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偽書真多,現代人的著作之中還有偽的,《章太炎的白話文》中有錢玄同的文章!(《中國文字略說》)所以我們要看中國書,無論是否研究國學,是否研究國史,這辨偽的工夫是決不能省的。“六經”在古書中不過九牛之一毛,但它作怪了二千多年,受害的人真是不少了;它作怪時用的許多法寶之中,“偽書”和“偽解”就是很重要的兩件,我們不可不使勁來推翻它。
“辨《說文》的文字”,現在還不能就做,因為我對於這方麵的研究還很淺。我現在隻能將疑《說文》的理由簡單奉告:
許慎是表彰“壁中古文經”的文字的。“壁經”之出於劉歆“向壁(即孔壁)虛造”,經康有為和崔觶甫師的證明,我認為毫無疑義了。壁經既偽,則其文字亦偽。許慎所記篆文,所釋形體,大都與甲文金文不合,而《說文》中所謂“古文”,尤與甲文金文不合。依我的研究,甲文最古,金文次之,石鼓文及大篆又次之(石鼓文為秦文,從馬叔平說;大篆為秦文,從王靜安說),秦之金石刻及小篆又次之。《說文》所列小篆,已多漢人傳訛之體;近見龔橙《理董許書》稿本,他說《說文》中的小篆還不如漢隸的較為近古,極為有見。至於《說文》中所謂“古文”,所謂“奇字”,乃是劉歆輩依仿傳誤的小篆而偽造的,故與甲文金文的形體相去最遠。因為小篆是傳誤的,“古文”是偽造的,所以說是“偽古字”、“偽古義”,如“告,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人也”,“射,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之類。“偽古說”,如“楚莊王曰,止戈為武”,“孔子曰,一貫三為王”之類。至於“偽古禮”和“偽古製”,這是從偽經上來的,若將偽經推翻,則《說文》中這兩部分便不攻而自倒了。
要說的話還沒有完,今天暫止於此,請先生教正。
先生關於《呂刑》與《堯典》方麵的新發明,便希示我。
玄同。一九二三,五,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