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後藏遊曆(3)(2 / 3)

白居寺就在宗山古堡的後麵,沿著一條石板路走到頭就到了。有了大昭寺逃票失敗的教訓,這一次我可賣乖了,搖著轉經筒,跟著轉經的藏人就混進去了。

白居寺建於明朝。民間相傳,江孜人當年想仿造一座布達拉宮,到拉薩的建築工人沒拿到圖紙,竟然有功夫用蘿卜塑了一個回來,因為氣候幹燥,蘿卜早就失水變成幹了,所以白居寺和布達拉宮沒法比。但僅此而已,這個傳說聽起來似乎更像個笑話,我們沒必要拿如此精美的小廟和布達拉宮比,它們各有各的特點。事實上,白居寺號稱後藏最美的寺院。我進去一看,確實很漂亮,尤其是十萬佛塔,外觀呈四麵八角形,內部數不過來的佛堂依次重疊而上,形似一層層摞起來的禮品盒,錯落有致,構成“塔中寺”的格局,樣式格外精美,不枉我起大早來一趟。除此之外,白居寺融合了藏傳佛教多個教派,這在西藏實屬罕見。

石板路兩旁的藏族商店陸續開門,青煙嫋嫋升起,隱約聽聞喃喃誦經聲,又是那熟悉的煨桑味兒。在西藏,到處都可以感受到濃鬱的宗教氛圍。回望白居寺,隻見眾多的樓台緊緊拱衛著中央徐徐升起的十萬佛塔,迎著早上清爽的陽光,真是精妙絕倫。

後來我進了宗山公園,除了一條狗以外沒有看大門的,很詫異,後來發現宗山古堡正在修繕,近期不對遊人開放。我不信邪,沿著山道往上走,發現大門是開著的,大喜過望。大清早的就省掉接近100元門票。

山道狹窄陡峭,爬上來一趟可要費些功夫才行。原來裏麵真的在修繕。我隻是走進了議事廳,發現已經改成工人宿舍了。然後我就被工人們發現了,管事的告訴我不要再上了,施工,危險。我隻得悻悻而去,傳說中的抗英炮台和壯士跳崖處沒撈得著一見。

盡管如此,站在半山腰處遠眺還是很有感覺的。江孜地形極為開闊,兩麵都是山,中間是肥沃的年楚河平原。一排排整齊的房子慢慢延伸,最終銜接到青綠色的青稞田,浩浩蕩蕩地鋪展開來,延伸到地平線處。江孜真的不愧為後藏最美的城。

想當年,古城罹難,硝煙尚未散盡,在落日的餘暉中,榮赫鵬等人費盡心思才得以站在這古堡的殘垣斷壁,會有像我這樣的閑情逸致賞景嗎?當侵略者拖著疲憊的身子站在這裏,望著連綿的青稞田與遠山,他們會怎麼想?會有勝利的滿足感與自豪感嗎?

在藏紮寺,喇嘛管我一頓飯

江孜距離日喀則僅有90公裏,一路上人丁興旺,但是今天我將偏離主流線路,改往南走,直取亞東。今日目的地康馬縣,距離江孜縣僅50公裏,十分輕鬆,接近中午我才懶懶散散地出發。

我的碼表又被偷了!這次還順帶著被剪斷了電線。小偷真是弱智,碼表一下子就能取下來了,容易得很,根本犯不著剪電線。還好拉亞公路已經修好多年,據說一路上都有裏程碑,碼表的作用不是那麼明顯。

在江孜縣城西南過年楚河,隨後是T字口。眼瞅著幾乎所有車子都右轉往日喀則,那個方向一派繁忙,觀望了一小會兒,隻看到一輛拖拉機向左轉,筆直的大道看上去空蕩蕩的,兩個方向反差是如此明顯。我輕歎了口氣,尾隨拖拉機,左轉上S204。

亞丁這條路的車確實是少啊,很長時間都過不去幾輛,用手指頭外加腳趾頭基本上就能數過來的。沿著年楚河往上遊走,路兩旁仍然是大片青稞田,最近看得有點膩歪了。接近正午,太陽也夠毒的,我身上穿了三件,熱得很。倒是一群群的牛羊很懶很歡,吃飽了幹脆就躺在草地上曬太陽,紛紛用詭異的眼神注視著一個到處亂跑的瘋子,這小日子貌似比我還要舒服不少呢。

接近110K,半道上看到一個寺廟,名曰“藏紮寺”。實際上先前也看到幾個小廟,我都沒心思去,原因是路牌顯示它們距離公路少則幾百米,多則幾十公裏遠,一看還都是土路加上坡。藏紮寺距離公路僅70米,去一趟又不必繞遠。反正今天也不趕路,索性進去看了看,權當玩玩——聲明啊,後來很多人都以為我是忘了帶零食餓到發昏才進去的,實際上我那天純粹是好奇而已。

寺廟規模不大,建築物挺新,卻不失古樸滄桑之風,喃喃的誦經聲打破了這裏的寧靜。寺廟外邊有個轉經的藏族小姑娘,我打了個招呼,她一怔,緊接著打了個招呼,右手指了指虛掩的大門,很快地沿著轉經道走開了。

我輕輕走了進去。寺廟有兩層,外加窗外一道梯子可以通向屋頂。顯然這裏少有外人參觀。有個小喇嘛主動給我帶路,他個子不高,一身紅袍卻穿著一雙旅遊鞋,就跟我大冬天穿拖鞋一樣,很是顯眼。走起路來又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視線總是略微偏向地麵。他很熱心,把一樓二樓所有佛殿都打開給我看了,還允許我拍照。原來這個寺院始建於明朝,大殿裏略微有些斑駁的壁畫足有600年曆史了。有一間佛殿供著一座靈塔,昏暗的燈光斜射下來,塔身零星點綴著瑪瑙、綠鬆石一類的名貴裝飾物,規模比較小,頂多三到四米高,還關在玻璃罩子裏。不知裏麵是哪位得道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