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漢字革命(1)(1 / 3)

《漢字革命》一九二三年初刊於《國語月刊》第一卷第七期(“漢字改革號”)。

漢字革命

(1)

距今二十年前(戊戌變法時代和它的前後),中國有人感覺到漢字的難識、難記、難寫,不是一種適用的工具,應該另造拚音文字:如沈學、盧戇章、蔡錫勇、勞乃宣、王照……諸人,都曾經發表過“中國該有拚音文字”的主張;並且他們自己都製造過拚音字母。但是他們卻又發一種議論道:“漢字太高深了,太優美了,它隻是有力治學的人們適用的文字;至於那些知識低下或不識字的人們,是沒有使用它的福氣的,我們應該可憐他們,另外製造一種粗淺的拚音文字來給他們使用。”所以他們一麵雖然主張中國該有拚音文字,可是一麵又趕緊聲明道:“我們並不主張廢棄漢字的!”照他們這種議論,好比說:“魚肉雞鴨雖是適口養生的美品,但它們隻是有錢的人們的食物;至於那些鳩形鵠麵的苦人,是沒有吃它們的福氣的,我們應該可憐他們,另外造些窩窩頭、雜合兒麵來給他們充饑。”我想,他們要說那樣的話的原故,或者因為社會上那些“骸骨之迷戀者”太多了,要是明目張膽地說一聲“不要漢字”,恐怕有人要來胡鬧,未免使得拚音文字的推行上發生阻力,所以姑且“虛與委蛇”,也未可知。如果是這樣,自然要算別有苦心。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他們說那樣的話,是不合理的;他們那種苦心,也是誤用的。人們對於社會上的無論什麼事物,如果發現了它的毛病,非“改弦而更張之”不可,那就應該明目張膽地鼓吹革命。對於舊的,盡力攻擊,期其破壞,消滅;對於新的,盡力提倡,期其成立,發展。這才是正當的行為!要是既想改革,又怕舊勢力的厲害,於是做出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樣子,說上許多不痛不癢的話,對於四麵八方一律討好,希望做到什麼“妥協”、什麼“調和”的地步,那是一定不會有好結果的;不但沒有好結果,而且還要發生“是非混淆”、“新舊糅雜”的壞現象!老實說,這樣“灰色的革命”,我是很反對的。

而且還有一層,用那樣不正當的手段來鼓吹革命,是很難得到效果的。試拿“古文革命”這件事作個比例,便可以明白了。對於從前所謂“古文”,覺得它不是記載思想事物的適用工具,應該改用白話來作文章,這也是二十年前的老新黨所早見到的。但是他們也是用不正當的手段來鼓吹革命,他們對於這件事情的論調,和對於“文字革命”的論調一樣。可憐鬧上二十年,得不到一些效果!必須要到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陳獨秀作《文學革命論》,胡適作《建設的文學革命論》,高張“文學革命軍”的大旗,聲討舊文學,帶了檄文、露布、炸彈、手槍、機關槍、四十二生的大炮,浩浩蕩蕩的殺奔“古文巢穴”中去,於是那些“城狐社鼠”才一溜煙逃得無影無蹤,而國語的新文學才得成立。用“古文革命”的經過來做“漢字革命”的參考,便可知道我們若認明漢字的不適用,覺得表示國語的文學非用拚音不可,則惟有響響亮亮的說“漢字應該革命!”對於那“骸骨之迷戀者”,拚個你死我活,毫無妥協的餘地。如此,則漢字改革的事業才有成功的希望。

這二十多年中,也有幾個明目張膽聲討漢字罪惡的人,最早的是那“思想界之彗星”譚嗣同,他的《仁學》中有幾句話道:

……又其不易合一之故,語言文字,萬有不齊;越國即不相通,愚賤尤難遍曉。更若中國之象形字,尤為之梗也。故盡改象形字為諧聲,各用土語,互譯其意,朝授而夕解,彼作而此述,則地球之學可合而為一。

譚君這幾句話,雖然不是專論漢字,但卻是宣布漢字罪惡的第一聲。後來《新世紀》周刊中,吳敬恒、褚民誼、李煜瀛……諸人,對於漢字,都曾施過很劇烈的攻擊。1919年,《新潮)雜誌第一卷第三號中,有傅斯年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漢語改用拚音文字的初步談》,它實是“漢字革命軍”的第一篇檄文。

這兩年以來,因為國語文學的勃興,注音字母的推行,教育有普及的要求,學問有提高的必要,於是大家漸漸注意到漢字革命這個問題上來了。我覺得這是極好的現象。

我敢大膽宣言:漢字不革命,則教育決不能普及,國語決不能統一,國語的文學決不能充分的發展,全世界的人們公有的新道理、新學問、新知識決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國語寫出。何以故?因漢字難識、難記、難寫故;因僵死的漢字不足表示活潑潑的國語故;因漢字不是表示語音的利器故;因有漢字做梗,則新學、新理的原字難以輸入於國語故。

漢字應該革命的理由,說的人已經很多了。我想,除了迷戀骸骨的,保存(或維持)國粹的,衛道的,和那些做“鴛鴦”、“蝴蝶”、“某生”、“某翁”的文章的“文丐”、“文娼”們以外,隻要是心地幹淨,腦筋清晰的人們,總不至於再發無理由的反對論了。但對於“漢字的應否革命”或者可以不生問題了,而對於“漢字的能否革命”恐怕還很有人懷疑。我以為這個疑團是極應該從早解釋的。

所謂“漢字能否革命”的問題,換言之,就是“國語能否改用拚音文字表示”的問題。我對於這問題的解釋的結果,現在先報告諸君一聲:從漢字的變遷史上研究,漢字革命,改用拚音,是絕對的可能的事。

(2)

要解決漢字能否革命,國語能否改用拚音文字表示,應該從漢字的變遷史上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