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後藏遊曆(3)(3 / 3)

我想知道這個寺屬於哪個教派,但與小喇嘛溝通實在存在不小的語言障礙。據說很多時候觀察寺廟圍牆就一目了然了,但可惜除了薩迦派以外我一直不得要領。後來到了樓上,看到不少唐卡,終於看到兩幅黃帽的,我輕喃了一聲“宗喀巴”,立刻得到小喇嘛的熱烈回應。我沒看到蓮花生或者米拉日巴什麼的,基本可以確定是黃教格魯派,如果有600年曆史以上的話,也可能是原噶當派改宗的。不過我可以肯定除了壁畫外主要的建築物都是新建的,最多不過幾十年。這些唐卡看起來並不古樸,但有些人物神明畫像很奇特,我從未見過。

樓下有一個屋子,裏麵坐著接近10個喇嘛喃喃念經,聲音就是從這裏飄出去的。我迅速走過,不忍打擾他們,隻是偷偷瞄了他們幾眼而已。緊跟著帶路的小喇嘛,我走進了他們的廚房。

廚房裏麵密密麻麻擺著一堆東西,最顯眼的自然是正中心的爐子,上麵燒一壺著水,白氣氤氳升起,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哪個親戚家裏。緊接著找到了他們做飯用的鍋灶,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一口巨大無比的鍋,反而就是我們家裏麵常用的燃氣灶,還配著液化氣罐。

菜就一個:水煮土豆片。出家人基本不接觸油水,這樣做我能夠理解,實際上口感可以,怎麼著都比那天我和阿敏同學做的土豆耐吃,隻是鹽撒得不勻而已,可能人家本來就不在意這些瑣碎事。後來又吃了他們自製的糕點,裏麵一點糖都沒加,不過麵做得不錯,很有嚼勁。

“ximudu”(好吃),我禁不住誇讚,再說反正我不會幾句藏話,偶爾飆出一句就足以引爆全場。

酒足飯飽,我在廟裏麵坐了好一會兒,煞有介事地翻了翻那份報紙,和喇嘛們道別,繼續上路。途經少崗鄉,又有檢查站,在西藏檢查站出現的頻率可是相當高啊。不過這個不是交警的限速站,而是公安部門設置的。康馬縣是邊境縣,難道開始檢查身份證外加邊防證了?我還真猜對了。身份證好說,邊防證是六月底我在家辦的,放包裏這麼長時間了,終於派上用場了。

輕鬆過關,其實看我這樣子挺像搗蛋分子的,不過單人單騎估計也不能興風作浪,警察趕緊揮揮手把我趕走了。峽穀越來越窄,年楚河突然間湍急,好在過了這一段就恢複了平緩。綠色的青稞田緊緊沿著年楚河兩岸分布,猶如翠綠色的飄帶,稍微往外一點就是荒山,土黃色,不見生機。

筆直的道路直插遠方,在藍天白雲的映照下本身就是一幅絕美的畫卷,一直很喜歡這種在畫中穿行的感覺。此時此刻,路上一輛車都沒有,我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好像整個世界都在車輪下,此情此景真讓人心醉!爽了一路,在最後時刻來了個下馬威:轉過一道彎,我一下子遇到逆風,幾乎騎不動,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目的地康馬縣僅有3公裏了。熬過這一段,我就可以躺下了。

康馬縣真的很小,分布在年楚河一片比較開闊的穀地上,招待所我都找了半天。城區由黑龍江省大慶市援建,很多地方仍在大興土木,靠裏的老城區房子擠擠巴巴,緊靠著更擠巴的街道;靠河的新區很多新建的樓房,空曠氣派,卻少有人氣。

站在多慶錯邊遙想對岸的不丹國

8月7日。

由於不清楚沿途的住宿及山口情況,我7點就起床,這時候天還沒亮透,大多數飯館還沒開門。我吃飯多花了些時間,8點多就出發了,直指120公裏外的帕裏鎮。

早起除了稍微涼一點外並沒有其他壞處,早上的空氣可是很清爽的,反正人生苦長,自然醒的日子還多得很,偶爾辛苦一下我還吃得消。康馬縣城8公裏外又冒出來個檢查站,又要檢查身份證及邊防證。我嫌麻煩,趁裏麵的人不注意從橫杆下麵溜過去了。

半道上看到遠處的雪山,夾在近處平淡無奇的山巒之間,猶如舞台拉開了大幕,半山腰為雲霧所繚繞,宛若潔白的哈達,煞是好看。

後來道路偏離年楚河,不經意間兩旁就變成戈壁灘了,荒涼,不過不是寸草不生,這種景象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可可西裏荒原。在這個地方基本上沒有車子路過,兩條車道都被我霸占了。我飛快地蹬著車子,相對運動形成的涼風直吹在臉上,很愜意。

途經嘎啦鄉,道路兩旁零星忙活著幾個藏民,不知道在倒騰些什麼。房子可真夠簡陋的,老一點的幾乎就是用泥巴外加石頭堆起來的,像是羊圈,看來這個地方幹旱少雨。西藏的縣道,不敢恭維。

過了路口直行,很快開始上坡,翻過一個小山包,雪山再次出現,白茫茫的霧氣氤氳在半山腰處。不僅如此,不久以後出現一個大湖,名叫多慶錯,站在湖對岸的山頂也許看到的就是不丹王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