去了。我跟你舉這麼兩個例子,就是說明我喜歡主動登門拜訪去求教老師。

主持人:你父親對於你學昆曲是怎麼評價的?因為你十六歲學昆曲雖然晚,但學得很好,你父親看到你一天一天取得成績,你父親是怎麼評價你的?

侯少奎:我父親的工作比較忙,他輔導我的時候不是太多。除了演戲,他還要做一些劇院的領導工作,所以有時候我就抓時間在家裏問我父親這個地方應該怎麼著,那個地方應該怎麼著。後來我父親跟我講:“你現在演得不錯了,但是不能驕傲,你還得繼續練,繼續學。”父親說:“我告訴你一句老話,會扮戲了你才會唱戲。”會扮戲了,就是說要學會化妝、勒頭、穿服裝等,這叫扮戲,你自己連戲都不會扮,你就不會唱戲,等你會扮戲了,你的戲才能唱得好。

這句話過去體會不深,現在體會到了,從我的頭飾,到我的髯口,我的服裝,我都有想法,都有我的要求,我怎麼扮好看,怎麼扮更精神,更符合人物要求等等。可是我已經歲數大了,所以說老人有些話說得很對,我父親說:“天外有天,好樣外頭有好樣的,要虛心求教,求教完了是你自己身上的東西了,你要是高高在上,誰也不會告訴你。”我受這方麵的教育比較多,所以說自己這方麵很虛心,到現在也是。演完戲以後我就征求意見,我昨天演得成嗎,我還行嗎?我多征求意見,為了以後能夠再延續幾年的舞台生活,我就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