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八卦這樣東西,據我看來,斷斷不是文字,《說文序》裏說的一段話,是抄《易?係辭傳》的,但是照《易傳》看來,並沒有把八卦算做文字,《易傳》是先說伏羲作八卦,其下敘述各種器物的起源,說他與某卦的卦象有合,講到文字,隻說上古結繩,後世易以書契,絕未曾牽到八卦,這就可知《易傳》並沒有把八卦算做文字。《漢書?藝文誌》敘小學的一段,也沒有一個字提到八卦,不知許慎做《說文序》,何以起頭就抄了一段《易傳》,把八卦算做古代的文字,並且“以垂憲象”一句以後,就接著說道,“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上文才說作八卦,下文忽接著說結繩到了末期,不夠應用。那八卦到甚麼時候廢止,結繩怎樣的起源,一字不提,這不知還是許慎記敘疏舛呢?還是今本《說文》傳寫有誤呢?
有人據了《易緯乾坤鑿度》的話,說八卦就是“天”、“地”、“風”、“山”、“坎”、“火”、“雷”、“澤”八個字的古文,來證明八卦是文字,我說,這種證據,全不足信。緯書本是陰陽家的妖言,他的說話,豈能當作信史看?那部《乾坤鑿度》,別的且不說,單看那起首所題的著作者,什麼“庖犧氏先文,公孫軒轅氏演古籀文,倉頡修為上下二篇”,這種款題,也就夠好笑了。據這種書來講古事,無異據《封神傳》來講殷周之際的曆史。
又,法國人Laconperie說,八卦就是巴比倫的楔形文。還有一段考證離卦的,拿了許多同“離”字音近的字來講離卦的六爻,說每爻的爻辭,就是許多同“離”字音近的字的訓詁。這許多字,最古都寫作“
?瘙 椊 ”。日本人白河次郎、國府種德著《支那文明史》,很信這個話。近來中國人如蔣智由、夏曾佑諸君,也信這個話。在我看來,這實在是勉強附會。那巴比倫的楔形文,其實還是一種象形字,不過因為用三角錐鐫刻,不能圓轉如意,所以變成一直一橫的形狀,正同龜甲文裏的“日”字刻成六角形,“秦權”裏的篆文筆筆都斷的一樣。那八卦卻是用一一兩個記號組合成功的,哪裏會同巴比倫的楔形文是一樣東西呢?
況且所以要造字的緣故,總是因為人同人有交際。那麼初造的字,總該是同人有密切關係的。名詞當是“牛、羊、米、禾、門、戶、舟、車、耳、目、口、首”這些字。此外那代詞、介詞、連詞、感詞就算不必特造,借用同音的字,卻也還得要有幾個雲謂詞、區別詞,那才可以成話。假如隻有“天……澤”八個字,請問怎樣應用?
所以我就各方麵看來,認定這八卦斷斷不是文字,不能混到文字變遷的範圍裏來講他。
文字不是一個人造的,同八卦不是文字,上麵已經說過了。現在要來講造字的時代同字形的變遷。
文字的創造究竟在甚麼時候,離開現在約有多少年代,這話簡直無從回答。不要說那容成用結繩,倉頡造書契的話難於憑信,就退一步講,承認這些話是靠得住的,這年代也還是無從考證。這個緣故,因為中國曆史上確實可靠的年代,要從周共和元年算起(公曆紀元前841年)。以前各人各說,都是隨意造造,沒有一說可信的。所以若是承認舊說,則大篆小篆以後的字體,還可以說出他的創造離開現在有多少年代;要是說到結繩同古文,仍是無從說起。若據近人所說,黃帝到現在有四千六百多年,就斷定倉頡是公曆紀元前二十七世紀的人,那是斷斷不可的。
近人所說,根據《通鑒輯覽》,那是合宋元明以來種種妄說的年代加起來的,曆史上的證據,一點也沒有。
我以為古代的文字,要是得不到實物,即使舊說有年代可考,尚難憑信;何況年代也無可考,則無論如何說法,總是無稽之談,所以我們不必依據偽書,學癡人說夢,但就著現有的古代實物來考字形的變遷,庶幾真相漸出,不至於再給古說蒙住。將來地底下發見的古物,必定一天多似一天,或者那所謂羲、農、黃、唐、虞、夏時候的文字,同那結繩的形狀,可以發見於二十世紀。那麼,於字源學上就可以有絕大的發明了。
講到字形的變遷,我以為這純是任自然的趨勢,逐漸改變的。改變的緣故,必定因為舊字有不適用的地方。所以總是改繁為簡,改奇詭為平易,改錯落為整齊,改謹嚴為自由。但舊字雖因有不適用的地方而改變,卻並非全體不適用。所以字形雖然時有變遷,而當變遷的時候,決不是把舊字完全改易,那平易適用的,還是因仍舊貫;——斷沒有旦暮之間能夠盡棄舊字,改寫新字的道理;更沒有一個人重造一種新字,就能夠同法律一樣,限定期日,強迫全國遵用的道理;尤其沒有特造一種新字,專限用於某方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