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正月裏忙來忙去(1 / 2)

小兩口過年其實十分的簡單,不過是買七八斤肉,買三五條鹹魚,還有幾根鹹火腿,這蘇州地界的人無論有錢否,大多奢侈成風,像這兩人這樣節儉的,倒是少見。二十八這日,家家戶戶都要貼新對聯,這李小哥買了幾張帶金粉的大紅紙,大筆一揮,寫上了一幅嶄新的對聯,隻見上聯是:百世歲月當代好,又見下聯:千古江山今朝新,橫批:萬象更新。喜滋滋的貼到門上去了,這巷子中住的人大都是那些小商小販沒有進過學堂的,那些人一見這李小哥的字這麼端莊大氣,馬上去自家取了紙來讓李小哥寫,這李小哥也不推脫,隻要來求他便都一一地寫了。

“蘇姐兒,我看明年春節,我就上街賣字好了,也能掙回來兩斤肉錢。”李小哥開玩笑道。

那蘇姐兒擦了擦手,笑道,“相公去賣字,我就在旁邊幫你磨墨。”

李小哥笑,“哪裏就到了那個地步了?我不過是看那些人很喜歡我的字罷了。”

“那我現在給相公磨墨!”蘇姐兒仍舊笑眯眯地看著李小哥。

看的李小哥臉都紅了,“娘子,我去看看門關好了沒有。”就跑出去了。到了門口,正好碰見劉大哥來叫他家去吃酒,這李小哥喊了一聲蘇姐兒就要去,蘇姐跑著出來拿著棉夾襖讓李小哥穿上。

這李小哥去了劉大哥家裏,隻見對著門的門映牆上正中央貼了一副嶄新的八仙過海,劉老伯住在堂屋,這劉大哥住在北屋裏,這個時候北屋裏已經是聚了很多的人了,大圓桌上坐了五六個男人,這些人見李小哥來了就起來讓他,李小哥客氣地坐在下首,劉大哥再讓也是不動,這時候人才全部坐下,劉大哥極是喜歡李小哥懂禮知進退,主賓相聊甚歡,也就多吃了幾杯酒。來這裏的人大都還是童生,隻有程秀才一人是進了學的,這程秀才原來也是在這裏住過的,不過,後來進了學便搬了出去。

“這學道馬上就要來咱們蘇州了,你們可是要都去試試?”程秀才問道。

“是的,咱們正是說要去考上一考呢?反正也不過是耽誤幾天的功夫,考上考不上咱們先去試一下再說。”程秀才旁邊的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答道。

“嗬嗬,咱們讀書人苦讀這麼多年,也不過是求個功名,也該去考考了。”程秀才撩了撩身上穿的那件藏青色的長衫。

劉大哥看不慣他的那副張狂樣子,“要說這進學,我看今年李小哥定是能進的。他家中的四書五經都翻破了呢!”

“哪裏哪裏,不過就是平日裏多看幾眼書,不過是因為天資太不如大家呢!”李小哥連忙謙虛到。

劉大哥的妹夫平時總是聽嶽丈說起這李家兩口子,知道他們都是那謹慎謙虛的人,“李小哥,你就不要再自謙了,嶽父大人總是在家中誇獎你呢?總說你以後必定能夠大富大貴,依著我看啊,你今年也必是能進的。”

李小哥知道再說下去就是駁劉老伯的麵子了,便吃酒不提。

李小哥到了夜裏才回來,吃酒吃的已有些醉了,進門倒頭就躺在床上,蘇姐兒服侍他洗了腳,脫了衣服,才睡了。

到了正月,縣裏貼了告示,學道馬上就要來蘇州。李小哥前去報了名,拿著劉老漢兒子寫的保書,倒也沒有人為難他這個外地人。報名的人著實不少,李小哥心想,這蘇州地界,果然就是繁貴之地,家中略微有幾個錢的,都要供著子弟讀書。在老家燕趙地界,隻有祖上出過官的才讓子弟讀書,這平常種田的人家,是根本就不讓孩子讀書的。像那些經商的人家,為了多掙幾個錢,早早的就讓孩子跟著外出長些見識。所以,這讀書人的地位也是比較高。

一出正月,就開始考試。這童試其實也無甚可考,也不外乎是四書五經,這李天成早晚苦讀,等的就是這一日,果然,就讓他進了學。蘇姐兒給他拿了三十兩銀子,上下打點,又有劉大哥作保人,官衙上下也無人難為他。

這李天成進了學,很是高興,不過既然成了生員就不能再賣酒為生了,蘇姐兒關了酒肆的鋪子,又在城中買了個獨門的小院,李天成去東市買了些床木家具,收拾了三四天,就搬到城中去住了,隻是這來來去去就花了七十多兩銀子。再加上進了學後打點官衙的三十兩銀子,一百多兩銀子就這樣見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