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蘇州新生活(1 / 2)

大明蘇州有一處所在名喚白鶴鎮,說問這白鶴鎮名字的由來,可是傳奇,話說宋朝太祖皇帝建隆年間在這蘇州地界有一大善人名叫程幕天,祖上世代豪門書香,此人心性良善。在蘇州發大水的時候,私自開倉放糧,救得千萬災民性命。不料得罪了當時的蘇州太守李壽業,李壽業對百姓特別的狠,苛捐雜稅數不勝數。偏偏在災年又將撥款肥了私囊,人贈外號鐵公雞。這李壽業與當時的給事中是姻親,這給事中以中飽私囊、私違聖命一本參到了太祖麵前,太祖皇帝一氣之下,就判了個滿門抄斬。

不過,雖說太祖皇帝已經下令,可是這滿蘇州的災民的性命可都是這程大人救的,他平時又潔身自好,與各官員交好,就有一些個清明官員上井為民請命。未果,仍是秋後斬。到了斬立決這一日,這天氣是天朗氣清,萬裏無雲,滿城的百姓對著菜市口的程大人都跪下了,刀起刀落,人頭還未落地時,遠處飛來一群白鶴,叼走了程大善人及其家人的屍首,連鮮血都沒有留下一滴啊,原來是天上的太上老君看到了這位大善人的善行,接他去天上做神仙了。從此,在蘇州地界,這位李大善人的家鄉就改名白鶴鎮。

這白鶴鎮有一李姓人家,才搬來幾個月的光景。小兩口租了劉老漢的鋪子,男的終日在後堂閉門讀書,女的則在前堂開了個酒肆,學那卓文君以買酒為生。到了晚上,女的的伺候丈夫吃罷飯,男的又接著讀書,女的則是紡紗織布,極是恩愛。這一日,劉老漢家要辦滿月酒,李蘇氏就讓李小哥拿了兩壇上好的女兒紅去,劉老漢極是歡喜這小兩口的識時務。

這一日,剛下過雨,前堂沒甚客人,李小哥就搬了四書五經到前堂來讀書,也能讓妻子休息一下。劉老漢閑來無事,準備打壺酒來喝,見李小哥在前堂,就坐下閑聊,他見李小哥的兩本書《論語》《孟子》翻得都破舊捲角了,不禁感歎道:“李小哥如此刻苦,可是等著明年鄉試的時候進學呢?”

李小哥苦笑道,“才搬過來不到兩日,勉強果腹而已,哪裏就敢癡心妄想了!”

劉老漢勸解道,“英雄不問出處,咱們的太祖皇帝不也是……”

李小哥連忙擺手把話頭壓住了,沒敢說。不過這心裏也是叫劉老漢說動了心,打定了主意以後更是要日夜苦讀。“劉老伯,隻是我剛搬來,怕是沒人給我做保人呢?”

劉老漢笑道,“這有何難,我家大兒就在咱們縣衙做承辦呢!叫他寫個保書與你!”

“那真是謝謝老伯了!”李小哥站起身來與劉老漢做了一個揖,劉老漢連忙起身,連稱不敢。

“不瞞李小哥,小老兒會看一些麵相,你以後是大富大貴啊!”

“哪裏敢談這些,隻是怕愧對了家中的列宗列宗。”

劉老漢看他謙謙有禮,不是那狂妄之徒,愈發的起了結交之心。李小哥拉來渾家蘇氏,讓她殺雞做菜,要留劉老漢吃酒,劉老漢道,“小事一樁,咱們又是近鄰,何至於此。”到底敵不過李小哥真心實意,家去說了一聲。

那蘇氏出去買了一條大鯉魚,一塊臘肉,又跑豆腐店買了一塊豆腐,煎煎炸炸,又炒了雞蛋,豆芽菜,拚湊出六個菜來,又拿出一壺好酒,吃的劉老漢盡興而歸,嚀叮大醉。客人離去,小兩口就著剩菜正經吃飯,李小哥拉著蘇氏的手,道:“蘇姐兒,委屈你了。”

蘇氏夾了一塊兒臘肉給李小哥,嗔道:“夫妻本是一體,說這些作甚。況且有劉老伯的兒子作保,你明年保不定就進了學。”

“娘子,我定與你掙來鳳冠霞帔。”李小哥握著蘇氏的手道。

是夜,李小哥爭著下酒曲,搬壇子,蘇姐兒讓他快去讀書,他哪裏肯。兩口子忙活到二更天,方雙挽著手去歇息。躺在床上,劉小哥問,“蘇姐兒,咱們還有多少銀子?”

蘇氏道:“相公,都是我沒用,本來你一個讀書人,哪裏就應該讓你管這些俗物的!”

李小哥拉住蘇氏的手,“應該是我沒用才對,都怪我當初不曉得生活艱難,尋你來跟我,否則也不用委屈你在此賣酒。若是真進了學,咱們也就不用讓你在這裏拋頭露麵了。隻是,這進了學恐怕還得花錢打點。”

蘇氏將頭靠在李小哥肩膀上,“咱們還有三兩銀子,還有不到一年,咱們酒肆也能掙來十兩銀子,我再把織的布托隔壁的劉大娘賣了,二十兩銀子,也就夠你進學了。”