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印度現在和中國有芥蒂,又不富,社會矛盾也尖銳,但印度曆史十分悠久,和中國一樣是魅力十足的古老國家,而曆史上印度與異域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頻繁。在這裏旅遊者可以領略色彩紛呈的宗教文化,可以深層次地去體會人與人之間複雜的關係。我早晚還是要去滴。
這個仁青崗邊貿市場其實並沒有那麼大,隻不過是幾間鐵皮房,裏麵20來個個體戶而已。我原本以為就是那種氣氛活躍的露天大市場,到處有人盤腿而坐扯錢砍價,還期待著聽到帶有印度腔調英語的吆喝呢。看到這種布局自然很是失望,相當悶騷。司機告訴我,一般13點左右印度商人會從乃堆拉山那邊來到攤上做買賣。現在12:30多了,從乃堆拉山口往這裏的路上已經排了十幾輛TATA車了。這些卡車就像是中國東風、解放卡車的微縮版,很是小巧玲瓏,一看車牌就與眾不同,而且他們統統停在路的左邊,方向盤卻在駕駛室的右側。中國海關人員正在仔細檢查車上的貨物,檢查完畢以後一輛一輛地過關放行。
其實他們的貨物也沒什麼特別的,首先是食品,餅幹巧克力速溶咖啡什麼的,就因為產在印度,披了個印度的包裝,價錢就亂給,尤其是衝著遊客的時候。同樣是雀巢咖啡,我在亞東縣或者說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都能買到,還便宜,在這裏就要貴上一倍,遊客們無非一個獵奇心理,印度攤主抓住了;其次是宗教法器,比如酥油燈,但這可真是班門弄斧,西藏本地的藏傳佛教法器可是又便宜又好的;第三就是印度掛毯、衣服、小飾物什麼的,這些恐怕還算是有些價值,但價錢都比較高,樣式也並沒有那麼豐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made in china”才是中國最響亮的名片,很多差不多的東西你完全可以在中國的地攤上買到,然後騙周圍的人說是印度的也不是不可能。
但這畢竟是印度的貨嘛!我挑了一對鑰匙鏈就趕緊撤了,其他的連泡麵都沒敢買。就這樣我都覺得虧了,因為隻要成交了,我就虧了,不解釋。
接下來我要在濃霧裏騎車,一路下坡外加數不清的回頭彎道,站在高處往下張望幾乎分不出那些盤山公路相互之間的連接關係。從物理學的角度上說,我處在重力勢能不穩定區,高度坐標對某些方向水平坐標的偏導數小於0。但考慮到這地震災區觸目驚心的路況,我實在不敢掉以輕心,速度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是控不好速度狂飆一通,搞不好飛起來都不用收屍了。不過也好,路沒有爛到菜地的程度,我還沒有被青翠欲滴的蘿卜菜葉給放倒過,速度慢一點就沒事。
竟然看到紫色的鬆果。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誰能給我解釋一下長成紫色到底能體現出什麼基因優勢來?遠遠看到山穀裏頭有一條小溪,在輕霧中若隱若現,猶如一根細絲,卻衝出一條寬大得多的灰色亂石灘,一直綿延向山腳下的下亞東。
半道上經過噶居寺,是一座噶舉派寺廟,遠遠望去猶如一個山莊。寺廟與不丹、印度相去甚近,裏麵據說藏了不少唐卡,還有隱居的民間藝人。但是去年亞東發生地震,這個廟雖然外觀大體還是那個樣,我朝著裏麵的佛堂瞅了一眼,真是觸目驚心,已經塌得不成樣子了,傳說中的民間藝人也不幸會見佛陀去了。倒是旁邊的移動信號基塔完好無損,令人咋舌。修繕期間,此地竟然也有武警看守,凡是有武警看守的地方就不讓拍照,弄得我鬱悶。不過我還是在外邊偷拍了一張,然後迅速溜掉了,嘻嘻。
繼續往下,衝出濃霧重見光明,四周山坡上滿是延綿不絕的林海,讓人震驚,半山腰上可以看到下麵一片穀地,密密麻麻全是整齊的房子,很多是鐵皮房,也許是地震後神速建起來的。那裏應該是下亞東鄉。
很輕鬆的回到縣城,沒事幹了,瞎逛而已,一天就這麼耗過去了。毫無征兆地。晚上下了場大雨,在亞東這可是司空見慣的。
亞東,西南邊陲的明珠
8月9日。
晴天,今天還是沒事幹。很晚起床,先去亞東汽車站搞定了明天早上到日喀則的汽車票,然後去縣城周邊的山坡上走走。話說這車票可真是霸氣,就是普通的麵額發票湊齊車費後釘在一起,然後在第一頁上寫個車次日期什麼的,最後在蓋個章就OK。西部地區許多偏遠地區沒有印票機,常常出現這種情況。
後山上隱藏著一個小瀑布,猶如一道白練天上來,景色不亞於內地很多知名景點,唯一的特點就是規模小了些,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板著個苦瓜臉問你要門票。這麼好的風景隻可惜生錯了地方,落得個孤芳自賞。
四周都是狹窄的山穀,亞東河從我的腳下流過,河兩邊密密麻麻都是人造的建築物,一星半點的平地都沒有露出來,突然感覺它們活像滿滿一網兜瞎撲騰的大馬哈魚……一瞬間竟然被自己想出的這個形象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